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正湘的人物散文(作家看昭阳陈正勇)
有关陈正湘的人物散文(作家看昭阳陈正勇)夏队长!夏队长,别睡,别睡哈 不能睡。说什么话呢?什么话夏队长能打起精神来呢?同来陪护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梅一和西玛丽珠相互交换了下眼神,两人忽然心领神会,都想到了“脱贫攻坚”,对就拿“脱贫攻坚”来说事。“脱贫攻坚”是驻村工作队常常讨论的话题,于是一场特殊的对话在医院里开始了:已是深秋,春城依然温暖如初。久违了,昆明,这阳光的味道,这家的味道,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终于可以躺下来,躺在温暖的春城里,作短暂的休息了。术后,病床上的夏正云,望着液体一点一点滴下,终于那成天萦绕在脑海里的苍茫大山,柳烟逶迤的洒渔河,袅袅柴烟下青瓦白墙的房舍……沈家沟,模糊成灰色的一团,暂时退去了,似乎越退越远了。难得的休息,尽管这休息是以受伤的方式:睡意开始像浪一样涌来,一波接着一波,浑身的骨骼开始松懈,每一寸肌肤似乎都想摊平了,四仰八叉,只想好好休息,睡觉,困倦不可遏制,眼皮开始发沉。别让他睡,和他说话。为防
情系大山终不悔
——记驻沈家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夏正云
01
昆明43医院。
已是深秋,春城依然温暖如初。久违了,昆明,这阳光的味道,这家的味道,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终于可以躺下来,躺在温暖的春城里,作短暂的休息了。术后,病床上的夏正云,望着液体一点一点滴下,终于那成天萦绕在脑海里的苍茫大山,柳烟逶迤的洒渔河,袅袅柴烟下青瓦白墙的房舍……沈家沟,模糊成灰色的一团,暂时退去了,似乎越退越远了。
难得的休息,尽管这休息是以受伤的方式:睡意开始像浪一样涌来,一波接着一波,浑身的骨骼开始松懈,每一寸肌肤似乎都想摊平了,四仰八叉,只想好好休息,睡觉,困倦不可遏制,眼皮开始发沉。
别让他睡,和他说话。为防止全身麻醉后的昏睡 临去时,医生望了望虚弱疲惫的夏正云,关切地一再嘱咐。
说什么话呢?什么话夏队长能打起精神来呢?同来陪护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梅一和西玛丽珠相互交换了下眼神,两人忽然心领神会,都想到了“脱贫攻坚”,对就拿“脱贫攻坚”来说事。“脱贫攻坚”是驻村工作队常常讨论的话题,于是一场特殊的对话在医院里开始了:
夏队长!夏队长,别睡,别睡哈 不能睡。
眼皮微微动了动,睡意沉沉,病房里的三个人,三团越来越模糊的黑影,叫别睡的声音,在夏正云听来那样的缥缈虚幻。
……
夏队长,夏队长,问你,沈家沟有多少户多少人?
问话的声音开始急切起来,一听“沈家沟”,奇怪,很飘的声音,开始点点聚拢了,像一湾水里撒入了凝固剂,散去的精力也开始聚拢。
1018户……农户……农户……3418人
这下夏正云强打起精神,尽管眼皮依然重,重得难以撑开,声音虚弱,但回答的数据却是精准的。
果然凑效,问话的两人,止不住眼里的兴奋和激动,迅速交换了目光,继续。
唉,别睡,别睡,夏队长,听好了。
……
别睡哈,沈家沟,沈家沟已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
脱贫了……490户……1848人。
声音有些含混,但依然是精准的数据。奇葩。
那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是什么?
“六个精准”是什么?
