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咏叹调绿树成荫艺术特征(绿树成荫的艺术特点)
浅析咏叹调绿树成荫艺术特征(绿树成荫的艺术特点)1、整体结构:这首咏叹调从整体结构上看主要有宣叙调,咏叹调以及间奏和尾奏等四大部分组成。先由宣叙调开始,转入器乐演奏的间奏,再转入咏叹调,最后由一句器乐演奏的短小的尾奏结束全曲。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宗教肃穆,神圣。在演唱的时候尽量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控制好身体和手臂等的肢体语言,保持安静,以免破坏全曲的宁静,虔诚的氛围。整首作品的伴奏部分,多运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进行;平稳的和声连接,简洁并易于演奏,方便了伴奏与演唱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艺术特点 亨德尔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其中《塞尔斯》中的
《绿树成荫》是亨德尔作曲的歌剧《塞尔斯》中的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这首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抒情性(唱段)咏叹调流传十分广泛,本文从歌曲的整体结构、调式调性、音乐表现以及演唱方法等艺术特点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给予歌者一些参考,让歌唱者获得更多的对该歌曲的解读。
一、作者简介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一)亨德尔的生平
亨德尔于1685年生在德国的哈雷,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由于爱好世俗音乐,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7年定居英国,1726年加入英国籍。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德尔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其中《塞尔斯》中的《绿树成荫》和《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流传非常广泛。晚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绿树成荫》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创作于1737年,当时亨德尔刚刚完成了四部歌剧和一部神曲,由于过度疲劳导致中风,令人惊奇的是不久亨德尔竟然奇迹般的复原了。同年他就开始了这部带有喜剧色彩的《塞尔斯》的创作。1738年《塞尔斯》完成了,并在首演中获得极大成功。这部歌剧是亨德尔歌剧创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作品。唱段《绿树成荫》出现于《塞尔斯》的第一幕的第一场,赛尔斯是波斯国王,他背弃自己的未婚妻,爱上自己兄弟的恋人,于是千方百计拆散他们。最后阴谋暴露,有情人终成眷属。赛尔斯虽然行为丑恶,但亨德尔仍给予他优美的唱段,赛尔斯看到庭院中绿树成荫,不由地用歌声表达出了赞叹。 此曲原为阉人歌手演唱,在阉人歌手的时代结束以后,此角色一般由女中音来担任主演。在历史的流变中此曲逐渐从原歌剧中脱颖而出,被各个声部的歌唱家当成了一首艺术歌曲,在各种场合的音乐会中广为传唱,成为一首不可多得的,具有极高演唱和研究价值的经典之作。
二、艺术特点
1、整体结构:这首咏叹调从整体结构上看主要有宣叙调,咏叹调以及间奏和尾奏等四大部分组成。先由宣叙调开始,转入器乐演奏的间奏,再转入咏叹调,最后由一句器乐演奏的短小的尾奏结束全曲。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宗教肃穆,神圣。在演唱的时候尽量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控制好身体和手臂等的肢体语言,保持安静,以免破坏全曲的宁静,虔诚的氛围。整首作品的伴奏部分,多运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进行;平稳的和声连接,简洁并易于演奏,方便了伴奏与演唱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调式调性及演唱方法:
<1>宣叙调:绿树成荫的宣叙调是它非常有个性美丽的重要原因。歌唱的戏剧性力度要求很高,因此初学者往往会躲避这个部分,其实这个部分与咏叹调部分一样都是整个歌曲的核心部分,下面是本人就宣叙调部分展开的深入的研究。
宣叙调(部分)为4/4拍,共11小节,调性变化比较复杂,分为两两个部分。第一句是1-5小节,为p(弱)的力度,第二句是6-11小节推到了f(强)的力度上。
宣叙调第一句(1-5小节)
谱例1
该乐句以切分节奏进入,旋律的调性分布为♭A(1—3小节)-♭E(3—5小节)以跳动行进转入下行音阶结束,音调抑扬顿挫,像是在朗诵,必须在把握好调性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音准和音乐的旋律线条,要根据意大利语音特点,重音突出,弱位进入的音符所对应的往往是次要的歌词,位于强位或强拍上的音符所对应的才是需要着重演唱的语言重音。如起音位于弱位所对应的意大利歌词"frondi"中文对译为"树枝",是次要词汇,因弱唱处理,而语言重音位于第四小节第一拍的"platano"直译为"大树"是应该做稍强的处理,在本句整体上要做到音断意不断,气息保持平稳,朗诵式的叙述,切忌过于夸张,为第二句的情绪递进做好铺垫。
宣叙调第二句(6—11小节)
谱例2
在该曲的第二句调性转入G(6-7小节)—c(8-9小节)—g(10-11小节),由第8小节伴奏可以看出已经进入了小调色彩的c小调并于第9小节旋律部分予以明确;结束时落在了不稳定的g小调Ⅱ级A上,由伴奏和声进行了解决。第二句调性的变化,和第一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气势更强,演唱力度加强,结束时的歌词"rapace"中文直译为"凶狠的"要注意语气上的充分表现。多处的强位休止营造出情绪的渐进感,显示了歌唱者内心由平静转向波澜壮阔的情境,最后采用伴奏解决,给人以不断向前一气呵成的感觉。在角色把握上应感悟到大树之伟岸,结合自身之王者风范表现出强悍的无所畏惧的气势。该宣叙调既是主人翁心理的描绘,也是在气势上体现了王者的气质。演唱者一定要把握住这种歌唱气质。
<2>间奏:在宣叙调结束后,音乐突然沉静下来,进入了咏叹调部分的一段间奏这段15小节的钢琴间奏囊括了咏叹调中的全部精华。钢琴如领唱一般,把歌者"引导"入后面的部分,并奠定了全曲的氛围和基调。也体现了钢伴的引导作用。
谱例3
这段间奏是四声部写法(从12小节到26小节),是三句结构(5 4 6小节)速度Adagio.3/4拍.♭E大调,调性平稳,旋律庄严舒缓,用器乐演奏着意刻画场景气氛,伴奏弹出这段间奏时,演唱者要注意在情绪上与之配合。由宣叙调的王者霸气逐渐平静下来,可以在舞台上稍稍走动一下,是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松弛下来,为接下来演唱柔美的咏叹调做好准备。
<3>咏叹调:进入了咏叹调部分才是进入了整曲的主题,以声乐和钢琴的二重唱方式导入,这个部分的旋律优美而舒缓,整首咏叹调就只有四句歌词,亨德尔采用了三条不同的旋律线的重复加以表现,层次分明逐渐推向高潮。采用了下行再上行的五度、六度或七度大跳进行,对学生掌握下行、上行后再跳进的乐句演唱之间连贯的技巧,有声音训练上的价值。在伴奏部分运用了坚定有力的住式和弦进行。和声平稳的连接,在情绪的渲染上为演唱者提供了音乐形象。这个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部分。后两个部分是第一个部分的变化再现。其中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由五大乐句组成。下面就每个乐段,乐句展开逐个分析。
第一部分(26—36小节):这个部分有四个乐句,调性为♭E大调,已经将整个咏叹调部分的主题构思完全的表现出来,在歌词上和音乐表现上都有完整的音乐表现,为两两部分的变化重复奠定了基调。
第一句(26-31小节):
谱例4
这句整体旋律下行,调性为♭E大调,作为强位休止后的第一个音♭B长达六拍,是演唱中的重点,唱法逐渐逐渐强到第三小节的时候力度又逐渐减弱。营造出情绪逐渐平复的效果,为下一句上行的旋律线条做准备,在演唱方法上应注意把握延长中控制音量的技巧,要注意控制呼吸,找好头腔共鸣来控制这一句。
第二句(32-33小节):
谱例5:
此句在演唱时相对第一句应该唱的更柔和些,调性为♭E大调,力度标志"P"弱,语意微微渐强,情绪向上递进,为下一句营造一个局部高潮做好准备。音色应该顺其自然,避免人为的着重的处理。歌词直译为"遍地芳草如茵",歌者需要理解歌词进入情境,感受到塞尔斯在庭院中看着遍地芳草的情境,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三句(34-35小节):
