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法国总统儿子(法国元帅84岁才当上总统)
现任法国总统儿子(法国元帅84岁才当上总统)1856年4月24日,菲利普·贝当出生在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的考奇阿拉杜尔小镇。贝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被自己的国家判死刑?戴高乐为什么下不了决心在判决书上签字?最终,他的命运又是如何?总统是一国元首,是让多少政客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啊,有人屡战屡败,奋斗半生,也要当总统,比如美国政治家里根,他两次竞选总统都以失败告终,但仍然不放弃继续竞选,终于在1980年以70岁高龄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无独有偶,拜登也是第三次竞选才获得成功,担任总统时已经79岁。如果你以为拜登是世界大国中年龄最大的总统,那就错了。曾经还有一个政治家,84岁才当上总统,此人就是曾担任法国总统的贝当。
1945年8月25日,戴高乐将军回到了阔别5年的位于巴黎的自己的办公室,这时候的巴黎,终于回到法国人民的手中。
但是他没有心情去分享法国解放的喜悦,因为一件棘手的事正在等着他处理。就在十天前,法国最高法院判处了一个89岁的老人死刑,戴高乐只要履行程序,在判决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此人就会命丧黄泉。
然而戴高乐一直在犹豫,他握笔的手轻微地颤抖,他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
让戴高乐纠结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法国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贝当。
总统是一国元首,是让多少政客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啊,有人屡战屡败,奋斗半生,也要当总统,比如美国政治家里根,他两次竞选总统都以失败告终,但仍然不放弃继续竞选,终于在1980年以70岁高龄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
无独有偶,拜登也是第三次竞选才获得成功,担任总统时已经79岁。
如果你以为拜登是世界大国中年龄最大的总统,那就错了。曾经还有一个政治家,84岁才当上总统,此人就是曾担任法国总统的贝当。
贝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被自己的国家判死刑?戴高乐为什么下不了决心在判决书上签字?最终,他的命运又是如何?
1856年4月24日,菲利普·贝当出生在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的考奇阿拉杜尔小镇。
自古英雄多磨难,贝当也是如此。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母亲,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过着清贫的日子。
在此情况下,有志青年贝当上不起名牌大学,只能通过上军校改变命运。1876年,20岁的贝当考入圣西尔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十年之后,贝当到法国高级军事学校进修,毕业后的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45岁这年,贝当才被授予少校军衔。
1913年,58岁的贝当被任命为上校旅长,如果不发生意外,他的军事生涯将会以这个军衔画上句号。然而就在之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时势造英雄,1914年8月,贝当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表现神勇,被火线提拔为第6师师长。
这次战役中,别的将领不得要领,家底都拼光了,还丢失了阵地。可贝当不慌不忙,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完成了战斗任务,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1915年7月,贝当荣升为第二军团司令。
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贝当就从上校晋升到中将。
1916年2月21日,举世闻名的凡尔登战役打响。在这场决定法国命运的战役中,贝当临危受命,担任法军总指挥。
贝当到任时,法军情况非常不妙,防线多处被德军撕裂,一向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堡垒也基本落入敌军之手,形势万分危急。
接到任命的时候,贝当得了肺炎,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是躺在担架上指挥这场战斗的。
在一周内,贝当组织了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和2.5万吨的物资,加强了纵深防御,一举粉碎了德军攻占凡尔登、闪击巴黎的美梦,彻底扭转战局。
凡尔登战役让贝当一战成名,成为拯救法国的功臣。
1917年5月15日,贝当再次被火线提拔,接替尼维勒出任法军总司令。
