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广播设施的建设,多人的辛苦付出,小广播在过去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为无数山里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直到收音机没有进到山区以前,人们都是通过这小小广播了解自己喜欢了解的信息。小广播不是配发是自己在区供销社去购卖,为了延长小广播的寿命避免意外损坏,安装小广播时多数会在进线上,也就是与广播站连接的这条线上装上一个电源开关。有了一个小小开关有时就会很好的保护家里的小广播。在打雷的时候就关闭开关,防止雷电烧坏广播。山区在那个时候电力设施也比较落后,由于自然原因当广播线与电灯照明线意外相搭时也可以及时关闭开关,防止生活用电烧坏广播。还好,那些年代山区电压不足,当电线与广播线相搭时广播只会发出“吱、吱、吱……”的电流声;当出现这种声就知道是什么地方广播线与电线相搭了。出现这种声音时,就会及时关闭小广播开关。在这时,村里指定的广播线路维护人员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寻找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广播进到每家每户,

家乡大山深处特别特别的偏僻,七、八十年以前都是两耳不闻山外事,一身只在此山中。山深谷峡,山里与山外根本没有多少信息来往,最早小广播是人们惟一接收外面信息的工具。家乡的小广播我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就有的。在我有记忆的时候,我就是听着、伴着家里的小广播长大。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

小广播很小,就是一个小木箱里面装上一个小喇叭;每个家里都挂有一个,多数挂房檐之下。广播很小,过去这是每个人家获得外面消息的惟一渠道。广播虽小,功用却特别的大。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2)

小广播连接公社的广系统,系统是由公社统一建设,在公社设有一广播站。所有与生活有关的信息都一一从广播站里发出。在广播站与每个广播之间就由一根铁丝相连。在那个时候,在广播站与每户村民家之间牵得最广的就是广播线。每个村里看不见照明架的电线,但到处都能看见翻山越岭所架到各个村庄、牵入每户的广播线。一根电杆顶上架过一钱丝,那就广播所用的电线、杆子。电线与广播线好分辨,广播线是一根杆子一根线,电线是一根杆子两根线。广播的声音就是通过一根铁线和无数根电线杆子把与人们生活有关的信息传入到每一个家庭之中。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3)

广播给山里传递了很多信息,广播虽小信息量很大,就像俗话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广播站有专门负责播放管理的人员,线路有专门负责检修的人员。如广播这个系统里哪里出现故障,都有人专门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比如哪里线路出了问题,本村指定的负责人就要顺着线路去查看,发现问题小的,就由查线人就地修复,如是电线杆子、或是谋段铁丝需要更换工程偏大的,线在那个村就有那个村组织本村人员进行更换。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4)

广播进到每家每户,在家乡的山村存在了至少几十年。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我并不是很清楚,但它什么时候结束我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我们村、或是我们公社入户的广播结束入户的时间大概是在二000年前后。因为在我读大学那几年寒暑假回家还听见广播播放的声音。那时还听见村里人讲:“从人民公社时期到现在,这种进村入户的小广播已经很少很少了,听有关方面讲要把外白公社播放至今的小广播做为文化遗产保护下来”。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被保留。在我后来回到家乡的时候,只见家里的广播挂在房檐之下,但再也听不到广播里播放各种节目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挂在村里适当位置电线杆上的几个高音喇叭。喇叭的声音到是比以前的小广播大了许多,并能传播很远,但在大山里由于多座大山对声音的反射作用,很多地方听得不是特别的清楚。小广播音量虽小,线路牵到各家各户,不管什么时候播放,声音要比高音喇叭清楚很多,不管在家中什么位置听到声音都很清晰并没有刺耳的感觉。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5)

小广播的线从公社(乡)广播站接出,由一根独线牵入各家各户。一根独线接到小广播之上,从小广播上再接出一根地线,地线用铁丝接出插于地上,这就是小广播的简单安装。就这样一根独线接入、一根地线接出、一个小广播在过去的年代就向山村传递了很多外面的信息。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6)

关于小广播,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常有这样一个关于小播的行为,当小广播声音变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抬上一瓢水浇在地线插入地下的地方;一瓢水一浇小广播的声音就会变大。第一次是父母嘱其在广播地线处浇水,第二次以后就不需要父母交待,只要听到广播声音变小,我们便会抬水去浇。水就是那个小广播的音量“按钮”。有时广播声音会特别大,特别大时就拔掉地线,这样广播声音就会变小。小广播声音特别大的时候很少,声音特别小的时候常有,所以为地线浇水也是我们小孩常做的一件“大事”。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7)

小广播不是配发是自己在区供销社去购卖,为了延长小广播的寿命避免意外损坏,安装小广播时多数会在进线上,也就是与广播站连接的这条线上装上一个电源开关。有了一个小小开关有时就会很好的保护家里的小广播。在打雷的时候就关闭开关,防止雷电烧坏广播。山区在那个时候电力设施也比较落后,由于自然原因当广播线与电灯照明线意外相搭时也可以及时关闭开关,防止生活用电烧坏广播。还好,那些年代山区电压不足,当电线与广播线相搭时广播只会发出“吱、吱、吱……”的电流声;当出现这种声就知道是什么地方广播线与电线相搭了。出现这种声音时,就会及时关闭小广播开关。在这时,村里指定的广播线路维护人员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寻找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8)

