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产品市场分析(观财报LED照明出口之王)
led照明产品市场分析(观财报LED照明出口之王)而从业务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立达信同时经营着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其中,立达信在境内市场为经销代理、零售直销OBM为主;境外业务以直销ODM为主。▲立达信主要产品情况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立达信”)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从业务构成来看,当前,立达信的主营业务可分为照明业务和物联网业务两大块,产品涵盖LED 光源和 LED 灯具,以及Arnoo、Lexikos两大智能物联网云平台。
日前,高工LED汇总了23家LED照明上市公司2022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的LED照明企业仅有9家,实现“营利双增”的仅有5位,而同时满足超10亿营收,营利双增的仅有3家。而成立于2000年,去年7月刚刚在上交所敲钟上市的立达信(605365.SH)正是其中之一。
▲高工LED《23家LED照明上市公司2022半年度报告情况统计》
作为3家企业中成立时间、与资本市场交手时间最短的存在,立达信凭什么在一片惨淡的照明市场中,逆势飘红,高分交卷?它到底做对了什么?系好安全带,【观澜财经】发车了。
01.
主营业务稳定增长
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立达信”)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业务构成来看,当前,立达信的主营业务可分为照明业务和物联网业务两大块,产品涵盖LED 光源和 LED 灯具,以及Arnoo、Lexikos两大智能物联网云平台。
▲立达信主要产品情况
而从业务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立达信同时经营着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其中,立达信在境内市场为经销代理、零售直销OBM为主;境外业务以直销ODM为主。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7%;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60.97%;扣非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91.11%。
▲立达信2022年半年度报告
在新冠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外加俄乌冲突等原因导致全球需求收窄的市场环境下,2022年上半年对于大多数LED照明企业来说,无疑是“难熬”的半年。而此时,立达信还能有如此强势的数据表现实属令人侧目。
▲立达信照明板块产品
立达信将这一系列成绩归功于客户需求稳定释放、产品竞争力有效提升,以及国内外市场布局优势显现。【观澜财经】观察,稳定的海外市场需求算得上居功至伟。
实际上,出口一直是中国照明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以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区域为中心的照明产业格局。其中,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区域国家重视光环境的营造,其特殊的光文化使得LED照明产品需求旺盛。同时,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也因LED产业发展不成熟,所以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凭借制造、生产和供应链优势,已成为全球照明产业中难以替代的制造中心和供应链枢纽。
2022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立达信境外子公司营收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82%。说一声立达信是一家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一点也不足为过。
▲立达信2022年半年度报告
今年上半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出口业务逐渐解冻,恢复增长。经过多年发展,凭借稳定可靠的交付能力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立达信顺势收获了大批境外订单。
与此同时,由于公司始终以美元为境外业务结算货币,因此立达信顺理成章地拥有相当美元货币储备。而本报告期内持续走高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为立达信在以人民币口径编撰财务报告的会计安排下,在资金转结过程中,为公司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汇兑收益。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美元汇率变动情况
02.
顺势而为切入物联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本报告期内,立达信的主营业务虽未产生结构性变化,但结合近几年立达信在市场上的种种表现,可以发现,立达信似乎正朝物联网全速前进!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立达信物联网产品全年收入规模4.9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10.51%,而到了2021年,物联网产品的全年营收规模达到了15.20亿元,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23.47%。四年间,不仅物联网业务不仅收入增长了310%,在全公司的业务中的规模占比也翻了一倍有余。
▲数据来源:立达信招股说明书、立达信2021年年度报告
虽然在公开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立达信并未公开物联网产品板块具体营收,但对比其在2021年度报告与2022年半年度报告里有关物联网的表述由“依托物联网技术积累积极转型”转变为“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拥有突出的规模制造能力”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2022年上半年,立达信的物联网业务也在进一步扩张。
明明是一家照明企业,怎么好好就跨界干上了物联网?