法国虽然取得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但在现代武器的杀伤下,惨重的伤亡代价也让法军将士们不寒而栗,士气空前低落,畏战情绪蔓延全军。
经过深思熟虑,贝当提出了“多用钢铁,少流血”的战略思想,宣布摒弃沿袭多年的人海战术,极大地振奋了士气,恢复了法军战斗力,扭转了战场局面,再次挽救了法兰西。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慈不掌兵,但是贝当爱兵如子,十分珍惜士兵的生命。他不但珍惜勇士的生命,也珍惜“逃兵”的生命。
贝当担任法军总司令不久,下属就递上了一份死刑判决书让他签字。他一看,好家伙,这是涉及554起逃兵的死刑判决书。
贝当在百忙中调阅了卷宗,将情节相对轻微的,或者是证据不实的死刑判决全部改判,挽救了500名士兵的生命。
不难看出,贝当对士兵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因此被称为“士兵的士兵”。
他以总司令之尊经常深入部队基层与士兵交谈,和士兵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针对士兵疲劳作战的现象,贝当别出心裁提出了轮战制,规定士兵在前线不超过一个星期,然后撤到后方休整,恢复体力后再将疲惫的士兵换下来。
如此轮换,让士兵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一战结束后,贝当成为了法国英雄,他的作战思想被封为经典。1918年12月8日,普恩加莱总统授予他法国元帅军衔,贝当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1931年,贝当改任空军司令。
1934年2月。贝当出任战争部长。
1939年,84岁的贝当老当益壮,出任驻西班牙大使。
贝当是在什么情况下,担任总统的?成也战争,败也战争,老贝当不得不在人生垂暮之年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爆发后,1940年5月10日,德国145个师绕过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进攻法国。看到德军钢铁洪流势如破竹,从来没有见过这阵势的法军士气垮掉了,法国总理保罗·雷诺也失去了抵抗信心,给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说:“法国不行了,我们败局已定。”
悲观气氛在全国蔓延,法兰西再一次到了历史关头。此时,法国人再次想起了曾经力挽狂澜的贝当元帅。
贝当再次临危受命,从西班牙回国。这时候的法国已经分裂为两大派,以贝当元帅为首的主和派,和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主战派。
年方四十的戴高乐热血沸腾,主张与纳粹德国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每一寸土地。
戴高乐还坚持,万一巴黎失守,就把政府撤往到海外,继续领导国内抵抗力量,开展游击战。
到了人生暮年的贝当则坚决反对这一提议,他悲观地认为开展游击战将会玉石俱焚,让更多的法国平民做无谓的牺牲,从而让法国彻底毁灭。
贝当认为,政府如果到海外去,反而成全了德军,让法国处于德国占领军的直接控制下,法国人民的日子将会更加不好过。
他强调,在这种关键时刻,政府军队跑到外国去是抛弃自己的人民,是不负责任的懦夫行为,应该接受困难,与人民生死与共。
最终,以贝当为首的主和派取得压倒性胜利。
1940年6月,贝当最终宣布了法国军队停止作战,说不好听点,就是投降。
6月22日,在一战后德国签下屈辱停战协定的位于贡比涅森林的车厢里,法国代表团与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议。当然,这一切得到了贝当的授权。
贝当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说:停战并不是对战败的惩罚,而是一种策略,即"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但是,战争不是生意,战败方是没有资格讨价还价的,停战协议的条件非常苛刻。
协议规定,法国将一分为二,包括巴黎在内的百分之六十的国土归德军占领,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南部和西部的农业区,归法国政府管理,而且法国还要支付占领军的费用。
协议还要求法国裁撤军队,只能保有10万人规模。
这时候的法国,失去了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自主,跟亡国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签订停战协议不是贝当一个人的主张,是法国当时的主流民意。
从1940年7月10日国民议会举行的新宪法投票表决就不难看出,当时一共有649名议员参加了投票,有569议员投了赞成票,只有80名议员投票反对。
正是在这个时候,贝当被授予"国家元首"的称号,担任了总统,并兼任总理。从此之后,84岁的贝当开始了他的总统生涯。
从贝当的内心来说,他是极不情愿担任这个总统的。1939年有人劝说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总统是战败后的元帅来充任的职务。"
言外之意是,在特殊时期,当总统是要落骂名的,不是什么好差事。但是既然民意如此,总要有人出头,于是贝当元帅就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了。
由此可见,此时贝当出任总统的目的还是为了拯救法兰西,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初衷是好的。也正因如此,维希法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包括美国,只有英国不承认这个政权。
