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执念来自自我的迷失(放下的勇气我读奶酪与蛆虫)

执念来自自我的迷失(放下的勇气我读奶酪与蛆虫)我想在历史学上一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用我一个普通读者的概括,或许直接引用作者的话来说,更直白一些:一、什么是微观史学。本来,看到书的简介,一部微观历史学著作,我就不大感兴趣的。但是,一来没有参加过这种类型的读书会,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买了;二来,心里想着总要拓宽一下自己在阅读上的舒适区。可惜的是,读书会名额非常抢手,我不过晚几个小时,200人限,就已经早早报满了。更可惜的是,真是不喜欢,怎么也硬读不下去了。梗概虽然没有读完,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的。

不知道若干年后,我是不是还会翻看这本书。但是今天,看到第十章未完,我终于决定还是放下了。

这确实不是我喜欢的学科、故事以及表述方式。硬读,太累。

开端

这本书是在理想国买的,因为办了看理想的会员,所以他们组织的读书小组活动就特别关注了一下。第一期要读的就是《奶酪与蛆虫》还有一本书什么名字,现在想不起来了。

本来,看到书的简介,一部微观历史学著作,我就不大感兴趣的。但是,一来没有参加过这种类型的读书会,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买了;二来,心里想着总要拓宽一下自己在阅读上的舒适区。可惜的是,读书会名额非常抢手,我不过晚几个小时,200人限,就已经早早报满了。更可惜的是,真是不喜欢,怎么也硬读不下去了。

梗概

虽然没有读完,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的。

一、什么是微观史学。

我想在历史学上一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用我一个普通读者的概括,或许直接引用作者的话来说,更直白一些:

曾几何时,历史学家们大可以被扣上只想知道“帝王丰功伟绩”的罪名,但今时今日,这显然已经不再是事实。他们越来越多地转向了那些被前人沉默略过、弃之不顾或全然无视的东西。“七个城门的底比斯是谁建造的?”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笔下的这个“读书识字的工人”,已经在如此发问。史料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与这些无名的泥水匠有关的史实,但这个疑问,却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者通过这么不讨喜的名字,讲述的就是他旅居期间,根据乌迪内城市大主教教廷档案馆的卷宗,尽可能详细地还原了16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磨坊主的因为宗教的“异端”观点被审判,最后甚至被判刑的故事。本来,这种真实人的真实瞬间是我喜欢的,但是作为专业研究者论述和展开的过程实在有点看不进去。

二、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

虽然只看了十章不到,但是作者让我看到一种可能。他抽丝剥茧地将时代变化在一个个体身上独特的投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作为注定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行动言语当中总有关于这个时代的反光。只是,每个人就像掉在地上的玻璃碎屑,有人反射的多一些,有人反射得少一些。每个人因为位置、时间或角度的不同,反射的光斑也是不一样的。譬如这位磨坊主,他的思考虽不完善,但是断断续续三十多年,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勇气,看到了超越周遭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让我看到了一个来自16世纪一个贫穷的磨坊主的智慧之光。

只是,我觉得作为一个非研究类读者,阅读这个故事,一篇论文就能解决的事情。作者却把它扩展成一本书。当然,作为一般读者,我并不喜欢,确实深入不进去。所以,此刻坚决想要放下了。

三、赋予我们勇气的究竟是什么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明白,夫子的话很对,我们周围很多是这种“匹夫之勇”,并不值得歌颂和赞同。

但是这位磨坊主不一样。他不是匹夫之勇,在被关押起来的时候,明知道什么会被量刑,却偏偏要直抒胸臆。从他的履职经历来看,他不是没有社会阅历,无知无畏的狂人。而是恰恰是对于自己的思考坚信不疑,所以执着地表达。甚至审判给他带来了“快感”,就是他终于有机会站在那些“大人物”“大声指斥尊贵之人”,他甚至想在教皇面前当面辩论。

虽然,作者作为学者很是严谨,并没有把磨坊主的这一面大肆渲染,但是却让我看到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先哲们,誓死辩论阐明自己思想的那种遗风。

而在我们的传统里,多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变通。

执念来自自我的迷失(放下的勇气我读奶酪与蛆虫)(1)

以上视为放下的纪念吧!#读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