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希尔顿所描绘的“香格里拉”地处一座巨大的山谷中,山谷四面被雪山冰川围拢,一条雪水融化而成的河流穿过整个山谷,书中还把“香格里拉”形容成“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人们喜食粗粮、薯类、芝麻,喜欢喝桑葚、葡萄、杏仁酿制的果酒;喝的是雪水,也用雪水灌溉农地等等。而奥地利美籍探险家洛克提供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大量“香格里拉”照片,实际拍摄于1933年的甘肃甘南州扎尕那,以及1934-1935年的云南西北部。也就是说,洛克所谓的“香格里拉”只不过是借用了希尔顿的“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在1933年出版,在此后30多年里长期占据欧美图书销售榜第一名,“香格里拉”一词从此成为西方人形容“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欧美人还发起了“香格里拉到底存不存在”的激烈讨论。在此期间,印度最早宣称“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巴尔莱丝坦镇,但游客们蜂拥而入后却发现被骗,这里与书中所描

你们看过《消失的地平线》吗?这本描写20世纪初期南亚次大陆的冒险小说,讲述的是两个美国人和两个英国人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航班上被劫持,飞机偏航迫降在雪原,劫匪临死前说:这里是中国西藏,你们只有找到一个名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才能获救。

四人艰难的向目的地走去,途遇藏民才在他们的带领下翻过海拔8000多米的雪山,穿过一望无际的林原最终抵达香格里拉。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

作者希尔顿是这么形容香格里拉的:这是个文化高度融合的多元社会,整个山谷只有几千居民,却同时存在不同派系的佛教徒和儒、道者,没有法规但人人遵守美德,相互间恪守“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前二者会为人所弃,崇尚“适度”的互助友爱。

这里有金矿,却没有人去开采;这里有统治,却没有压迫;人们普遍长寿,百岁老人犯错会被父母训斥“幼稚”……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4)

《消失的地平线》在1933年出版,在此后30多年里长期占据欧美图书销售榜第一名,“香格里拉”一词从此成为西方人形容“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欧美人还发起了“香格里拉到底存不存在”的激烈讨论。

在此期间,印度最早宣称“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巴尔莱丝坦镇,但游客们蜂拥而入后却发现被骗,这里与书中所描绘的完全不同。紧接着云南迪庆又对外宣布中甸才是“香格里拉”,很快,怒江和丽江、稻城等地都对外宣称“香格里拉在我这里”。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5)

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实际上,希尔顿的女儿很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1929年时,父亲曾经去过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1930年回国就埋头撰写《消失的地平线》直至1933年出版,无论是出版前还是出版后,父亲都没有去过中国和印度。

而奥地利美籍探险家洛克提供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大量“香格里拉”照片,实际拍摄于1933年的甘肃甘南州扎尕那,以及1934-1935年的云南西北部。也就是说,洛克所谓的“香格里拉”只不过是借用了希尔顿的“香格里拉”。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6)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7)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希尔顿所描绘的“香格里拉”地处一座巨大的山谷中,山谷四面被雪山冰川围拢,一条雪水融化而成的河流穿过整个山谷,书中还把“香格里拉”形容成“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人们喜食粗粮、薯类、芝麻,喜欢喝桑葚、葡萄、杏仁酿制的果酒;喝的是雪水,也用雪水灌溉农地等等。

而这一切,只有巴基斯坦罕萨山谷能完全吻合书中描绘,且持续至今仍保存原样。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8)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9)

罕萨山谷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自治区北部,往西三百多公里就是阿富汗,东北部与新疆接壤,离中巴边境的直线距离仅30公里。由“上罕萨山谷、中罕萨河谷和下罕萨山谷”三个部分组成,最低海拔2438米(河谷中部),最高点是拉卡波西峰(7788米),总人口约4.5万人,分布在上百个村镇中。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0)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1)

