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发新专辑的影响力(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竟被说)
周杰伦发新专辑的影响力(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竟被说)想说,这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离谱。更离谱的人拿年轻时期的周杰伦和现在的周杰伦做对比,以此来佐证《最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的“难听”,但哪有这么横向对比的道理,你可以拿现在市面上任何一首新歌或者新专辑来对比,都比这样横向对比来的靠谱。这样对比只能佐证一个事实:只有周杰伦能打败周杰伦。抱着疑惑,打开“难听”词条,发现一大群黑粉正在肆意攻击:有说周董的新歌过时的,有说周杰伦江郎才尽可以退圈的,还有辱骂周董“爹味十足”的……看了没几条就开始“心梗”,提醒大家千万别打开这个词条,容易被气死。∨原本打算7月15日凌晨发新专的周杰伦,为了粉丝少等那么几小时,提前上线,给了粉丝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喜。但随之而来的热搜却让人意料之外,“难听”两字赫然在列,反观文娱热搜榜有关周杰伦发新专辑的关键词却被挤在第9名开外。
这世上的热闹,
出自孤单!
——《最伟大的作品》
文丨旧故麻袋
∨
原本打算7月15日凌晨发新专的周杰伦,为了粉丝少等那么几小时,提前上线,给了粉丝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喜。
但随之而来的热搜却让人意料之外,“难听”两字赫然在列,反观文娱热搜榜有关周杰伦发新专辑的关键词却被挤在第9名开外。
抱着疑惑,打开“难听”词条,发现一大群黑粉正在肆意攻击:有说周董的新歌过时的,有说周杰伦江郎才尽可以退圈的,还有辱骂周董“爹味十足”的……看了没几条就开始“心梗”,提醒大家千万别打开这个词条,容易被气死。
想说,这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离谱。更离谱的人拿年轻时期的周杰伦和现在的周杰伦做对比,以此来佐证《最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的“难听”,但哪有这么横向对比的道理,你可以拿现在市面上任何一首新歌或者新专辑来对比,都比这样横向对比来的靠谱。这样对比只能佐证一个事实:只有周杰伦能打败周杰伦。
作为周董二十多年的老粉,在他的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详的情况下听了这张《最伟大的作品》,讲道理,哪有所谓的“难听”,反而是杰伦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尝试,那些新歌至少也是单曲循环级别,不至于让人一听就觉得生厌,而且这些歌“耐听”,多听几遍竟然有越来越好听的余味。
当然,若非要拿《以父之名》、《晴天》、《反方向的钟》、《止战之殇》这些歌来比,我也没话说,只能说《最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若是出现在这几首歌之前,也绝对有这样的影响力。
为什么粉丝会称7月15日这天为“过年”,因为杰伦发的新歌越来越少了,更别说新专辑了,一等,就让我们等了整整六年。
那种且听且珍惜的珍贵,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感同身受,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华语乐坛诸神之战的年代,他们没有感受过“夜曲一响,上台领奖”的疯狂,他们活在只有抖音神曲和流量爱豆这个年代,快消文化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连专门去了解新歌的心态都没有,更别提让他们静下心来听歌了。
杰伦的魔力,是即便出道已有二十多年,但他带着自己的第15张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再次降临华语乐坛,粉丝对他的喜爱只增不减,即便这张专辑中只有一半的新歌,但我们一边说着“杰伦小骗子”,一边真香的去购买数字专辑,就想第一时间听到所有的歌。
截止目前,《最伟大的作品》数字专辑在QQ音乐上的数字版销量已超过391万张,全平台销售总额破亿,他已经没什么需要证明的了,这就是周董的实力。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周杰伦本身就代表着突破、创新、颠覆等词,他称霸华语乐坛的这些年,推动华语流行走遍全球,引领着中国的流行音乐潮流,他的中国风和R&B、RAP完美结合,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
若非要论一论现在的周杰伦和以前的周杰伦的区别,可能音乐风格没有那么多变了,他和自己和解了,没有那么愤世嫉俗,没有那么言辞犀利了,他再也不会写《四面楚歌》,他的标准线变了,被家庭、社会打磨了棱角,但他在编曲、制作层面,仍是当仁不让的王者。
想起疫情前去的那场周杰伦演唱会,那时候的动容、感动仍然历历在目,杰伦还是那个杰伦,为音乐不顾一切的杰伦,他没有怠惰,更不会躺平,只是他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他喜欢收藏、喜欢艺术、喜欢魔术,他有选择生活的自由。
最后想说,如果把《最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当成华语流行音乐“难听”的标准线,那华语流行乐坛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至少现在我花了三十,听完专辑里的所有歌,明确了一点:终于有一张能让我单专循环的专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