而当时南京的汪精卫伪政权只有不到10个国家承认,伪满洲国也只有23个国家承认它的“合法性”。
换言之,二战初期,除了英国,几乎没人认为维希法国是伪政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维希政权的合法性也遭到了质疑。
这是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为战败国总统之后,贝当身不由己,维希政府的自治徒有虚名。
与其说是自治政府,倒不如说是傀儡政府更符合事实。不仅德国直接对贝当发号施令,而且在这个傀儡政府里,希特勒还打进了一颗钉子——赖伐尔。
贝当只是名义上的总统,一切都要听赖伐尔的指挥。
在灰色的前景面前,贝当也逐渐明白,德国人要他担任元首,只是利用他的威望,把他当做工具。
正是因为有了贝当的金字招牌,很多垄断资本家的头面人物、工业财政金融巨头,甚至一些高级将领都加入了维希政府,来到贝当的旗下。
在德国人的安排下,贝当从1940年11月,开始巡视自由区,每到一个地方,贝当都受到热烈欢迎,人民对他高呼:“贝当就是法兰西,贝当就是法兰西的未来。”
没人知晓贝当的内心活动,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的屈辱。只因为他是国家元首,多少恶行都是打着他的名义进行的。
而且从1942年4月19日起,贝当连名义上的领导权也失去了。
维希政府在德国人的操纵下,推翻了原来的宪法,出台新的制宪法令规定:"法国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实际领导权全部授予政府首脑(即赖伐尔),政府首脑由国家元首任命,并直接对国家元首负责。"
如果说之前的贝当,需要为政府的行为担责,这之后的贝当,由于大权旁落,已经不能对政府的行为负责了。
1943年12月18日,贝当也奋起抗争过,他写信给希特勒表示:"今后占领当局有权改变法国的一切法律。"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时,贝当在报纸上发表谈话,要求法国人民遵守秩序与纪律,服从德军在作战地区的任何指示。
但是这些谈话和指示,又有多少是他本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人们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战败后的维希法国为德国法西斯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源,维希政府还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对抵抗运动的镇压。
这一切,当然要由“国家元首”贝当来负责。
战后的1945年7月,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了89岁的贝当,列出了5条主要罪状,其中包括了“建立独裁政权”、“私自允许德国控制本国领土”等等。
最高法院在8月14日以“通敌罪”判处贝当死刑,没收一切财产,并且声称他是“民族败类”。但是贝当毕竟是重量级人物,法院的判决还要戴高乐签字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当时戴高乐是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即政府首脑。
这就给戴高乐出了一个难题,该怎样处置贝当呢。
其实戴高乐心里明白,他与贝当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法国。但是贝当不幸选择了与德国人合作,如果宽恕他,对法国人民肯定无法交代,对因抵抗牺牲的官兵们也是一种不公。但是戴高乐也不能处死他,因为贝当是戴高乐的偶像,而贝当对戴高乐也非常欣赏。
1940年8月,克莱蒙费朗军事法庭曾经缺席判处戴高乐死刑,贝当也没有签字。戴高乐这时候根本不在法国,判处死刑只有象征意义,但也可以看出,贝当和戴高乐惺惺相惜。
因此,思来想去,戴高乐还是大笔一挥,改判贝当终身监禁。
1951年,贝当孤独终老,病死于椰岛监狱,终年95岁。
无论如何,贝当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与战略者合作,出任维希政府状总统,成为贝当一生的污点,永远无法抹掉,至今很多法国人还无法原谅他。
比如在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表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贝当元帅“是个伟大的战士” “这是我们国家的事实”。
但是此言一出,很快就招致抗议,说这是对法国的侮辱。
希望站出来拯救国家,最后却成为民族罪人,这是贝当最初曾经设想过的结果,只是他可能想不到对他的恶评会绵延多年、经久不衰。
因此说,关键时刻不能站错队,更不能跟侵略者妥协,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与虎谋皮者,注定是要身败名裂的。
耐人寻味的是,法国政府发言人本杰明·格里弗回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论战”。他要求反对派不要陷入“模糊的断章取义”,声称即便是戴高乐将军,当年也曾肯定过贝当在凡尔登会战的光荣功绩。
功是功,过是过,两者不能相抵,也不能混淆,发言人的谈话是比较公允的。
贝当的在天之灵如果能听到这句话,也许会艰难地翻了下身,发出一声幽幽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