……
问话依然在继续,夏正云的回答依然精准无误,且对答如流起来,昏睡终于远离。
坐在旁边的村委会主任陈克波望着这啼笑皆非的一幕,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心里满是酸涩和感动。这些大城市来的异乡人舍家离子,来到这大山,伤成这样,还牵挂着脱贫。
为找优质水源,2018年11月夏正云受伤住院。
02
昭阳区的青岗岭乡沈家沟村是一个坐落在峡谷之中的深度贫困村,洒渔河劈开苍茫群山逶迤而来,日夜追逐,千年如斯,沿河两岸风光秀丽,人家房屋依河岸地势散落分布。沈家沟因缺动力、缺人才,缺技术而致贫。沈家沟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的扶贫点,全村国土面积11.5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018户农户34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1923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乡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的艰辛努力,沈家沟村综合采取自然村整村易地搬迁扶贫,发展冬早马铃薯、樱桃等种植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现已脱贫490户1848人,未脱贫20户75人,计划2019年脱贫20户75人,贫困发生率2.19%。
2018年2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派出由夏正云、李涛、李梅一、西玛丽珠、高程伟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沈家沟村,夏正云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8年11月23日上午10点多钟,夏正云和村监委会主任陈光飞开着电动汽车到石梯子2组察看原来供1、2、3组饮用的水源地。步行上山察看后,回到停车处准备驾车返村,夏正云队长一人上车倒车转向,因场地较窄,车身后溜,不慎连人带车坠入两米多深的沟渠里,导致受伤住院,诊断为“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右第2、3、4肋骨骨折”,行“全麻下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拟术后一年再次手术。目前肩关节活动受限,但依然坚持边驻村边锻炼边治疗。
为寻找水源夏正云队长带领队员竟用半年多时间就踏遍了沈家沟的山山水水,挖草药的村民彭家才,经常碰见夏正云队长和他的队员们在山上寻找水源和察看生态环境状况,在洒渔河边也常常看到他们。而彭家才挖草药连沈家沟村的两面大山都没走完。
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夏正云队长就有这样一个信念,扶贫就是要真抓实干,就是要扶真贫、真扶贫。要抓好离老百姓最近的民生工作,要有最认真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山高坡陡,要一步一个脚印走遍沈家沟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要悉心细致地了解民情,体察民苦。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员们都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只要没有必须要坐在会议室、守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那走村串户、贴近百姓、走访调研、宣传政策就是工作队的主要工作内容。
刚来沈家沟,夏队长和他的队员们,仿佛丐邦弟子进村,手拿竹棍防狗咬,见人问路找方向。那时工作队一进村,一家的狗狂吠,一村的狗跟着应和,叫声里满是陌生人到来的敌意与提防。随着狗叫声一次次增加,村庄活泛了,陌生的距离消除了,人脉聚拢了,人们开始像待亲人一样接纳这些省城来的扶贫人。如今夏队长和他的队员们,走到哪里都有热心的大叔大妈热情招呼进屋,喝水聊天,话桑麻,谈生计,谈发展。见到他们来,曾经狂吠不止,主人喝叫不住的狗,而今也像见到熟人一样,围在身边窜来窜去,人来疯一样呜呜叫着,喜欢兴奋地摇起了尾巴。
沈家沟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沈家沟的村民干部们记住了这些异地扶贫的异乡人。这些村民及干部分别是:董家福、左国超、范正芬、彭家才、罗能早……村委会副主任罗能相、村支委委员罗国能……
在此略举两个老人和孩子的故事,其他的人在省人大杂志社副社长唐金龙写的《为民情怀激荡群山》中已有记载,就不再赘述。
董家福:沈家沟村4组的一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独居在村委会的安置房里。老人生性腼腆,不苟言语,但身体健康,为人勤劳。为了帮助老人排忧解难,夏正云队长经常带领工作队员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
