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它由胡歌配音,豆瓣评分9.4,如今播放量已经超过2000万。答案,也许就藏在这部名为《但是还有书籍2》的纪录片中。正如小说《双城记》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当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被裹挟其中的我们,该如何开辟出自己的精神角落?

前几天浏览知乎,看到一个很扎心的问题:

回想一下,你有多长时间没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了?

有人回答一个月,有人说一年,更有甚者已经记不清了。

发没发现,如今获得书籍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读书本身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正如小说《双城记》所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当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被裹挟其中的我们,该如何开辟出自己的精神角落?

答案,也许就藏在这部名为《但是还有书籍2》的纪录片中。

它由胡歌配音,豆瓣评分9.4,如今播放量已经超过2000万。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1)

片中几位读书人与书籍邂逅的故事,在胡歌温柔的讲述下,治愈了无数人。

八年前,一封被28个感叹号铺满的寻人贴出现在网上。

“那个图书管理员,带一个金属框眼镜,在自学波斯语……”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2)

这个牛人,就是纪录片的主角之一。

他叫顾晓军,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会的并不只是波斯语,还有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十几种语言。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3)

你很难想象,这些语言都是他自学而成。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如《天龙八部》中“扫地僧”一般的奇人。

然而传奇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读书人”与书籍相伴13年的温馨故事。

2009年,为了读到更多的中西方古典文献,顾晓军毅然离职,走进了国家图书馆的大门。

在这里,他每天读书,学语言,做研究,简单而纯粹。

工作这么多年,顾晓军从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工作人员,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来读书的人。

虽然他放弃了职场的晋升,但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4)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5)

和整天与书相伴的顾晓军相比,“灶台作家”杨本芬的读书经历要坎坷许多。

2003年,母亲的离世让63岁的杨本芬悲痛不已。

那时候,写作成了她疗愈痛苦的唯一方式。

在洗菜沥水的间隙,在等汤滚沸的空档,她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笔创作。

两年时间内,杨本芬足足写了八斤的稿纸。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6)

功夫不负有心人,80岁的时候,杨本芬已经连续出版三本书了。

为什么年过六十的杨本芬能写出这么多受欢迎的作品?

答案,就是阅读。

大学时期,她就经常常躲在被子里,拿手电筒照着看书。

这种对书籍的渴望延续到了婚后。

虽然那时生活拮据,但只要听说谁家有本新书,杨本芬就想方设法找人借书。

请吃饭,帮忙做衣服、做鞋垫,只要能借到书,杨本芬总是不遗余力。

正是日复一日的阅读积累,让杨本芬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胡歌现在的近况(胡歌回归首次发声)(7)

你看,读书和不读书过得是不同的人生。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通往我们未曾涉足的一方天地。

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你的世界就会更加广阔,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丰富多彩世界。”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在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的今天,一本书,一段话,或许就能让你找到幸福的桃花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