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折弯性能和哪个参数有关(铝合金钻杆旋转弯曲疲劳断口特征)
铝合金折弯性能和哪个参数有关(铝合金钻杆旋转弯曲疲劳断口特征)2.1 低应力下断口形貌观察2 试验结果与讨论疲劳破坏过程中 疲劳断口是循环应力作用累积 的最终结果 能反映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快速断裂的 全过程[6].近年来 随着铝合金材料在工业装备中应 用的增加 铝合金材料疲劳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 合金材料的轴向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低周疲劳特 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方面[7G8] 而针对钻杆用铝合 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的研究较少.对此 笔者使用 扫描电镜对钻杆用铝合金在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 旋转弯曲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微观分析 并对其疲劳 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铝合金钻 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试验材料为ϕ147mm×13mm 铝合金钻杆管 体 抗拉 强 度 为 460 MPa 屈 服 强 度 为 325 MPa. 图1为漏斗型光滑疲劳试样的形状尺寸示意图 试 验参照 GB/T4337-2015«金属材料
摘 要:首先对铝合金钻杆进行了不同应力幅值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 然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 其断口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170MPa低应力下 铝合金钻杆的疲劳断口可分为疲劳源区、 裂纹扩展区及瞬断区3个区域 微裂纹在试样次表面相界处萌生 裂纹稳态扩展区面积较大 占 60%以上;在290MPa高应力下 铝合金钻杆的疲劳断口上有多个疲劳源区 微裂纹于试样表面或 近表面位置形核 裂纹扩展区面积仅占15%~30%.对于同一试样 随着裂纹的扩展 断口上疲劳 滑移台阶变宽 疲劳条带逐渐清晰;对于不同试样 随着应力的提高 裂纹扩展速率增大 疲劳条带 间距变宽 更易出现二次疲劳裂纹 断口上裂纹扩展区面积明显减小 相应的疲劳寿命也大幅降低.
关键词:铝合金钻杆;疲劳断口;疲劳裂纹;萌生;扩展
中图分类号:TG115.5+7;TG1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G4012(2017)05G0309G05
与钢质钻杆相比 铝合金钻杆比强度高、弹性模 量小 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能 适合于曲率大的定向 井和水平井 在未来油气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1G4].石油钻杆在钻井作业中用于传递扭矩、输送 钻井液 主要承受拉、压、弯、扭、振动等载荷 服役环 境恶劣 受力状况复杂.随着深井、超深井、大斜度 井和大位移水平井等钻井技术的迅速发展 钻杆失 效事件时有发生.据石油管材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分 析 疲劳失效约占钻杆失效总数的80% 尤其是在 旋转钻井过程中 钻杆发生屈曲或遇到弯曲井段时 会受到井眼轨迹的限制 钻杆表面将承受交替变化 的弯曲应力 易发生旋转弯曲疲劳失效[5].因此 在 铝合金钻杆开发过程中 研究其旋转弯曲疲劳特性 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疲劳破坏过程中 疲劳断口是循环应力作用累积 的最终结果 能反映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快速断裂的 全过程[6].近年来 随着铝合金材料在工业装备中应 用的增加 铝合金材料疲劳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 合金材料的轴向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低周疲劳特 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方面[7G8] 而针对钻杆用铝合 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的研究较少.对此 笔者使用 扫描电镜对钻杆用铝合金在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 旋转弯曲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微观分析 并对其疲劳 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铝合金钻 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为ϕ147mm×13mm 铝合金钻杆管 体 抗拉 强 度 为 460 MPa 屈 服 强 度 为 325 MPa. 图1为漏斗型光滑疲劳试样的形状尺寸示意图 试 验参照 GB/T4337-2015«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旋 转弯曲方法»[9] 在 PQG6型疲劳试验机上进行 应 力比R=-1 载荷波形为正弦波 循环加载频率为 50Hz.试验完成后 运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应力水 平下各试样的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低应力下断口形貌观察
铝合金钻杆材料在低应力下的疲劳断口形貌见 图2(HLG1试样) 加载应力为170 MPa 疲劳寿命 为9.07×106次 属于低应力长寿命.由图2(a)可 见 该试样宏观断口表面较为平整 可清晰地划分为 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及瞬断区3个部分 疲劳源区 和裂纹扩展区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 瞬断区表面 粗糙不规则. 对于疲劳源区 在裂纹形核中心前方 裂纹沿滑 移面向前扩展的过程中 不同高度起始的裂纹前沿 线相遇 汇合形成从源区出发、沿裂纹扩展方向的 辐射状塑性疲劳沟线 见图2(b) 测量裂纹形核中心距试样表面约为363μm.图2(c)为裂纹形核中心 的微观形貌 属于裂纹扩展初始Ⅰ阶段 该阶段裂纹 扩展非常缓慢 疲劳循环时间较长 在交替的弯曲拉 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下 裂纹反复张开闭合 裂纹表 面之间发生微观磨擦和挤压 形成了平坦、光滑、细 密的形貌特征.仔细观察裂纹形核区中心形貌 可 以看到在外力作用下第二相粒子脱落留下的韧窝 即疲劳微裂纹起裂于相界处[10G11].