冬天到来,沈家沟雾锁寒山,沿洒渔河来的风,仿佛带了冰刀,割得人脸上的皮肤生痛,风大天寒的日子,夏正云队长担心着老人的冷暖,和村干部为老人及时送去保暖衣物,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去慰藉和温暖孤苦伶仃的董家福老人。
左国超:沈家沟村11组的一个12岁的孩子,几年前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将年幼的他留给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抚养照看。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土基房,雨天经常漏雨,冬天满屋灌风,腿脚不便的两个老人在风雨飘摇的夜,沿着型摇活动的木梯子爬上爬下,睡在狭小漆黑的阁楼上。夏正云队长和驻村队员获知了这一情况后,担心老人的安全,及时和村主任一起帮助老人,把他们的床铺搬到楼下,并协调争取了农危改项目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加固,帮助他们申请了民政救济。随后,又在新一轮城乡低保专项治理中将其一家纳入了低保A类救助,通过每月发放的低保金,帮助他们解决了日常开支的困难,让风雨飘摇的老人有了安居之所,为成长的孩子撑起了晴朗的天空。
03
为了做实精准扶贫工作,夏正云队长带着驻村工作队员们,经常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天阴下雨,挨家挨户入户核查全村贫困对象住房、收入、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等情况,耐心细致为群众释疑解惑,帮助群众认清政策扶持清单、算清家庭收入明细,对标对表,研判贫困对象基本情况,严格按程序组织脱贫退出。正是有了以上扎实精准的基础工作,在2018年8月底开展的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中破除了部分村民存在的“低保终身”“低保世袭”等依赖思想,杜绝了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
公生明,严生威,阳光、透明、公正、严谨的评定,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村民自强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定结果得到了群众公认,提升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得到了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认可。
沈家沟村9组的陈让先老人患有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曾经是多年的老低保。这几年子女长大外出打工,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家里经济收入越来越好,加之子女孝顺,时常回来看望,家里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经过认真细致的研判,决定不再将其纳入新一轮低保保障对象。为了做实工作,夏正云队长带领工作队上门拜访陈让先老人,耐心细致地为老人解读低保政策精神,赞扬老人子女的和睦孝顺,让老人明白一个家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关键在人,人自强奋斗,勤劳致富,得来的富才能厚及子孙,福禄渊源流长,靠“等靠要”得来的,只是一时的。让老人在和和乐乐中理解了国家的政策要求,在心服口服中接纳了低保调整。
04
“脱贫政策帮着走,致富还得靠双手”
“谁英雄谁好汉,勤劳致富比比看”
“低保保生存致富靠勤劳”
“搬迁住新房不忘党帮忙”
“搬进新房安心睡不忘政府心操碎”
……
在沈家沟的村委会、广场上、村道边等显眼位置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夏正云队长和他的队员们以期通过通俗易懂的标语、顺口溜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思想。
这些标语、顺口溜正是针对那些争当低保户、贫困户,有“等靠要”思想的村民,针对那些在享受易地搬迁建房补助方面横攀竖比,对政府工作不理解有怨言的村民。
扶贫更需扶志,只有思想上根出了贫困的根源,才能巩固扶贫成果,夯实发展后劲,村民才能真正脱贫。
05
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因为要采访赵家垭口的赵庆显组长,路过沈家沟。
沈家沟的夏天永远比春天绚丽,丰硕。和风细软,山山披绿,村民房前房后,洒渔河两岸,近2000亩樱桃树、车厘子,红醉了沈家沟的夏天。樱桃红了的季节,是沈家沟最热闹的季节。
沈家沟的樱桃品质最好,红如玛瑙,果味酸甜带蜜,汁水饱满,口感含糯。2018年夏队长请来昭阳区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力推,沈家沟的樱桃已走出深山沟为昭通人所识,樱桃熟了将拉动一方经济。尤其周末,进入沈家沟的路上,车来车往,沿路樱桃树下,摆着红樱桃。
樱桃园里,我和夏正云队长第一次作深度交谈,就在前天他还在昆明复查治疗,目前他的肩关节活动依然受限,右手活动不便。