从行业来看,近年来,随着LED产业逐渐步入发展平缓期,市场竞争日趋加剧,通用照明也逐渐触及行业天花板。为了抢占市场,企业们纷纷开始“降价内卷”,由于产品毛利不断下降,不少企业选择退赛转型,而留在赛道中坚持的企业们也开始以“报团取暖”的趋势发展。但即便如此,市场中企业们面临的生存挑战依旧在持续扩大。有声音表示,照明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但另一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却正好相反。十年前,“物联网”还是个新概念,但如今,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和延伸,物联网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常态。
在立达信董事长李江淮的眼中,照明与物联网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照明是立达信转型物联网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是非常有利的硬件载体之一。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李江淮向媒体透露,“照明产品的体验成本较低,是比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智能产品,同时由于照明产品在家居和办公环境中数量多、分布广,且联网的可行性强,因此,公司从照明切入物联网业务是顺势而为的结果。”而行业中的大多照明企业也用行动证明,他们与李江淮拥有同样的判断。
▲照明企业正在对外强调自身的智慧属性
03.
全面发力物联网
根据IDC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达4778万台,其中智慧照明板块出货量达515万台,同比增长74.9%,成为全屋智能新生态的发力和切入点。
面对汹涌袭来的智能照明大势,不仅欧普照明等照明企业正在加紧布局,就连小米、华为、魅族等其他领域的玩家和资本也纷纷现身抢位。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谁先占得发展制高点,谁才能获得活下去的机会。
▲小米智慧照明
于是立达信,开始了自己在物联网的“边、云、管、端”的深度布局。
*(云:物联网平台云;管:有线/无线通讯方式;边:边缘计算;端:智能传感、智能终端和智能设备等)
除了推出智能照明、控制与安防产品以及智能家电产品等物联网智能硬件终端设备外,立达信还为C端用户推出了以Arnoo平台为载体的软硬件结合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为B端用户提供以Lexikos平台为载体的软硬件结合的智慧教育管理解决方案,让B端和C端的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多样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享受智能产品互联、互通带来的智慧生活体验。
▲Arnoo平台(上)与Lexikos平台(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立达信还作为智能家居行业国内领先的硬件合作伙伴,与众多品牌一同携手推动由CSA连接标准联盟联合亚马逊、谷歌、苹果共同打造的全球统一智能家居标准Matter标准发展。
▲图:Matter标准成员单位(部分)
据悉,Matter的出现有望解决当前智能家居设备碎片化的现状,促进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不受类型、品牌、生态的限制。
作为CSA连接标准联盟的创始成员和Matter协议的重要推动者的立达信已在早些时候联合苹果、谷歌、亚马逊、三星SmartThings等共同测试了首批Matter产品,更在9月初的德国IFA展会上,向世界展出了包含两个系列家电解决方案,数款小家电在内的多款立达信Matter产品。
以上这些尝试无一不在告诉外界,立达信正在全面发力物联网。
▲图片来源:立达信Matter产品亮相德国IFA展会
04.
向物联网深处的教育照明
另一个细节,在本次半年报中,立达信还特别提到,未来随着智慧照明产品的普及率逐步提升,“双碳”目标深入,以及国家扶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差异化发展,光生物安全、教育照明、农业照明等相关领域将成为国内厂商关注的新方向。
▲图片来源:立达信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其中,教育照明受惠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态度,以及2023年前完成全部教室照明改造的政策助攻,一跃成为照明行业一大热点趋势,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教育照明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18年的220.1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688.3亿元。
而早在2014年立达信便率先提出全护眼理念,吹响了向专业教育照明领域进军的号角。
从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进行视觉健康及人体舒适度需求研究,率先推出健康护眼的教室灯和黑板灯,到联合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机构成立“学校照明环境研究中心”研发新一代LED校园全系列护眼照明产品,再到联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立“校园智慧健康光环境研究中心”,推动教育照明健康化、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的积淀,当前立达信已经开始由教育照明产品向校园健康光环境、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等物联网方向业务拓展,并深入全国30余个省份,改造了上万间学校。
▲立达信智慧型健康教育照明解决方案
日前,立达信董事长李江淮也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随着近视防控政策的落地,近几年的新建校和旧校灯光改造等需求还会增长。目前,立达信教育照明产品主要覆盖中小学,未来幼儿园、高校也有开拓空间。他指出,随着产品不断升级,公司将以物联网技术为产品赋能,能够提供除了照明以外更多的功能和作用,满足教室、体育馆、校园以及教育管理等多场景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观澜财经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观澜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