图2(d) (e)(分别为距疲劳源约1.05 mm 位 置①和3.08mm 位置②)为疲劳裂纹稳定扩展区第 Ⅱ阶段的微观形貌 为典型的疲劳滑移台阶和塑性 疲劳条带特征.可以看出 随着裂纹向前扩展 距离 疲劳源区越远 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越大 疲劳裂纹扩 展速率越大 微观断口上的疲劳滑移台阶变宽 疲劳 条带也越来越清晰.对图2(e)局部放大 测量疲劳 条带间距约为0.362μm.另外 在滑移台阶面上还 可看到少许沿晶二次裂纹 如图2(d)箭头所指.
图2(f)为疲劳裂纹扩展第Ⅲ阶段(位置③)裂 纹扩展区与瞬断区交界处的微观形貌 该阶段裂纹 扩展速率提高了一到两个数量级 闭合效应减弱 挤 压摩擦减弱 断口逐渐变得粗糙 形成疲劳弧线与韧 窝共存的混合形貌[12].
图2(g)为瞬断区的微观形貌 当裂纹扩展至临 界长度时 试样快速断裂 断口特征与该材料静载拉 伸形貌相似 由破碎的第二相颗粒 大量不同尺寸、 形状的孔洞和韧窝 以及分层撕裂棱组成 呈现出韧 性断裂特点.
2.2 高应力下断口形貌观察
图3为 HLG2试样的疲劳断口形貌 其加载应 力幅值为290MPa 疲劳寿命为1.7×105次 属于高 应力短 寿 命.观 察 试 样 的 断 口 宏 观 形 貌 见 图 3 (a) 可见疲劳源区中心距试样表面约124μm 疲劳 源区和裂纹扩展区所占面积比例约30%.图3(b) (c)为裂纹稳定扩展区(宏观断口中位置①)在不同 放大倍数下的形貌 可以看出 在扩展区表面分布着 许多由断口表面向内部扩展、且与疲劳条带保持平 行的二次裂纹 这些二次裂纹有的由疲劳条带在反 复作用力下向内部扩展形成 有的在第二相粒子脱 落的孔洞处形成[13] 如图3(c)中箭头所指 测量疲 劳条带间距约为0.769μm.
图4为 HLG3试样的疲劳断口形貌 其加载应 力幅值为290MPa 疲劳寿命为1.0×105次 属于高 应 力 短 寿 命 .图4(a)为 试 样 的 断 口 宏 观 形 貌
图4(b)~(e)为疲劳裂纹扩展区的不同位置在10000 倍下的微观形貌.由于该试样施加的应力幅值较高 断口上形成两个接近于对称、相互不影响的疲劳源 区 分别距试样表面约224μm 和222μm 由宏观形 貌可看出每个疲劳裂纹扩展区的面积约占整个断口 的30% 其中上疲劳源区的裂纹扩展区面积比例较 大.对比图4(d) (e) 同样处于疲劳裂纹扩展第Ⅲ阶 段(宏观断口的位置③ ④) 前者疲劳条带间距为 1.135μm 后者的为0.948μm 说明上疲劳源裂纹扩 展较快 为主疲劳源区.对上疲劳裂纹扩展区的不同扩展阶段区域仔细观察(宏观断口的位置① ② ③) 均可看到清晰的疲劳条带 见图4(b)~(d) 测量疲劳 条带间距分别为0.484 0.888 1.135μm 即随着裂纹 向前扩展 裂纹尺寸增加 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增大 使 得每一个循环过程中裂纹扩展延伸的距离增大 出现 了疲劳条带间距越来越宽的现象[14].
