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出名的10首诗句有哪些(诗词看不起王勃)
王勃最出名的10首诗句有哪些(诗词看不起王勃)人家问:怎么像麒麟楦呢?杨炯曾经讽刺当时的朝臣为“麒麟楦”。其中又以杨炯,最为恃才傲物。1“高开低走”的一生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皆是少年成名,英姿勃发。
年少得志,便不免轻狂傲慢些。
其中又以杨炯,最为恃才傲物。
1
“高开低走”的一生
杨炯曾经讽刺当时的朝臣为“麒麟楦”。
人家问:怎么像麒麟楦呢?
杨炯就说了:那些玩杂耍的艺人,会把画着麒麟样子的布蒙在驴子的身上,然后翩翩起舞。
可是呀,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们把布拿下来,驴子就是驴子,它变不成麒麟。
我看呀,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朝臣们,披着朱紫色的朝服,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其实他们和覆盖着麒麟皮的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写到这里,诗词君不得不感叹一句:杨炯是真敢说呀!
这一段话传出去,得罪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杨炯因为这些言论,从此被朝堂上很多人忌恨。
私下里直言不讳,在文学上,杨炯也是同样的锋芒毕露,丝毫不屑于掩饰。
当时“四杰”的排名上,大家都以为王勃第一,而杨炯居第二,排名为“王杨卢骆”。
杨炯就很不服气了,他说:
“我呀,惭愧立于卢照邻之前,而耻居于王勃之后。”(来自《旧唐书》)
意思是说:排在卢照邻之前,我是很惭愧的;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却是不服气的。
杨炯的这种“狂”,是有底气的。
他自小就是神童,9岁就进士及第,10岁就进了弘文馆。
弘文馆,最初叫作“修文馆”,公元621年,由唐太宗李世民设立,招集天下名士,其中就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名流。
太宗即位后,改名为弘文馆,聚书20万卷,是国家藏书之所,也是皇帝招纳贤才之地。
杨炯进了弘文馆,前途可谓一片光明,所有人都以为他的前程不可限量。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竟然就是他人生的最高点。
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我以为我的人生终于要扬帆远航了,你却告诉我,船只从此抛锚在这里。
起点,原来竟是终点。
待制弘文馆,一待就是16年。
昔日青葱少年郎,转眼已将到而立之年。除了阅历和学识的加深,他的仕途看不到一点起色。
公元676年,杨炯在京应制举,终于获得了一个“雠(chóu)校典籍”的九品小官。
杨炯的心里是郁郁不平的。
他有为国尽忠的理想,却报国无门;他自认为有经天纬地的才华,却怀才不遇。
一直到公元682年,杨炯在沉沦下僚数年后,终于有了一次仕途的飞跃。被提升为太子李显的詹事司直,充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庶务。
可惜的是,昙花开得很美,却只是一瞬的灿烂。
仅仅两年后,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后来,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也受到牵连。
两年后被贬四川,后来虽回到洛阳,却始终做着芝麻小官。
公元693年,卒于盈川县令任上。
“高开低走”的一生,令人唏嘘。
相比四杰中的其它三人,王勃26岁溺水惊悸而死,卢照邻病痛缠身自投颍水而亡,骆宾王参与讨伐武则天,败亡后下落不明。
杨炯的一生,至少善终。
可是对他自己来说,梦想破灭、庸碌平常地度过一生,又究竟算是幸还是不幸呢?
2
一首《从军行》,还唐诗一个男儿身
初唐诗坛,受到齐梁诗风的影响,尽是刻意雕琢、绮错婉媚的宫体诗,而缺乏风骨,更无一丝男儿气。
便在这时,杨炯以一首气势昂扬的《从军行》,从亭台楼阁、丝竹管弦中走出,直奔边塞大漠,令人血脉偾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了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个士子从埋首翰墨到决心从军边塞、马革裹尸的全过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首联写边城军事告急,烽烟战火燃遍,熊熊火光照亮了长安。
一个“照”字,渲染出了边塞战事的紧张激烈;一个“自”字,则显出了诗人内心“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态度。
诗人的心中突然生出一股不平之气:
大好男儿,在国家兴亡之际,又岂能困守在小小一间斗室,将年华消磨在雕章琢句之间。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颔联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场景。
“凤阙”指皇宫,“牙璋”是古达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朝廷刚刚下达了出兵的命令,身着铁甲的唐军将士们已然神速地到达了前线,将敌军重重包围。
一个“绕”字,更是传神地写出了将士们行动的迅捷与在战场上的英勇威猛。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颈联本是书写战斗场景,诗人却刻意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加以衬托。
前一句从视觉出发,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遮天蔽日,使得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后一句则从听觉出发,北风呼啸,夹杂着激昂的进军鼓声,让人的胸怀不由得震动。
前后两句诗,声色交融,将那种悲壮激烈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更能让人感受到将士们冒着风雪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勇敢与无畏。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尾联可算是诗人的点题之笔,亦是诗歌的主旨。
诗人说,他宁愿去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亲自保卫国土,也不愿意作一个软弱书生,蜗居在小小的书斋中。
这种男儿的血性,这种壮士的豪迈,这种纵然马革裹尸,亦一往无前的气势,都是沉醉在莺莺燕燕、酒樽花前的宫体诗人们所没有的,亦是初唐诗风所匮乏的。
也唯有这样的诗歌,才能真正带领唐诗走出软玉温香的牢笼,走入恢宏大度的盛唐气象,还唐诗一个男儿身。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