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出院后护理和喂养(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竟有那么多学问)
早产宝宝出院后护理和喂养(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竟有那么多学问)真的是这样吗?“作者 | 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新生儿科 李月兰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工作中我经常听到家属说:有骨头不愁肉,在保温箱养养就好了。可能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就是早一点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已,将来一定能长成五尺男儿。
不想错过界妈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儿科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早产儿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广泛地关注。
作者 | 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新生儿科 李月兰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工作中我经常听到家属说:有骨头不愁肉,在保温箱养养就好了。可能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就是早一点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已,将来一定能长成五尺男儿。
“
真的是这样吗?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早产儿定义为出生时胎龄<37 周的婴儿。
随着早产儿救治能力的提高,救治下限也随之扩大,突出体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 VLBW /ELBW 婴儿) 等危重早产儿数量增加,需要救治及救治存活者增加。
图片为作者提供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临床实践中,早产儿出院标准为:
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校正胎龄( CGA) 达34周、体重达2000 g 左右并持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室温下体温维持稳定,疾病已愈或可进行家庭治疗。
今天暂且不说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就谈谈孩子历经千难万险回到妈妈怀抱之后的那些事。
一
早产儿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管理的结束,
而是新的治疗、管理模式的开始
近年来随着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和“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逐渐普及,较多医疗机构在早产儿院内营养支持策略方面已有显著改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随访制度不健全,喂养指导不规范,存在较多误区。
图片为作者提供
为此,《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儿童保健学组共同撰写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旨在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系统化管理,规范个体化喂养指导,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也就是说,早产儿出院后,完全依靠家长进行管理,往往达不到追赶性生长的目的。所以,出院后的喂养依旧需要医生,这是家长和医生共同配合的事情。
图片为作者提供
■ 首先,医生会在早产儿出院时对孩子的喂养和生长进行评估。
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喂养状况、生长评估以及并发症,将营养风险的程度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类,这是出院后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基础。
(点击查看大图)
■ 其次,每个早产儿的喂养方案绝对不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孩子的发育轨迹也不会完全重叠,我们要强调个体化的喂养方案。
出院后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根据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评估选择喂养方案,既要考虑到早产儿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又要根据随访中监测的早产儿生长速率和水平、摄入奶量等综合因素进行调整,使早产儿达到理想适宜的生长状态。
■ 强化营养是指出院后采用强化母乳(添加母乳强化剂的母乳)、早产儿配方(院内配方,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通常我们说的早产儿1段)或早产儿过渡配方(胎龄>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应用,通常的早产儿2段)喂养的方法。
主要对象是中危、高危的早产儿。
强化营养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营养风险程度相同的早产儿,其强化营养的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要根据体格生长各项指标在校正同月龄的百分位数后,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强化营养。最好达到 P25~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率的情况,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达到追赶目标,则可逐渐终止强化喂养。
(点击查看大图)
二
怎么样才能实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喂养方案呢?
■ 首先,医生要告诉家长,孩子出院时的营养评估状况,告诉他们多久要带孩子来院进行再评估,然后就是随访,强调一定要苦口婆心地告知,并且不厌其烦地随访,因为有的家长真的不是很在意。
■ 其次,就是教会家长们怎么看Fenton 早产儿生长曲线图。按照 2013 年修订后的 Fenton 早产儿生长曲线图,进行百分位的实际评估。早期的生长也可参照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即15~20 g/(kg·d)。
■ 再次,要教育家长,宝宝的追赶生长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强化喂养不是弯道超车,不能急。多数早产儿通过合理适宜的喂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追赶生长,在 2~3 年内达到正常水平就行。
而在部分严重宫内生长受限(<P3)的早产儿仍生长缓慢时,应仔细分析原因,除外某些遗传因素或内分泌代谢疾病等。一般发生在妊娠早期的严重宫内生长受限多与遗传和胚胎发育本身的因素有关,即使强化营养也无济于事。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评估早产儿生长状况时要注意全面衡量其体重、身长和头围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关注其生长趋势。
单一的体重长得快,并不是营养状况达标,体重和身长发育不平衡可能跟成人后的许多疾病相关。
把宝宝养成一个短小的胖娃一定不是好事,匀称地长大才是我们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owson ECP,Kinney MV,Lawn JE. Born Too Soon: The globalaction report on preterm bir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2. de Waal CG,Weisglas-Kuperus N,van Goudoever JB,et al.Mortality,neonatal morbidity and two year follow-up of extremelypreterm infants born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07. PLoS ONE,2012,7: e41302.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508-510.
4.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小儿外科杂2013 34:782-787.
5.《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6-12.
6.王丹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解读.北京医学2016年第38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