图5为 HLG4试样的疲劳断口形貌 其加载应 力幅值为290 MPa 疲劳寿命为6.78×104次 属于 高应力短寿命.观察该试样的宏观断口形貌 见图 5(a) 试样断口上有4个疲劳源(位置①~④) 裂纹 起源于试样表面 其中位置①为主疲劳源.主疲劳 源的形貌在低倍下为结晶小平面 在高倍下呈现出 类解理断裂平面 见图5(b) 即裂纹在试样表面形 成后沿晶界缓慢扩展 当扩展至一定深度后转为穿 晶扩展.高应力集中晶界可被视为一种晶体缺陷 在交变载荷下容易出现位错塞积 沿晶界形成微裂 纹 继而产生这种裂纹沿晶扩展的现象[15].
2.3 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通过对铝合金钻杆疲劳断口形貌的观察 在各 试样疲劳断口裂纹形核中心未发现明显的夹杂物缺 陷或易产生微裂纹的加工痕迹.在170 MPa较低 应力水平下 疲劳裂纹在距试样表面363μm(试样 HLG1)的次表面处形核 第二相粒子从基体界面脱 落形成裂纹源.在290MPa较高应力水平下 由于 加载应力水平越高 试样组织变形越大 受到的疲劳 损伤程度也就越严重 疲劳裂纹可能萌生于试样表 面任何位置.因此 不同试样疲劳源区的形貌差异较大 在断口上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疲劳源区 且这些疲劳源处于试样表面或更靠近于试样表面位置 疲 劳源形核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 HLG2和 HLG3试 样的微裂纹在次表面相界处形核(分别距试样表面 约124μm 和224μm) HLG4试样的微裂纹有在应 力集中的晶界上形成沿晶裂纹 也有从表面起始的 短线源.即加载应力越高 铝合金组织相界或晶界、 甚至试样表面应力集中程度也越高 越易形成疲劳 微裂纹 且裂纹源越接近于试样表面.
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中 疲劳裂纹形成之后 裂 尖处于张开型平面应变状态 裂纹扩展模式受到裂 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K 的显著影响[16] 见下式:
式中:Y 为裂纹形状系数;σ 为与裂纹面垂直的拉应 力;a 为裂纹长度.
当加载应力较小时 疲劳裂纹形成后裂纹尖端 的应力较小 裂纹扩展缓慢 对应的临界裂纹尺寸较 大 只有当裂纹经过较长的稳定扩展达到临界尺寸 时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K 达到断裂强度因子 KI 时才会发生失稳瞬断.反之 当加载应力水平增 大时 裂纹尖端应力较大 临界裂纹尺寸相应减小 裂纹扩展速率加大 经过短暂的扩展就会发生断裂. 因此 疲劳试验中加载170 MPa低应力水平时 裂 纹临界尺寸较大 裂纹扩展区平坦细密 扩展区面积 达60%以上 疲劳循环次数较多.而在290MPa高 应 力 下 裂 纹 扩 展 区 面 积 比 例 明 显 减 小 只 有 15%~30% 相应的疲劳寿命也非常短.另外 对于 同一试样 试验加载应力恒定 随着疲劳裂纹向前扩 展 裂纹尺寸加长 试样的承载面积减小 裂尖张开 应力增大 进一步加速了裂纹的扩展 在疲劳断口形 貌上的表现就是疲劳滑移台阶变宽 二次裂纹明显 增多 疲劳条带间距加大且越来越清晰.比如HLG3 试样 距离疲劳源区越远 疲劳条带间距越大 分别 为0.484 0.888 1.135μm.说明裂尖应力强度因子 越大 裂纹扩展速率越高 每个加载循环过程中裂纹 的扩展延伸距离越大 越容易发生失稳瞬断.
