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书法家励志故事(回望颜真卿)

书法家励志故事(回望颜真卿)颜真卿以身殉国后约300年,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到他当年遇难的地方去凭吊,看到壁间颜鲁公留下的题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话:“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文学如此,书法亦然。颜鲁公书法,正如清代王澍所言:“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又如欧阳修所说:“余谓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颜真卿25岁中进士,后参加吏部铨选,从此步入仕途,到他75岁以身殉国,其仕途虽曲折坎坷,波澜起伏,但他宠辱不惊,愈挫愈坚,矢志报国,刚正不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唐雄风和它由盛转衰的艰难困苦,造就了颜

书法家励志故事(回望颜真卿)(1)

设计:蔡华伟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可谓是“书如其人”的典型代表。“安史之乱”,他平乱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与端严浑厚的颜体相得益彰,令后世高山仰止。近期,社会各界对颜真卿及其书法的关注有所升温。这对今天和今后的文化建设和书法发展有什么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抓住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主流,抓住中国书法的本质和主流。只有这样,才能对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书法雄浑宽博的正大气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雄浑宽博的正大气象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

古人云:“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标志和体现。汉字是中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书法美源于汉字美。书圣王羲之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规范化,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这是划时代的贡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我们的先人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又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和书法发展的灵魂。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就是在继承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开拓出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关于雄浑,《二十四诗品》有言:“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我们读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每每有这样的感觉。王国维说过:“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又说:“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

文学如此,书法亦然。颜鲁公书法,正如清代王澍所言:“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又如欧阳修所说:“余谓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颜真卿25岁中进士,后参加吏部铨选,从此步入仕途,到他75岁以身殉国,其仕途虽曲折坎坷,波澜起伏,但他宠辱不惊,愈挫愈坚,矢志报国,刚正不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唐雄风和它由盛转衰的艰难困苦,造就了颜真卿这样的伟大书法家,经过血与火的淬炼,把中国书法推向了新的高峰。难怪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些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肯之论。

颜真卿以身殉国后约300年,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到他当年遇难的地方去凭吊,看到壁间颜鲁公留下的题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话:“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

历史和文化的深沉力量

是历史和文化的力量,再次引发人们对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的关注。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但是距今1200余年仍保存完好的中国书法的旷世巨迹,而且是中国书法旷古未有之英雄史诗!《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是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侄子颜季明写的悼文。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时任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一带)太守的颜真卿和时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太守的颜杲卿,兄弟二人率先反抗叛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常常在两郡间往来通报消息。安史之乱第二年,叛军即攻陷常山,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残害,颜氏一家30余口被灭门。在这件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侄子颜泉明去河北为亲人收尸。结果只找到了侄子的头颅和堂兄的一只脚。正是在这样极度悲痛、极度愤怒而又极度无奈的情况下,颜真卿奋笔写下了这篇气壮山河、名垂万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脱漏1处,涂改14处,改后定稿234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理解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时年49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千古镜鉴;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英雄礼赞;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至刚至烈、真气充盈的不朽篇章。在12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捧读这篇作品时,仍然深深地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巨大的历史和文化力量。

由颜真卿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其来有自。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其郡望琅邪临沂。颜氏家族,自汉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至五世祖颜之推,举族迁徙至陕西长安。颜氏家族堪称书法世家,诚如颜真卿《草篆帖》所说,“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不独九世祖颜腾之,因草书有风格,见称于梁武帝《草书评》;六世祖颜协,以工草、隶,有名荆楚间;八世祖颜炳之、曾祖颜勤礼,也以能书名世;祖父颜昭甫,则有硕儒之称,擅长篆、隶、草书。颜真卿的母亲殷氏,也出身于陈郡名门望族,有深厚的家学渊源。颜氏家教素来缜密。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开中国古代家训之先河,为历代学者所尊信。颜氏子孙更是严循家训,在操守与才学方面多令人敬仰。颜真卿更是深得颜氏、殷氏两大家族悉心教诲,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根底。他一生酷爱书法,曾两次拜张旭为师,广泛学习前辈大家,不懈追求,十年一迹,永不满足。

今天,回望颜真卿,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工作、艺术创造包括书法的发展,是高尚的精神劳动,事关国家形象和民族素质。今人对于颜真卿的关注,也可以说是对书品与人品、书体与创新、书法经典与时代气象的关注。新时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时时回望传统、回望经典,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挖掘、再整理、再认识,才能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适应人民需求和时代需要的新作品、新经典。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31日 08 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