在现有证据中,考古学家认为罕萨山谷最早的定居者是古印度人,理由是古印度卡披萨王国、健陀罗以及摩羯陀等古迹都曾有显示,罕萨曾经归属古印度人管辖,7世纪前后才传入佛教文化。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罕萨曾经有过一个向清朝进贡的土邦(类似欧美的公国),考古学家在最古老定居点加尼什村(Ganish)找到了清朝接受罕萨朝贡的公文,文中的称号就是“罕萨邦”。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2)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3)

第一次读完《消失的地平线》时,我就兴起跟着这本书去感受真正香格里拉的念头,可去过五次巴基斯坦都因为大雪封山、山体滑坡、没有向导等各种原因无法成行。直到巴铁友人辗转找到罕萨女子卜莱曼德,罕萨之行才得以付诸实施。

卜莱曼德出生于罕萨山谷上游的盖尼斯村,幼时投靠叔叔在吉尔吉特上学,大学毕业到广州留学,如今任职于巴基斯坦一家通信公司。卜莱曼德一家如约出现在红其拉甫口岸的巴基斯坦一侧,抱着儿子对我说:你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我马上掏出备好的三个中国结和一大袋儿童用品,在中巴友谊光环加持下,我们只用了几分钟就开始称兄道弟。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4)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5)

从口岸出发沿着中巴公路开出90公里左右抵达巴基斯坦边境小镇苏斯特,然后转北大约60公里抵达罕萨河谷下游,再经过一条800米长的木桥进入卡里玛巴德地界。

卜莱曼德一路上都在说“中巴友谊公路”的来由和现状,说到中方工程师殒命于此时,一家三口停车在路边低头默哀,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中,我能感受到这只是巴基斯坦人尊重中国友人的方式之一。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6)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7)

抵达卡里玛巴德时已近深夜,这个罕萨山谷最大的人类居住区静谧如斯,远远望去,点缀灯光如星空映射般耀眼,些许牛羊声和罕萨河的潺潺流水彷佛在告示我,这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卡里玛巴德位于海拔7388米的乌尔塔峰脚下,四面由雪山环绕,谷底却绿植繁密,罕萨河带着纯净的雪山矿泉水穿流而过,令人不由惊叹:千百年前的统治者果然有见识,把罕萨都城设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岂能不长寿?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8)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19)

卡里玛巴德在西方游客中拥有无数头衔,比如“世界屋顶”、“香格里拉小镇”等等,曾经土邦国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如今则成为罕萨地区最大的旅游接待中心。镇上有很多古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巴尔蒂特堡据说已有1300年历史,曾经是罕萨土邦国王的居住地,除此之外还有1100年历史的罕萨寺庙,900年历史的罕萨王国博物馆等等。

巴尔蒂特堡对游客收费,但“网红保安”萨拉奥递给我一张票后说:“中国人不用给钱,免费的。”我都没拿出护照,他就断定我是中国人,或许,这就是中巴国人之间的默契。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0)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1)

实际上,卡里玛巴德只展现了罕萨山谷的一小部分景致,虽然越往上游越荒凉,但相对也越来越纯净,从人心到景色都是。

在去往阿尔西蒂村的路上遇到很多孩子在等车,卜莱曼德说:“孩子们等的车是中国企业捐助的,方便村民把农产品送去口岸出口到中国,闲时被用来运送学生到镇上读书,如果没有这些车,孩子们每天都要浪费3-4个小时在路上”。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2)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3)

阿尔西蒂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位于海拔4300米的雪山脚下,只有一百多个村民。但出人意料的是,阿尔西蒂同时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杏仁产地,人均拥有600多株高原杏树,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腰,年龄最大的一棵杏树据说超过1200岁,虽然早已不结果,但仍然被村民们细心呵护。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4)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5)

由于卜莱曼德临时有工作要处理,把我交给她的朋友斯嘉丽后匆匆返回。在斯嘉丽的讲解下才知道,阿尔西蒂地处北纬30°偏西,独特的地理气候再加上纯净水源和长时间日晒,使得杏果营养丰富又口感绝佳,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每年为巴基斯坦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和5亿美元外汇。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6)

一百多个村民支撑起整条杏果产业,巴基斯坦出于保护本地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宣布禁止外来者参与罕萨杏果种植与买卖。阿尔西蒂村民因此将大部分利润用作公益,比如修建罕萨村镇公路、桥梁以及数万居民的日常药品等等。

