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自卑心理怎么办(青春期孩子很自卑)
青春期孩子自卑心理怎么办(青春期孩子很自卑)日常生活中制造成功。这里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提升自尊,所以发生在家里,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制造一些小小的成功,比如让孩子帮你清理一下手机,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千万别小看这些小事。如果孩子的自尊特别低,刚开始就是要找到这些孩子很容易做到的,逐步到稍微困难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帮忙修理家中吱呀作响的房门。还可以让孩子帮忙和你一起做饭,其中就有很多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小事,洗菜,切菜,甚至是炒菜。1.制造成功。当我们一说到“成功”,我们想到的是那些诸如马云的商业帝国,乔帮主的苹果手机,马化腾的社交平台,张一鸣的抖音平台,等等,相当宏大的事业,都是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的大事业。这么大的成功如何制造?这是对“成功”莫大的误解,成功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成功是改变世界,有的是人认为成功是有一份足够养活家庭的工作,还有的人认为顺利地考上一所好大学就算是成功,我认为我能够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绪稳
有的孩子过分敏感,别人一点小小的无心举动都会让他产生无限多的“胡思乱想”,别人的一个似有似无的眼神、一句无心的玩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等等,这些都会让他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并在心中反复思考,不断揣摩。他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有的孩子总是忙于教训他人,从不考虑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做事只想好的方向,不考虑失败,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前一类孩子自尊心过低,会表现出自卑、抑郁、恐惧、逆来顺受、受虐倾向。而后一类孩子自尊心过高,表现得容易愤怒、躁狂、玻璃心、爱抱怨。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评价是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妈妈是一个角色,妻子是一个角色,女儿是一个角色,同事是一个角色,领导是一个角色等,自尊就是你对自己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的评价的总和。你可能会给自己下一个结论:我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我是一个重事业轻家庭的人,事业的成功才是我最关心的;我是不称职的妈妈,我是一个失败者等,从这里能够看出,自尊往往和个人的价值有关联。
适度的自尊产生自信,过度的自尊会导致自负。
父母如何平衡孩子的自尊呢?
如果孩子自尊过低,常常表现得不自信,自卑,做事缩手缩脚,甚至是拖延,害怕犯错,还可能变得逆来顺受,常常有受害者思维。对于这类孩子,可以通过下面三种途径提升孩子的自尊:
1.制造成功。当我们一说到“成功”,我们想到的是那些诸如马云的商业帝国,乔帮主的苹果手机,马化腾的社交平台,张一鸣的抖音平台,等等,相当宏大的事业,都是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的大事业。这么大的成功如何制造?这是对“成功”莫大的误解,成功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成功是改变世界,有的是人认为成功是有一份足够养活家庭的工作,还有的人认为顺利地考上一所好大学就算是成功,我认为我能够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绪稳定就是一种成功。说的更直白一些,一切大的成功都是从小成功开始的。
日常生活中制造成功。这里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提升自尊,所以发生在家里,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制造一些小小的成功,比如让孩子帮你清理一下手机,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千万别小看这些小事。如果孩子的自尊特别低,刚开始就是要找到这些孩子很容易做到的,逐步到稍微困难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帮忙修理家中吱呀作响的房门。还可以让孩子帮忙和你一起做饭,其中就有很多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小事,洗菜,切菜,甚至是炒菜。
孩子每独立完成一件事,你要恰当去鼓励,不要对青春期孩子说,“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要具体说出这件事的过程,“每次我切洋葱都会被辣的流眼泪,我看你今天切洋葱时还比较顺利,你是怎么做的?”当然,一定要找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的好的地方,如果孩子切洋葱时一样泪流满面,那你这样说就不合适了,你可以说:“谢谢你帮我切了洋葱,以前我每次切都会流眼泪导致于后面的菜都没法切”。这样的鼓励,多说几次就很自然了,孩子也很受用。每一次完成这些小事,加上你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提升一点。
