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康生活的水平标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的水平标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约1998年那个时候,镇上开始推行残疾人技能培训,我专门跑去学了缝纫技术。我就想着,虽然我是上半身残疾,但不影响干活,学一门手艺创收,再加上政府的帮助,一定能带着家里人奔向更好的日子。”身残志坚的王作金敢想敢做,有颗炙热的上进心,凭着他的决心和热情,王作金的缝纫手艺越来越好,在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气。 [自主脱贫有盼头]

一大早,王作金便骑上电动车到离家不远的七亩玉米地中查看生长情况,“前一阵镇上搞了玉米通防统治项目,无人机免费给镇域内所有玉米进行了飞防,省了自己打药。今年玉米涨势很好,马上就准备收割了。”

今年50岁的王作金家住牛庄镇西范村,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他成了三级残疾,妻子崔霞是先天二级残疾,因残致贫的一家被评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打击到王作金一家人努力拼搏,积极向前的决心,看着马上升高三的女儿,王作金笑告诉我们,“现在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家三口都享受扶贫待遇,我也自己能干些活,生活比起以前更好了,我的盼头也更足了!”

小康生活的水平标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

[自主脱贫有盼头]

“大约1998年那个时候,镇上开始推行残疾人技能培训,我专门跑去学了缝纫技术。我就想着,虽然我是上半身残疾,但不影响干活,学一门手艺创收,再加上政府的帮助,一定能带着家里人奔向更好的日子。”身残志坚的王作金敢想敢做,有颗炙热的上进心,凭着他的决心和热情,王作金的缝纫手艺越来越好,在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气。

“最开始给人做衣服,现在已经不流行穿自己做的衣服了,我就接一些做被罩、枕套的活,每年能增收两千余元呢。”王作金干活利索,为人实诚,他的好手艺就是最好的招牌。哪个商户需要新的被罩、枕套,他们就直接拿着原料送到王作金家中,裁剪、跑线、锁边……王作金虽然是一个人忙活,但从未晚过顾客的订单,“宁可自己少睡一宿觉,不能让主家多等一分钟”的信念一直让他在自主脱贫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行走。

“我家里还种着七亩地,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机器播种、收割,就连打药也有无人机飞防,不用靠劳动力干活了,对我来说,种地也只算个小问题。就这七亩地,每年都能给我增收两万多块钱,这可是一笔大收益。”夏收小麦,秋收玉米,王作金每年都收获满满,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王作金收获的不止有财富,还有坚定幸福的信念。

[搬上楼房更幸福]

“我们一家人已经搬到楼上快8年了,当初咋也想不到,咱家里这么个条件,竟然有机会住上楼房。”在老西范村住了大半辈子的王作金,在搬上西范社区楼房前,一家人合住在村里的扶贫房中,后来,镇上推行合村并居,老村土地规划流转,新的社区楼一栋栋的建起来,村民们置换完村里的房子后,都喜滋滋的准备补钱买新房,这可羡慕坏了王作金一家人。

“那时候没想过我们能搬上楼,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补钱买新房,老房子已经破烂不能住了,我们估计置换不了多少钱。”就在一家人不抱希望时,镇上的工作人员来到王作金家中为他评估,评估结果是用老房子可以置换50㎡的小套二楼房,不用贴一分钱。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心里还是感觉抑制不住的开心。我们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家里的条件又那么差,竟然可以不花钱就住上楼了,我和我老婆、孩子都觉得,这是我家最大的喜事儿。”从过去老村“进不去出不来”的土路,到现在社区里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的广场,齐全的配套设施,王作金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社区建成后,西范小学的新校园也在旁边落户,镇上的中学离家里也很近,我女儿上学时就在家门口,我们两口子既省心又省力。”

[助残扶贫新希望]

一家人吃过早饭,王作金的妻子崔霞就拄着拐杖在家中散步,不时也到女儿房中陪她聊聊天,叮嘱她注意劳逸结合。“准高三”的女儿学习很争气,不让人操心。先天二级肢体残疾让她无法像常人那样劳作、生活,甚至迈步都需要别人的搀扶。日常起居全靠丈夫的照料,若丈夫外出打理农田,她便只能扶着家具挪动。

“现在她用的是镇上残联开展无障碍改造给免费发的拐杖。”看着妻子手中的拿的双拐和慢慢挪步的背影,王作金陷入回忆,“家里以前也有一副拐杖,但已经旧的没法用了,没有了拐杖她走路很不方便,我想给她买副新的,她都拒绝了,说不用浪费钱了,平常也用不着,但我很清楚,她也想多走。”了解到王作金一家的困难,牛庄镇残联敲响了他家的门,利用无障碍改造工程,为崔霞申请了一副全新的拐杖。“自从镇上残联把双拐送上门,她就一直爱不释手,现在经常在家里溜达,心情也好了,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不仅为我家节省了一笔开销,还实打实的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这是把工作做到我心坎上了!”

“我们俩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优秀的很!”说起优秀的女儿,王作金脸上洋溢起骄傲的微笑,“我和她妈的情况不允许我们给她很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但孩子特别争气,从小学习成绩就好,高中考上了咱市数一数二的市一中,成绩也挺不错,我们就盼着孩子能越来越好”。

对于王作金一家人来说,一年下来最大的家庭开支就是孩子的教育支出,根据政府对低保户的政策,她的女儿享受了东营区教育扶贫救助金和国家助学金,“每年孩子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播发的钱已经够她的学杂费了,还有一名企业家专门联系帮扶着我女儿,每年都会给帮扶金。我们家只需要每个月再给孩子点生活费就行了。”

“镇上非常关心我们贫困户,我们家也享受了不少政策。现在,只要上级有什么好政策我们的帮扶工作人员都会马上到我们家里给我们解读。”扶贫产业项目分红、残疾人补贴、低保户补贴、计划生育金、教育扶贫救助金……“我们一家人每年光享受的补贴零零总总就有两万多,再加上我种的七亩地和平常接的零碎活,一年下来也有小三万了。”

谈起对生活的希望,这个朴实的男人脸上露出了微笑,“我也没有啥大理想,现在我们一家人都过得很幸福很知足,我就想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再继续努力,多干几年活,咱家也能跟上奔小康的步伐,日子越过越红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