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样板开放(绿城遍开文明花)
绿城样板开放(绿城遍开文明花)2017年11月17日又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对南宁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仰望星空的奋斗目标
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
综合性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
一直被视为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
对南宁而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既是仰望星空的奋斗目标
又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
2017年11月17日
南宁再次把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揽入怀中
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目标
从全城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到志愿服务制度化,从海绵城市建设到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从河长制的全面落实到铁腕治尘守护“南宁蓝”,从深化“五个礼让”到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越来越多南宁市民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顶层设计 下足绣花功夫
民之所望,政之所施。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成立了首府南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责任分解表,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链”,使之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工程。
南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顶层设计,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并行开展,抓好市容整洁、交通畅通、文明程度、空气治理、管理水平五大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城市更和谐宜居。
布好“两张网”,一张划分为99个监督网格,一张划分为490个工作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根据管辖区面积和人口数量实行定员管理,城市管理不留空白、不留盲点。
实行“划线管理”,通过合理施划临时摆卖摊区,设置创业街、阳光早餐摊点、早市、夜市等,解决了城市管理的“老大难”及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在停放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区域,设置统一的朝向停车位,杜绝“停车不入位,入位不整齐”的现象。
创造性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模式,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的参加现场交通安全学习,文明引导非机动车驾驶员改变驾驶陋习,探索出一条不通过“禁”和“限”也能管得住、管得好的新路子。
重点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市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合力治污,“南宁蓝”一次次刷爆南宁人的朋友圈。
南宁下足绣花功夫,精耕细作,精心打造,精致管理,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
推进基层创建 传播文明风尚
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启动“文明校园巡礼”集中宣传活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从494所全国文明校园中脱颖而出,入选集中宣传的10所全国文明校园典型之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和自治区主要媒体将目光聚焦于此。
南宁市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树立标杆样板,在你争我赶、见贤思齐中激发创建热情。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南宁从未止步,部署了新一轮(2018—2020年)创建周期的全国文明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树立“全域创建”理念,我市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均申报参评2018—2020年创建周期的自治区文明城市。
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南宁市把文明村镇创建纳入南宁市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总体规划,促进文明村镇创建与其他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积极营造新时代文明乡风。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窗口单位开展系统内全域创建。
推进文明家庭创建。今年,南宁蓝连青家庭、陆兰珍家庭2户家庭上榜全国最美家庭,覃丽娟家庭、刘洪娥家庭、隆美红家庭3户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常态化开展南宁家风馆“知书达礼好家风”系列活动,开展南宁家风馆“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目前,我市有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25所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校园,19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园。今年,滨湖路小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受邀分别在全国中小学、全国高校文明创建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突出深耕厚植 推动德满绿城
走进南湖公园、凤岭儿童公园、李宁体育园、青秀山风景区,树木葱茏,碧草如茵,市民游客欢声笑语不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处处可以看到精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市民游客受到浓浓的道德熏陶。“美景”和“美德”相得益彰,文明新风尚扑面而来。
在新竹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社区小花园、社区好人坊、家风家训馆等场所,让身边的榜样,外化于居民的日常行为。在保利·凤翔花园小区,路边的围栏、草坪的绿化带上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让小区充满正能量。
