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撞的是哪一款(还在质疑问界M7安全性)
中保研撞的是哪一款(还在质疑问界M7安全性)除此之外,我认为当前的测试具有环境的单一性和应试性,不可否认中保研测试的权威和专业,但我还是要提出我的疑问。目前的模式是,测试项目固定,更换的是不同测试车型,许多车企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测试成绩,针对测试项目,在碰撞位置加料加固,但却忽略了其他位置的安全保护,那在现实中真的发生碰撞,整车人的安全仅靠A柱?副驾和其他位置的乘客安全如何保证?反观问界M7乘员舱主体框架结构,超高强钢和高强钢的使用占比近60%,最高强度高达1500Mpa;同时,全车标配8个安全气囊,包含一个主驾安全气囊、一个副驾安全气囊、两个前排侧气囊、两个二排侧气囊、两个侧面气帘,副驾和后排乘客都有考虑到。此外,问界M7更没有忽略电池安全,和行业顶尖供应商宁德时代合作,电池组采用阵列式防火墙结构。不得不说,问界M7将驾驶安全考虑的非常周到,安全防护是全方位的。还有,我想说,理性思考很重要,测试终究是测试,真正的驾驶环境是复杂且
汽车在碰撞测试中A柱发生形变,就能说明座驾安全性不够吗?近日,问界M7参加了中保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问界M7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三大安全指标都达到中保研G的最高评价,但A柱在测试中发生形变,有人凭此认为问界M7安全不达标,实在是太片面了。
面对众多质疑,我觉得A柱坚硬并不能和安全划等号。据有关测试发现,车辆发生碰撞后,A柱弯曲并非衡量车身结构评级的要素,而是通过车门上下铰链的侵入量判断,同样的,A柱弯曲也并非衡量车内成员安全评级的要素,而是通过假人身上的传感器获知受伤情况。简单来讲,即使座驾在遭受撞击后A柱发生弯曲,但车辆内部结构完好,仍然可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相对A柱等被动安全,主动安全也很重要,而如今很少有对汽车的各种主动安全配置进行详细实测,这对主动安全配置如此丰富的问界M7是如此的不公平。
问界M7采用博世最新制动系统,配合灵敏AEB功能,在多项L2 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加持下,主动安全配置十分丰富。试想一下,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没有灵敏的制动系统,仅凭A柱,是否能让驾驶员在猛烈地撞击中存活下来。
除此之外,我认为当前的测试具有环境的单一性和应试性,不可否认中保研测试的权威和专业,但我还是要提出我的疑问。目前的模式是,测试项目固定,更换的是不同测试车型,许多车企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测试成绩,针对测试项目,在碰撞位置加料加固,但却忽略了其他位置的安全保护,那在现实中真的发生碰撞,整车人的安全仅靠A柱?副驾和其他位置的乘客安全如何保证?
反观问界M7乘员舱主体框架结构,超高强钢和高强钢的使用占比近60%,最高强度高达1500Mpa;同时,全车标配8个安全气囊,包含一个主驾安全气囊、一个副驾安全气囊、两个前排侧气囊、两个二排侧气囊、两个侧面气帘,副驾和后排乘客都有考虑到。此外,问界M7更没有忽略电池安全,和行业顶尖供应商宁德时代合作,电池组采用阵列式防火墙结构。不得不说,问界M7将驾驶安全考虑的非常周到,安全防护是全方位的。
还有,我想说,理性思考很重要,测试终究是测试,真正的驾驶环境是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你又怎么证明测试成绩高的座驾就一定能保证你的出行安全,相反,测试成绩不佳的座驾一定安全性就低吗?只能说碰撞分数高的车型只能反映部分位置在固定条件下碰撞足够安全,不能说明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