此时,我突然回忆起《消失的地平线》中曾写到的“适度友爱互助”,或许,这就是罕萨被称为“香格里拉”的真正原因,人心纯净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7)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8)

从阿尔西蒂前往帕苏(又名洪萨)的公路分布在罕萨河两岸,沿途所见皆雪山冰川与湛蓝清澈的河水,斯嘉丽问我:知不知道罕萨人很长寿的秘密,其实就是罕萨河水。

原来,罕萨河水来自5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和20多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雪水顺流而下绵延数百公里都是矿区,使得水质纯净又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29)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0)

帕苏村就是罕萨乃至全球有名的“长寿之乡”,1109个村民中有207个百岁老人,人均寿命长期保持在98岁以上。他们以种植苹果为生,从来不吃外来食物,只吃自己种植的谷物薯类,不喝雪山之外的水源,爱喝羊奶酒和果酒。

1996年,巴基斯坦曾派遣医学专家试图解开帕苏村长寿的秘密,经过DAN以及各项体检后发现,帕苏村民的身体机能十分年轻化,70-80岁老人的心脑血管状态相当于35-40岁壮年期,百岁老人下田锄地、上树摘果都不会喘气。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1)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2)

然而,帕苏村却令人出奇的原始,村里至今都没有自来水管,人们习惯从河中挑水饮用,就连农业灌溉也用的是河水。没有液化气,做饭烧的是娑罗双树和栗树的枯枝,冬季取暖用的是更耐烧的羊粪。

村民们不经常吃肉,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羊汤来和面做煎饼,在雪山气候下,这些煎饼能保存3-4个月都不会变质,反而因多次烘烤更加的脆口饱腹。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3)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4)

一位115岁的老奶奶告诉我,村里人很爱吃豆薯,这是一种喜马拉雅山脉特有的高原物种,属于红薯和土豆杂交品种之一。在其他地方,这种豆薯的保存期最多只有两个月,但帕苏村却能保存8个月以上。每年入冬前,村民会把豆薯埋进矿土坑里,而矿土中的稀有元素能令豆薯不会被冻坏,来年解冻后仍可保持新鲜与营养。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5)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6)

帕苏村再往上游走就是《消失的地平线》中写到的金矿区,根据GPS显示,这里属于喀喇昆仑山脉地界,一条新建的柏油公路将罕萨山谷与纳塔尔谷连为一体。

纳塔尔谷曾经有过一次轰动西方的救援事件,2018年有三个来自英国和奥地利的登山者被困在雪崩后的山谷中部,当时的英国救援队接到求助却没有出动,因为他们不敢在海拔5800米以上的区域展开救援,最后是巴基斯坦陆军飞行员驾驶直升机,翻过三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在空气稀薄程度仅能勉强维持飞行的环境中成功救出三名登山者,被西方誉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极其卓越勇敢的行动”。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7)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8)

巴基斯坦为什么不开采金矿?原因有很多,但总结下来只有一个:罕萨人不愿意。

罕萨地区是巴基斯坦自治区之一,当地居民有权决定是否开采包括金矿在内的所有矿产,而喜马拉雅山脉在罕萨人眼中是“圣洁”的象征物,一旦开采矿产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水源都会被污染。因此,罕萨人从自治开始就从未改变过“禁止开采”的初衷。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39)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40)

回程途中偶遇山民放牧的羊群“大军”,占据公路足足一个多小时,牧民们挨个给被堵的车辆送去风干羊肉以示歉意,斯嘉丽偷偷告诉我:这些风干羊肉他们平时都不舍得吃(很贵)。为了表达谢意,我把带来应急的压缩饼干和午餐肉回赠给他们。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41)

尼山圣境旅行攻略(跟着消失的地平线)(42)

如果问罕萨“香格里拉”之行的最大收获,我可能不会回答大多数人说的“空气好、原生态”之类,因为罕萨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山水纯净人更纯。

或许,只有真正的香格里拉才能养出这么纯净的山水,以及这么纯净的人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