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夕阳西下,古道西风瘦马。其实,在我读过的关于秋天的古诗词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自古逢秋悲寂寥”,诚然,在中国古代诗歌里,秋天总是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在宋玉的笔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木而变衰……”这是秋天带给人的直观感受。

在张籍的笔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满满的羁旅之思,家国之愁,孤舟客子身处乱世尚无归宿。

就算豪放如李白,写到秋天的时候,也不由得慨叹,“人烟寒橘柚,秋色满梧桐”,面对秋风摇落的季节,也开始苦闷彷徨。

其实,在我读过的关于秋天的古诗词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二十八个字,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视觉的冲击,还有灵魂的震颤——在这片萧瑟的秋景里,行走的不仅是一个游子,更是一个孤独到绝望的灵魂。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1)

(图转网,如侵删)

有人说,这首小令最了不起的地方,莫过于,通篇没有一个秋字,却无处不是秋意,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来却处处断肠。

跟别的诗歌在动词上大做文章的写法相比,《天净沙·秋思》里,除了第四句活用的那个“下”字之外,整首诗连一个动词都没有,这样的写法,在古代诗歌中,着实不多见。

仔细想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一大堆意象堆砌在一起,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的秋景。

不足三十字的空间里,容纳着丰富无比的内容,呈现着参差错落的美。

从仰视所见的“枯藤老树昏鸦”,到俯(平)视的“小桥流水人家”,再看看一路延伸的“古道”,感受着萧瑟的“西风”,拍拍身边的“瘦马”,才发现“夕阳西下”已是黄昏,自己却依旧流浪在天涯。

不由得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就这样,一个老人,一匹瘦马,就这样步履蹒跚,走向了四合的暮色。至于今夜该在哪里歇息,只好走一步再看一步。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2)

(图转网,如侵删)

这样的愁绪,从首句就已露出了端倪。

走过了春日的萌发,经历了夏日的茂盛,曾经柔软的藤蔓,耗尽了所有的生命力,虽然依旧保持着缠绕的姿态,虽然相比昔日的柔弱,更多了几分苍劲,但这样的枯寂,总免不了有些迟暮感。

从枝叶萌发,到绿叶葱茏;从绿叶葱茏,到在昼犹昏;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次风吹雨打,那些被年轮记住的岁月,都已慢慢被遗忘。屈曲盘旋的虬枝,微微开裂的树皮,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苍老已是不争的事实。

枯藤缠绕着老树,目光所及的高处,纵横交错的树枝间,有乌鸦搭建的巢。黄昏时分,落单的乌鸦正在归来,幸好这里只有一座巢,纵然老眼昏花,纵然光线昏暗,它们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只是,看着这走向死寂的一幕,澎湃的热情消失了,剧烈的痛苦平静了,青春的幻想消失了,但人也很快地苍老了,心灵变得枯寂了,性格也变得阴沉了。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3)

(图转网,如侵删)

其实,对于旅途中的诗人来说,最痛苦的是第二句。

放眼望去,就在驿道转弯的地方,一道小桥赫然出现。“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那是离别时,那个妙龄女子的深情相送;“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那是年少放歌时,朋友相聚后的愉悦。眼前有小桥,却没有了那些故人。

有桥的地方就有水,清新的流水,澄澈的流水,流动的流水,活泼的流水,正在那桥下潺潺流着,泠泠作响。这声音,和故乡的流水如此相像。只是很可惜,这不是故乡的流水,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跟这流水一样,都将去向未知远方。

小桥的那端,有袅袅的炊烟,有暮归的老牛,有呼唤孙儿的老母亲,看到眼前其乐融融的他们,不由想起了老家——此刻,老家的炊烟也许已经升起来了吧,白发的老母是否正在向着远方张望。只是,出走多年,老母的眼睛也许早已看不见了吧。

油然生出一种生活的欲望,一种希求幸福的感觉,一种感情的萌动。可等我缓过神来才发现,这里的美好,都是别人的,自己始终只是一个游子。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4)

(图转网,如侵删)

作为游子,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故乡已远,却前途未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虽然已经记不清当初送别的情景,但是一路走到现在,同行的人都是分开,这茫茫古道上,终究只剩下了我一人。“残芜连古道,槁叶满幽坎。”因为少有人经过,就连那些落叶,也依旧保留着最初的样子。

西风吹起,一缕寒意袭来,诗人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是深秋了,当初,明天清晨的时候,路边的枯草上是否已经落满了寒霜,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我这衰朽的残躯,早就在这一茬又一茬秋风里慢慢老去了。

这一路走了,陪着诗人的,只有那一匹马,可是因为走得太远的缘故,这马因为营养不良的缘故,早已瘦骨嶙峋,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匹马也会因为撑不住而倒下,留下孤独的诗人自己。

往前是“古道西风”,往后是老人瘦马,这孤独的旅途,早就只剩下了孤独。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5)

(图转网,如侵删)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就连曾经聒噪不已的寒鸦,也已变得悄然。

这茫茫的古道上,只剩下两个活物,瘦骨嶙峋的老马,垂垂老矣的自己,我们一起步履蹒跚,走向未知的天涯路。

生命即将枯竭,人生的意义已然消亡,这个孤寂落寞的夜晚,我又该在哪里驻足?

我们都说远方是天涯,可是天涯的远方又是哪里?

在这远离故乡的荒凉古道上,带着一颗同样荒凉的心,向着更加荒凉的前方,骑着瘦马,蹒跚而行。

那“枯藤老树昏鸦”,是残酷的现实;那“小桥流水人家”,是遥远的幻梦。

忽然觉得,此刻的马致远,也许就是曹操笔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里那只漂泊的乌鸦。

昏黄的夕阳中走来一匹瘦马,这匹瘦马是托负着旅人的那一匹马,它是那么瘦,该走了多少的路程呢?

天净沙秋思感悟(天净沙秋思无有秋字处处秋)(6)

(图转网,如侵删)

其实,我们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段旅程呢?

“断肠人”,人断肠,从古至今,“漂泊”早已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一个文化符号。

茫茫未知的旅途中,我们都是漂泊的断肠人,我们都在思念,思念着曾经走过的地方,思念曾经经历过的人生。

只可惜,往昔的美好,始终无法重来,我们都将逐渐枯萎,老去,然后昏昏然。

只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的变迁,根本由不得我们做主。

为了生活,为了早已远去的理想,我们只能在那苍茫古道上,和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一起,走向黄昏深处,也走向生命的尽头。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