3 结论
(1)在170MPa低应力水平下 铝合金钻杆的 疲劳断口较为平整 可清晰地划分为疲劳源区、裂纹 扩展区及瞬断区3个部分 疲劳微裂纹起源于试样 次表面 由第二相粒子从基体界面脱落形核 裂纹扩 展区面积较大约占60%以上.在290 MPa高应力 水平下 铝合金钻杆的疲劳断口形貌差异较大 宏观 断口上出现一个或多个疲劳源 这些疲劳裂纹于试 样表面或更靠近表面位置萌生 扩展区面积比例明 显减小 只有15%~30%.
(2)铝合金钻杆疲劳裂纹扩展区的宏观形貌为 从疲劳源出发的辐射状疲劳沟线 在高倍下可观察 到疲劳滑移台阶、疲劳条带、二次裂纹等典型的疲劳 破坏特征.瞬断区与其静载拉伸断裂时的形貌相 似 为韧性断裂.
(3)铝合金钻杆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中 对于 同一试样 随着裂纹向前扩展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 子增大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大 断口形貌呈现出疲 劳滑移台阶逐渐变宽 疲劳条带更清晰、条带间距也 逐渐变大;对于不同试样 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 裂 纹扩展速率增大 断口上裂纹扩展区所占面积比例 明显减小 疲劳条带间距逐渐变大 更易出现二次疲 劳裂纹 相应的疲劳寿命也大幅降低.
参考文献:
[1] 余荣华 袁鹏斌.铝合金钻杆的特点及应用前景[J].石 油矿场机械 2011 40(3):81G85.
[2] 吕拴录 骆发前 周杰 等.铝合金钻杆在塔里木油田 推广应用前景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 2009 37(3): 74G77.
[3] 舒志强 袁鹏斌 欧阳志英 等.铝合金钻杆拉伸性能 及应用特点[J].石油矿场机械 2015 44(12):37G41.
[4] 舒志强 欧阳志英 袁鹏斌 等.高强度铝合金钻杆拉 伸试验方 法 [J].理 化 检 验G物 理 分 册 2014 50(2): 106G110.
[5] 李鹤林 李平全 冯 耀 荣.石 油 钻 柱 失 效 分 析 与 预 防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78G90.
[6] 崔约贤 王长利.金属断口分析[M].哈尔滨:哈尔滨工 业大学出版社 1998:77G91.
[7] 吴私 王旭 周吉学 等.铝合金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 [J].金属世界 2013(4):64G67.
[8] 佘玲娟 郑子樵 钟警 等.6156铝合金疲劳裂纹的扩 展速率[J].机械工程材料 2011 35(5):19G22.
[9] GB/T4337-2015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旋转弯曲方 法[S].
[10] 钟群鹏 赵子华.断口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42G260.
[11] 李棠 陶俊林 王清远 等.2024GT3和2524GT34铝合 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J].材料研究学报 2011 25 (1):67G72.
[12] 韩剑 戴起勋 赵玉涛 等.7075GT651铝合金疲劳特性 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 2010 30(4):92G96.
[13] 王艺淋 潘清林 韦莉莉 等.高强7050GT7451铝合金 厚板的 疲 劳 断 口 特 征 [J].机 械 工 程 材 料 2013 37 (6):26G30.
[14] 蹇海根 姜峰 文康 等.不同应力下7B04铝合金的疲 劳断口[J].中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0 41 (1):132G137.
[15] 蹇海根 姜峰 郑秀媛 等.航空用高强度高韧铝合金 疲劳断 口 特 征 的 研 究 [J].航 空 材 料 学 报 2010 30 (4):97G102.
[16] 徐灏.疲劳 强 度 [M].北 京: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988: 253G284.
<文章来源> 材料与测试网 > 期刊论文 >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53卷 > 5期 (pp:3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