2.强化在群体中的自在感。自尊心过低的人,往往会离群索居,他们很少有朋友,也不敢去到群体里。这时候,父母就要从背后暗暗地推动孩子到群体里,而且强化他在群体中的自在感。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在学校上学,而班级就是他的第一个群体圈子,你可以细心观察孩子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有意地多和孩子聊聊班级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别忘最后补上一句:“嗯,你们班还真是个很有爱,很温暖还很有趣的集体”,如果孩子只是和班上的一部分同学玩的好,那你就针对这个小圈子和孩子聊,如果孩子只是和班上的一两个同学玩,这时候就需要引起你的重视。
每天在接孩子的时候,看到他们班的某某同学,可以就这个同学问问孩子,他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别的特征等等,让孩子去想起这个同学,去发现这个同学的特点,就在这个过程,孩子很可能觉得:“嗯,他很不错哦”,进而去和这位同学聊天,这样就扩大了孩子的交往圈子。
3.间接成功。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成功。当然这些都是小事的成功。当他看到你左思右想,前后折腾,最终完成一件事,他会被你的成功所感染。他在做事时会无意识地模仿你做事的样子。最好你把你完成这件事的过程和孩子聊聊,一开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中途又碰到了什么,又是如何处理的。
比如我家的客厅和厨房是连在一起的,厨房有一扇玻璃门隔开了客厅和厨房,但是这扇玻璃门拉动起来很困难,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试着处理过一次,但没成功,因为平时也不去关厨房的门,所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可现在是炎炎夏天,在客厅吃饭时不开空调太热了,如果要开空调,就得把厨房的门关上,否则太费电了。于是那天恰逢儿子在客厅,我就开始处理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问他,他觉得这个门的问题是什么,他说可能有东西卡住了,我看了一下,没有东西卡住,然后又问,还有其他可能性吗?他说会不会是时间长,锈住了,“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我赞成道,……就这样,我一边请教孩子,一边处理,最终完美处理了这个问题。孩子是全程参与的。
上面是低自尊孩子的提升途径,如果孩子的自尊过高呢,自尊过高常常表现为自负自大,目中无人,为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如何降低过高的自尊呢?
1.找到“归因偏差”的原因。一个人在自大外表的下面常常隐藏着一个懦弱,自卑的自己。他通过外部的“强大”来掩盖内心的脆弱。他害怕被人发现内心的弱小,他害怕犯错,一旦犯错,就等于暴露了他的脆弱。所以在他看来,如果一件事成功了,那是他自己有能力,如果一件事失败了,那他会认为有外力阻扰了他,而他看别人时,如果一件事成功了,他会觉得是因为外力才成功的,不是那个人自己有能力,而如果失败了,他会觉得一定是这个人没能力导致的。这就是“归因偏差”。
我们要纠正的就是他的“归因偏差”,孩子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的脆弱,为什么不敢犯错?也许在他以往犯错时受到了父母严厉的批评或打骂,他以后再也不敢犯错了。所以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有了错误才有进步,你可以和孩子聊聊你自己犯过的错,自己当时为什么会犯了这个错,自己又是如何去补救的。平时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一旦出现一些偏差,你要及时以玩笑的形式宽慰孩子:“嗯?还可以这样做?”,先让孩子看到他这样做了,不会被批评,他就不用去掩盖这个错误,接下来再说如何去修正的事情。
2.父母以身作则。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我们也很少给家人道歉,有这样一个笑话:爸爸和儿子女儿在客厅里,妈妈在厨房里洗碗,突然传来碗掉地上摔碎的声音,整个屋子里都一下静下来,随后爸爸和儿子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继续做他们的事,女儿悄悄对爸爸说:“如果这个碗是我们摔碎的,那可就不会这么安静了”。爸爸和女儿相视而笑,如果不是妈妈摔碎的,妈妈很可能立刻就责备起来了,“为什么不小心一点?”“咋这么不会做事呢”,很多家庭中,爸爸妈妈都没有养成道歉的习惯,自己做错了,要么掩饰过去,要么找借口“谁让我白天那么忙的”。这样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被孩子吸收。所以父母要自身作则,自己首先要实事求是,自己错了就承认错误,放下身段,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永远都是对的父母形象。
花儿,家庭教育实践者。儿子在青春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自己的无知,跳过很多坑,被人洗过脑,浪费了不少的金钱和时间,痛下决心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经过两年多的苦痛和喜悦,终于稳稳地展现出笑容。同步持续帮助一部分家长走上自我救赎和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困境的路。有青春期孩子困扰的父母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