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唱罢凯歌来灞上,全中全力破石头。《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在十大元帅里,陈毅的诗词水平是极高的,一组《梅岭三章》就可见其文字功底。建国后陈毅向毛主席请教诗词,能写出《沁园春.雪》的毛主席却让他去请教另一人,此人就是:老帅叶剑英。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1)

毛主席给陈毅的理由是:叶剑英善七律。不得不说,主席是很懂得欣赏诗词的,叶帅确实是写得一手好七律。了解诗词的朋友都知道,七律作为近体诗的一种,以格律要求相当严格著称。这些要求不只是对现代人有难度,哪怕在古代也一样不容易。初唐时,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几首七律真正能达到标准,直到盛唐出了个杜甫,才把七律写到了极致。

而叶帅的七律,虽然无法做到每一篇都格律完美,但已经属于现当代七律中的上乘之作。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其中的一首《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2)

1965年9月,叶帅在大连参加会议,当时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在这段时间,叶帅又重读了一次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回想起曾经戎马岁月,他挥笔写下了这首高水平七律。虽然已68岁了,但叶帅却仍豪情不减当年,这首诗短短56字充满了感染力。让我们来品一品:

《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

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唱罢凯歌来灞上,全中全力破石头。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3)

《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在1938年发表的重要著作,其经典程度相信不用笔者多说了,咱们今天就重点讲一讲叶帅这首七律。

首联描写了大兵压境时的情形,短短14个字就把当时的危急形势讲得入木三分。特别是一个“压”字,再加一个“沉”,用得很是地道。在这两句中叶帅对敌人的称谓是“倭奴”,这个词是充满着蔑视的。“倭奴”二字对应的是“神州”,爱憎分明。

颔联“内行内战资强虏”一句是讽刺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他们奉行着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内战内行,但面对日军时却节节败退。后一句“敌后敌前费运筹”指的是我军不得不一面应付他们,一面与日军抗争。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4)

颈联用的是“鸿门宴”的典故,当年项羽设下鸿门宴,刘邦冒险前来后安然离去。这很显然指的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当时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总理等人来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全中全力破石头”中的“石头”指的是石头城南京,这7个字写的是1949年百万雄师过江解放南京的事。

整首诗下来,笔者最喜欢的是尾联的“眼底吴钩看不休”一句。吴钩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弯形的宝刀,最开始它是特指越王勾践剑的兵器,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诗词。

唐代大诗人李贺,曾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而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也曾在《水龙吟》一词中,写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可以说,“吴钩”二字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尚武和不屈的象征。叶帅在这句诗里巧妙地化用了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不但霸气十足,而且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很有水平。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5)

纵观这首七律,叶帅的厉害之处共有3点: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它纵横捭阖,只用了56个字就把日军入侵、反动派的反应、我军的积极应战、我军取得胜利等过程,全部都囊括了进来;其次,从遣词来看,全诗用了多个典故,如果不是有极强的古文功底,很难在要兼顾平仄格律时做到如此不着痕迹地用典。最后,从意境上来看,全诗铿锵有力、气势恢宏,年过花甲的叶帅仍然是豪情万丈。

明朝十首顶级七律(68岁的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后)(6)

一个现代人能写出这样的七律,是很令人叹服的,毛主席夸叶帅“善七律”确实说得没错。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再找一些叶帅的七律来读一读,会发现像这样的高水平之作他还写过不少。叶帅的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