果园里绿荫蔽日,光线幽暗,樱桃树的丫枝上窜,树冠收得很拢,樱桃结得不是很理想。夏队长指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樱桃树告诉我,这树要拉枝压条,果农们不懂,让树疯长,只窜枝,顶端优势太强了,影响了花芽及座果率,通风透光也很差,再说树高了采摘起来很危险的。下一步准备请技术人员对果农进行培训,提高栽种樱桃的技术。
哎,你不是学医的嘛,栽种樱桃的事,你也懂?我觉得诧异。从夏正云队长发给我的资料上,了解到他1996年7月大理医学院毕业,同年因向往军营生活参军入伍,到武警保山医院工作。
肯定要懂的,既然来扶贫,农业上的事,不懂,怎么和老百姓交流?他不会听你的。就拿掰包谷的事来说,你还要比他掰得快,手脚更麻利,老百姓才服你,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夏队长还告诉我,为了工作开展顺利,晚上他不是找村干部们交流谈工作,就是到老百姓家里聊天,为了和老百姓交心,他常常和老百姓讲医学知识,看简单的病。
沈家沟,群山连绵,洒渔河穿峡谷而过,山青水秀,短暂停留,那自然是避世享受田园风情的桃花源,但如果常驻,作为一个省城来的人,我想昆明到沈家沟就不只是距离上的遥远了,这其间的陡然跌落,要有怎样的精神支撑,才能抵御大山的孤寂和单调,才能抵御孤寂和单调带来的浓重乡愁。这一点,我很好奇,于是问到夏队长的家庭。
夏队长坦诚地告诉我,在这大山里,思家担心家人是肯定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腿骨受伤,孩子刚上初一,正是青春逆反的时候,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2017年11月转业到省人大工作,就是为了离家近一点,好照顾家人,陪伴孩子成长,但还不到四个月就来到沈家沟扶贫。自己在家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特别安静,离开后,孩子胆子小了,自信心也似乎不如从前了。但是军人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来之则安之,已经愧对家人了,与其苦闷抱怨,还不如脚踏实地干点实事,以后走了身后是青山绿水,美丽富饶乡村,村民富了时有念想也就不虚此行了。夏队长说到孩子的时候,神情有些黯然,但语气里却有着军人的坚定和豪气。
那你的爱人支持你吗?孩子想不想你?
她也是军人,她懂。孩子想,很想,但是他不说。说到这里夏队长的声音小了很多,眼睛里溢出的温情让人感动。
只要我稍微在家时间长一点,他和他妈妈都会催着我回来……
这就是军人,在群山深锁的沈家沟,他们不仅仅有铁骨丹心,也有寸心柔情,有亲人,有思念,有远方……只是在国与家之间需要选择的时候,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06
樱桃熟了,这一年2019年,沈家沟的扶贫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止2118年12月,驻村队向娘家省人大请示协调,对沈家沟村的4个帮扶项目共865.9万元已全部到位,蒋家湾村危桥拆除重建、老村公所及卫生室拆除重建、“七改三清“、杜家梁子畜圈建设正紧锣密鼓实施。驻村队帮助协调呼吁的陈家梁子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硬化大寨子村至水电铝厂道路也正在建设。
为保证群众持续稳定收入,在产业扶持方面。乡村两级和驻村队按照“长短结合、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思路,扎实推进。一 是富余劳动力转移。摸清劳动力能力素质,家庭人员结构底数,有针对性地组织群众参加“钢筋工、面点师、水电工、特色种植”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广泛宣传动员,采取“亲朋好友带出一批、协作企业对口接收一批、市区企业吸纳一批、乡村企业收纳一批”的方式,多渠道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努力提高传统种植效益。针对沈家沟有1600亩樱桃、300亩车厘子、3000亩核桃、200亩李子的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经济林果管理和品种改良培训,优化传统种植;争取电视台、网络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全程跟进,促进经济林果种好、护好、收好、买好,增加群众收益。三是探索发展农家休闲旅游模式,充分发挥沈家沟村“洒渔烟柳”的优美景色,利用“坡顶青瓦两头翘、白墙灰线格子窗”的民居特色,以及小有名气的黄家沟樱桃,大箐沟、沈家沟、石梯子沟常年溪水流淌,环境优美等优势,打造看得到青山、望得到绿水、闻得到花香、品得到果甜、记得住乡愁的沈家沟农家休闲旅游业。
人们这个季节如果你到沈家沟来,除了美味的樱桃等着你,还有最美的山水画卷铺呈于蓝天白云下。
陈正勇,昭通市作协会员。在《边疆文学》、《原鄉書院》、《昭通创作》、《昭通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有作品收入《崛起的昭通作家群》。
投稿邮箱 |1718119134@qq.com
主 编 |杨玉昆
副 主 编 |杨琼 张国华 田芳 王定波
执行主编 |田芳
编 辑 |任天能 李洁
主 办|中共昭阳区委宣传部
承 办|昭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