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巨石的传说(记起了千年前的那头驴子)
贵州巨石的传说(记起了千年前的那头驴子)“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主角出场了,想必是初出茅庐的青春小帅虎,没什么见识,恐怕连牛马也没见过,否则也不会把驴子当成庞然大物,畏若神怪。“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看看似乎没事,试探着小心翼翼地走到近处,看看这从不相识的怪物。文章开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好事者,有意思的称呼,像是个游手好闲,喜欢折腾点事的人。在这里,一定是一个笃定要把驴子陷入尴尬境地的人。首句,便奠定了这篇短文的几分幽默调侃的基调。“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更加确认了这“好事者”的无聊之举。那年号称是“文革”中的小阳春。71年9月 “副统帅”,命丧温都尔汗,疯狂的运动开始退潮,“批林批孔批宋江”都还没开始,算是一个间歇期。工人们开始干活,学生们开始正经上课。我那年应该上中学,但因为中学既缺校舍又缺老师,便仍留在小学,叫“初中班”。小学办中学,学校自然很重视,竭尽全力。找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
到贵阳的第二天,朋友们请客。车停在地下车库,乘电梯直接进了餐馆,没在意餐馆的牌子。俗话说,在哪吃、吃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和谁吃。都是贵州的同行们,新老朋友,难得一见,气氛很好,聊得很开心。当然吃得也不错,又上了酸汤鱼和那些苗家风味菜。说实在的,来了两天已是第三顿,再好,也架不住顿顿吃,希望来点新鲜的。此时,服务员端上一盘驴肉火烧,不禁眼前一亮,咬一口尝尝,很正宗,比保定府的不差。心生诧异。
吃完离开,见到餐厅的霓虹灯招牌: “黔有驴”。
豁然。差点忘了,驴子亦是贵州一大特色,贵州不仅有好山好水名扬天下,还曾因为千年前一头驴子而声名鹊起,蜚声四海。有驴肉火烧,或者驴肉宴席,不应觉得奇怪。到了贵州,无论如何不能忘了驴子。
我最初知道柳宗元的“黔之驴”,是在1972年。
那年号称是“文革”中的小阳春。71年9月 “副统帅”,命丧温都尔汗,疯狂的运动开始退潮,“批林批孔批宋江”都还没开始,算是一个间歇期。工人们开始干活,学生们开始正经上课。我那年应该上中学,但因为中学既缺校舍又缺老师,便仍留在小学,叫“初中班”。小学办中学,学校自然很重视,竭尽全力。找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教室。那年,没有学工没有学农,只是搞了一段军训,课上得较为正规。当时把物理叫做“工业基础知识”,化学和生物叫“农业基础知识”,不管叫什么,总算学了点知识。
就是这一年,我们有了新的语文课本,面貌与原来大不相同。特别是破天荒出现了“古文”。有两篇,一篇是“叶公好龙”,一篇便是“黔之驴”。在这之前,我们只有在“语录”和“诗词”的注释中接触过只言片语的古文,比如学“蝶恋花”知道嫦娥奔月,学“渔家傲”知道共工撞山,但从没有完学过一篇古文。所以,这两篇令我们颇感兴趣。虽安排在最后两课,但没事总爱翻翻,到老师开讲时,差不多熟透了,印象格外深刻。后来上大学,突击背了一些古诗文,但只能是过眼烟云。大半辈子过去,唯有这两篇能够完整背诵、脱口而出。
今日吃到了驴肉火烧,不禁想起这篇短文,遂不由自主默诵一遍。
文章开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好事者,有意思的称呼,像是个游手好闲,喜欢折腾点事的人。在这里,一定是一个笃定要把驴子陷入尴尬境地的人。首句,便奠定了这篇短文的几分幽默调侃的基调。“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更加确认了这“好事者”的无聊之举。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主角出场了,想必是初出茅庐的青春小帅虎,没什么见识,恐怕连牛马也没见过,否则也不会把驴子当成庞然大物,畏若神怪。“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看看似乎没事,试探着小心翼翼地走到近处,看看这从不相识的怪物。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驴子一声叫,吓破了虎胆,急忙连蹦带跳仓皇远逃。“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再观察,觉得没什么技能,渐渐熟悉驴子的叫声,但还是不敢一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再来,慢慢地开始放肆。“荡倚冲冒”,四个动词,尽显这老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厌其烦地恶意挑衅。
“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终于怒不可遏,忍无可忍,怒发冲冠,但最终不过“蹄之”。这小蹄子一亮,就把“庞然大物”那点本事全暴露了,“蹄之”和“庞然大物”的“不胜怒”形成巨大反差,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怜。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技止此耳”本文之核心,千古之名句。后面几句,尽显老虎动作之凶狠灵敏,吃相之麻利潇洒。结尾“乃去”二字传神,此时已是酒足饭饱,大腹便便,慢吞吞悠闲离开,而不再是惊慌失措地“远遁”。
黔之驴这篇小品,寓意极为丰富和深远。这头驴子“庞然大物”、“蹄之”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驴子般的实体和个人的精彩写照。直到今天,都可以联想,并把某些事和人对号入座,之后,一定会忍俊不禁。
柳宗元写了很多寓言性的小品文,古人悟到的东西深刻的要命,能通过寓言似的小文章,精准形象地表达出来,更是绝妙惊人。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虽倡导者是韩愈,但他的文章有点诘屈聱牙。我最喜欢柳宗元。通俗易懂,妇孺皆宜。除黔之驴,还有“种树郭橐驼传”,“负蝂传”,今天读来,都觉妙不可言。特别是负蝂,子厚先生虚构了一种叫“负蝂”的小虫子,本无多大本事,却喜欢负重,不断地往身上敛东西,“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可怜又可笑。对那些无德无能、确又以身负“大任”自居,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一类,真是惟妙惟肖。
我只是敬佩古人,几千年前,他们便把人性认识的如此深刻,表现得如此生动,以至于今天我们只有引用和借喻的份儿,已不可能超越。
感谢千年前贵州那头驴子,为人类贡献了智慧。贵阳这家酒店,名曰“黔有驴”,也有足够的智慧。
壹点号老气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