在会展·航洋城、悦荟广场、万象城、民族影城等商业街区,一组组造型新颖、融入南宁文化元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小品,与环境和谐相融,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并合影留念。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南宁市以“精(精品设计)、定(确定比例)、准(精准管理)、拓(拓展网络空间)”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学校、社区、网络空间,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让道德元素渗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植入每位市民的心灵深处。目前,全市共打造了5个核心价值观主题示范公园、22个示范社区、9个示范广场、11条示范街道、3个示范商业街区(园区)。各类商业广告资源按照20%至30%的比例设置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中,一批典型脱颖而出:“全国医德楷模”杜丽群、“农民工的贴心人”陈美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华、“人民缉毒英雄”甘科伟、“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羊建明、“修建天路的全国最美志愿者”蓝凤秀……目前全市有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人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7人(群体)获得“中国好人”称号,1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29人荣获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称号。身边的好人故事随处可见,成为引领市民生活的道德指南。
为发挥榜样力量,增强好人精神感染力,市属媒体常年开设“点赞南宁人”“寻找最美人物”“平民英雄”等专题专栏,以榜样的精神力量引领时代风尚。
打造创建品牌 丰富城市内涵
南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倾力打造“礼让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文化之城”“信用之城”,让城市变得更有品位,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建设“礼让之城”。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全市公共汽车、出租车礼让率保持在98%以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南宁市的文明品牌。今年,南宁市把斑马线前讲礼让、行车会车讲礼让、有序排队讲礼让、乘坐公交讲礼让、乘坐电梯讲礼让“五个礼让”示范创建活动拓展到19个窗口行业部门,推动行业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服务水平。“礼让”已成为全体市民广泛认同并积极践行的理念,成为南宁有温度、有品质的亮丽名片。
打造“志愿之城”。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61万人,占全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6.27%,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9607个,服务总时长超过130万小时,在社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建立400多个志愿服务站。出台了《南宁市志愿服务条例》,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创作设计了南宁志愿服务动漫形象“帮帮侠”,制作播放公益宣传片,大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共育“希望之城”。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拍摄诠释“24字”的微电影、编唱“24字”歌谣等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涵育“文化之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宁文化活动、艺术作品、市民公约、村规民约中,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文化地标,推出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民歌湖周周演、美丽南宁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彰显南宁文化魅力。
打造“信用之城”。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2018年第8期,总第30期)显示,南宁市综合信用指数为83.88,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4位,与2017年底相比排名上升17位,是国家开展排名以来的最好名次,年度跃升幅度为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发改委公开表扬为全国进步最大的城市。
志愿者在街头举牌呼吁大家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公共租赁自行车。记者刘增璇 摄
老年人向志愿者了解互助养老服务。 段柳健 摄
共建美丽家园 共享创建成果
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市民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南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重激发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荣誉感、认同感,引导大家因知而爱、因爱而行、因行而果,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西乡塘区忠良村,每家每户的门口都会挂上一块家训格言牌,牌上镌刻着这户人家的家训格言。村民梁安芝的家训是“幸福源于爱”。“对长辈的爱是一种孝顺,对晚辈的爱是一种关怀,对客人的爱则是一种责任。我要把这个家训传承下去。”他说。
在青秀山风景区,游客随身携带垃圾袋、主动排队等候、不采摘花草……用行动营造文明和谐的出游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游客素质有了很大提升,‘文明’为风景加分。”景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遍布城乡。记者潘浩 摄
“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南宁市文明品牌。记者潘浩 摄
绿植、红花组成层层“梯田”,美人蕉、朱槿花成片绽放,木制步道、水车凉亭相映成趣……那考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享受休闲时光的好去处。“以前是臭水沟,现在成了大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幸福感。”退休职工李朝珍说。
11月26日,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清川大桥—三岸大桥)向市民开放,休闲游玩的市民纷纷举起相机,拍摄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百里秀美邕江画卷。“江景真是太美了,江岸上还有亲水步道等便民设施,这些细节彰显了城市管理者便民利民惠民的情怀。”市民陆女士说。
一个又一个镜头,是创城工作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全体市民自觉自愿的行动的真实写照。南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创建活动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建没有终点,
文明永无止境。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南宁一直在路上。
(来源:文明南宁)
温馨提示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新版的微信公众号只有被星标才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列表中显示封面。所以南宁交警想请大家动动手指来一波神操作,把「南宁交警微发布」公众号设置为「标星」。成为南宁交警的“星”上人,得到福利的机会将翻番哦!来,跟着下图操作起来↓↓
(责编:苏铮列 编辑:陆海清)
0771-12340是自治区民意调查中心对群众安全感开展随机调查的电话号码。如果您觉得公安民警的辛勤付出值得肯定,在有幸接到调查电话的情况下,请您给予我们的美丽南宁作出肯定的回答,为南宁交警点赞,为警察蜀黍点赞,您的回答与南宁的形象直接相关,您的肯定和满意就是全市公安民警的最大工作动力。衷心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