广播设施的建设,多人的辛苦付出,小广播在过去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为无数山里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直到收音机没有进到山区以前,人们都是通过这小小广播了解自己喜欢了解的信息。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9)

小广播由公社广播站转播,后来公社改为乡,但广播站还是公社时的广播站,与之前没有什么改变,负责广播站的人还是那个人。以前广播站的负责人叫广播站站长,我们公社的广播站从公社到乡到最后小广播退出人们的生活都是由一个站长负责。在前几年回到家乡,还偶见这个一直坚持了多少年的站长;还与他聊了好多以前小广播的故事。故事都是满满的回忆,故事中也有满满的乡情。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0)

小广播每天早晚各播放两次,第一次广播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八点钟结束。第二次广播从晚上七点开始,晚上十点钟结束。广播播出的时间不太长,但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记忆最清楚的有相声、黄梅戏、京剧、川剧,评书、各种当代歌曲等等。相声是我们儿童最爱听的节目,每到好听的相声我都爱坐在广播之下静静地听着相声里面的说唱,觉得那种语言幽默与艺术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父亲最喜欢听的是黄梅戏与京剧。当每晚忙完农活天黑下来之后,当广播播放这两种戏曲的时候,父亲就喜欢坐在房檐广播之下静静地听着他喜欢的戏曲。除了戏曲,评书也是父亲的最爱。为什么父亲能给我们讲许多书里故事,可能就与父亲爱听广播里的评书有关。父亲听戏曲听得尽兴的时候,时不时还会在广播下小唱上几句。我们爱相声,父亲爱戏曲与评书,母亲最爱听的是歌曲,特别是那些歌颂英雄、歌颂时代的歌曲。母亲一字不识,但我就亲耳听见母亲唱过《歌唱二小放牛郎》。不管是过去听到,还是现在回想,母亲唱的这首歌都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1)

相声、戏曲、歌曲与评书,小广播的定时播放,除了这些节目以外,记忆最深的就是现在所称的新闻。每天早上七点小广播准时播放,传入耳朵的声音就是:“现在播诵报纸摘要节目”。报纸摘要节目主要播放的是最新实事,就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节目,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2)

那个时候家乡人了解的新闻大事就是通过广播。广播很多时候是每天早晚定时播放,除了新闻、娱乐等节目外,另外一个重大工能就是播发各种通知。发通知前都有一定的提示,这种提示在正常广播时间内显得还特别重要。在通知发出前,广播里都会先播放几分钟的音乐,在音乐结束后广播员再“喂”上两声后说下面播诵一条通知。在正常广播节目当中突然听到播放音乐,这就是有通知的提示。听到这种提示人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听取通知的内容。如果是在早晚非广播时间内,家中的广播突然播放音乐,那绝对是马上就要播放各种通知。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3)

通知的内容很多,好多都与村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听到广播播诵通知的提示,人们再忙都要停下手中的家务、农活认认真真的听广播知道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虽已过去了几十年;但许多通知的具体内容至今我也还记忆犹新,犹如这些通知就在昨天刚听到过一样。回忆起这些通知,随着时代的变化通知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最早贫穷时代,除了各种会议通知以外,我们最喜欢听到什么时候谋生产队到谋地方分肉,听到这个通知就知道生活中又会有一餐肉吃。如在奉年过节,又要播放在公社演出川剧、以及播放电影的通知。所有的通知,最喜欢听到的就是什么时候在本村播放电影。本村放影离家不远,这样的通知大人、小孩都喜欢听到。当山区公路畅通以后,山外面的人开始进山收购各种农产品,很多通知又与农产品买卖、交换有关。比如谋时谋地收购活猪、辣椒、洋芋等的通知;多少钱一斤通知讲得一清二楚。听见的愿意背去交易的就背去交易。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4)

现在想起来,最有意思的通知就是洋芋换大米。山外的人用大米来换取山里人种的洋芋。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几斤洋芋换几斤大米通知都讲得清清楚楚。用洋芋换大米的通知在小广播里广播过很多年,那个时候家乡人吃的大米就是这样以物换物的方式获得。再后来,山区走向山外的人越来越多,通知的内容又增加了一项内容。那个时候信件不送到村,都是自己去乡邮政局取件。当信件到达区下乡上的时候,广播站又会通知谋村谋人有信件。听到通知后要么自己去取,要么就嘱其顺路的同村人帮忙带回。

我们老家的广播(家乡的小广播)(15)

从公社到乡,从乡到办事处,村里的小广播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逐渐山区里接收各种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听广播不再是家乡山区的唯一所需。生活越来越好,家乡里的小广播也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在光纤入户、信息发达的时代,小广播也就自然成为了那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