感悟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感悟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修行是一种勇气,修行是一种幸福;修行是一种感觉,修行是一种方式。弘一法师说:“如果我们所做的善事中包含着执著、妄想,那就不是真正的行善,我们必须要无私地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欲无求,有一颗清净心,这种善才是人性中最光辉的善,才是人们在灵魂深处做出的最质朴最真实的选择。”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静如水,是人生最美状态,静以生慧,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抛开红尘俗世的杂念,留一份澄澈宁静在心头,静心思过,回归本真!从内心出发的“善”,才能体现出表里如一的慈悲。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慈悲力量不但充满了正能量,也充满了包容、阔达、持久向上并能引导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的功能。
弘一法师,从浊世公子到一代高僧,用一生演绎了什么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书中的文字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
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将这些琐碎的小事放在心头,那这一天的烦恼就会延绵不断,你的心很难与宁静相伴,只有放下烦恼心才能得以宁静。
静能生慧,慧则通融。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静如水,是人生最美状态,静以生慧,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抛开红尘俗世的杂念,留一份澄澈宁静在心头,静心思过,回归本真!
从内心出发的“善”,才能体现出表里如一的慈悲。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慈悲力量不但充满了正能量,也充满了包容、阔达、持久向上并能引导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的功能。
弘一法师说:“如果我们所做的善事中包含着执著、妄想,那就不是真正的行善,我们必须要无私地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欲无求,有一颗清净心,这种善才是人性中最光辉的善,才是人们在灵魂深处做出的最质朴最真实的选择。”
修行是一种勇气,修行是一种幸福;修行是一种感觉,修行是一种方式。
修行是完善自我一生的信念,修行是战胜自我一生的话语;修行是一生一世最彻底的觉醒,修行是遇知生命中最好的缘悟。
没有经历没有磨砺就没有人生,没有学习没有改观就不是人生;没有他人的失败就没有完结的色彩,笑着生活乐着寻找才是真谛。
世人被繁杂迷了心窍,一切纷扰就会纷至沓来。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
聪明人遇到问题会先沉静下来,总结和反思。愚钝的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情绪浮躁,然后发泄情绪。有些时候,问题恰恰出在自己身上。所以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先反思自己,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弘一法师在说法时曾举过一个例子:“照镜子看见鼻子上有一墨点,很讨厌,擦镜子一定没有用。外面的如同镜子,境界是缘,引起了心中的好恶是非。如回光返照,观察自心,即能觉悟。”
修身和修心一样重要,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克制自己的弱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不断地完善,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净化和清洁,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心静了,一切都是美好的,朝迎日出东方霞光烂漫,晚看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淡然笑对余生,才是最高级的智慧,也是对半生奔波劳累的最好回报,一切随缘,心静自然少忧烦!
一切事物其实都是源于你的内心。生活真的是可甜可咸!就看你自己如何去调味?
一直想知道集音乐绘画书法等大成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何出家?书尾自述是68岁父亲与20岁母亲的庶子,5岁丧父,出家动念时16岁…大富大贵与茶商之女成婚。家道衰败、长子与母亲又逝去… 从浊世公子到一代高僧,用一生演绎了什么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静心之本源。
世间烦恼都是由念而生,放下欲念是一种内心境界。若放不下便饱受烦恼折磨,放得下内心才能坦然宁静。
当你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会反过来拥抱你!
待我了无牵挂,深山老林为家。一处陋室容身,两声鸡鸣穿崖。几缕炊烟飘散,最美满院繁华。归隐深山,目之所望,心有所想,但愿日子不愁,抬头满眼皆是温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