谱例6:
第三句声区移到高声区,是一个局部的小高潮,力度为(mf)中强,旋律平稳级进进行,由于整体上行,力度整体应该为中强中,高音小字二组的♭E是全句的最高音也是全曲的最高音之一,力度应为本句最强,唱好了这个高音会极大的提高歌者歌唱的自信,为整个咏叹调的演唱奠定基础。此句歌词"mabile"直译为"亲爱的"正好位于节拍强位,是主要词汇也要做稍强的处理。
第四句(36-37小节):
谱例7
此句为咏叹调第一部分的结束句,为下行的旋律线条,力度渐强然后渐弱,归于平静,结尾处的"piu"占两拍时值,把第三拍作为了第二部分的起音,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巧妙的连接起来,演唱上要注意乐句切分音的节奏变化,这种切分节奏的巧妙运用,使整首咏叹调的旋律富有动感,推动着乐句的不断发展。
第二部分(37-47小节):这个部分包含乐曲接下来的5句,与第一部分相比歌词相同只是变化了旋律线条,变化了调性,完成了咏叹调的进一步美化,整个乐段音区比较适中,节奏缓和,由中音区向次高音区逐渐推进。起到了乐曲向第三部分过度的作用。
案例8: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就不做过细的分析,要注意的是在这段的43小节处发生了转调,通过一个还原B,完成了♭E大调转为c小调的变化,"mabile"直译为"亲爱的"歌唱时应该感情丰富,小调柔美的特点要显现出来。演唱时力度变化一开始渐强到转入小调的时候收拢一些,体现出小调的色彩,持续了3小节(43—45小节)的c小调以后又回到了♭E大调,歌者在这块的力度变化应该掌握好。到乐段的(45-47小节)这是过过渡过渡性过渡性的乐句,歌词重复了本段的第三句,很巧妙的连接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咏叹调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第三部分(47-57小节):这个部分是整个咏叹调的高潮部分,也是整首咏叹调最能体现歌者演唱能力的地方。
谱例9
首先由高音逐渐下行推进到低音区时突然用一个六度的大跳跳到D,然后通过自由延长的小字二组的♭E,到达了全曲的最高潮,急急转直急转急转直下急转直下的旋律结束了本段。演唱时要注意在52和53小节处的调性转入了♭E属方向上的♭B大调,在54小节通过一个还原A又回到了主调♭E,歌者在演唱最后高音"piu"这个字的延长音时,在唱前几个音时必须作好气息的调节与位置和心理上的准备,由"e"母音转接到"u"母音上,处理这个高音"piu"应先强后弱收。这个音要求歌者的控制声音的能力非常强。唱好这个音对于歌者自信会有很大的提升,为下一句"Soavepiu"的处理做很好的基础,三连音要注意时值的平均,符点音符的演唱也同三连音一样用气息实现音与音之间的衔接重点放在符点前面的八分音符上,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应该是很自然的一带而过,这句歌词直译为"优美的树荫",力度为中弱并减弱,注意情感的表达是由内心发出,让人产生共鸣和无限的遐思,回味无穷。
<4>尾奏
谱例10:
在声乐演唱完后,钢琴展开了六小节的短小尾奏,作曲家刻意写的精简而紧凑,发挥钢琴对全曲的"补充"作用,尾奏部分是将前句的旋律去掉高潮部分变化重复,先上行然后逐渐下行,好像又重新唱了一遍,巧妙的以器乐再现的形式流畅自然的结束了全曲。在尾奏时演唱者要注意情绪上与之配合,共同完成整首作品,器乐没停下之前切莫自行结束,和钢伴情绪配合在一起,钢伴停止了才代表整首乐曲的结束,给人以完满的结束感,让优优美优美优美的旋律中,依依不舍。
三、总结
总之,《绿树成荫》是一部声乐史上的佳作,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演唱时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使我们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演唱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包括强弱的表现以及音乐形象的表现等,并逐字逐句进行了解析,只为让歌者了解这首作品的内容,提高歌者在这首作品上面的表现力,更好的表现和演绎这首作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