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的情话(但张爱玲是一条河)
鲁迅说过的情话(但张爱玲是一条河)作者:许子东《许子东现代文学课》The Jury of Books评审团本期书目
书评君的评审团又来发征集啦。
今天想邀请大家来读、来评的,是学者许子东的新书《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提起许子东,很多读者都不会陌生,他曾是《锵锵三人行》经典三人组合中的一员,在《圆桌派》《见字如面》等节目中也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有些观众也许并不熟悉,许子东的本职身份,是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文学教授。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正是他在学校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的课堂实录整理,讲述的对象是鲁迅、巴金、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因为整理自讲课内容,它清晰易懂、风趣自如;但在浅易中仍然能看出与同类教材相比的独特见解和表达。
能考上名校师从名师的永远是少数,但名师的课堂总是让人向往。这样一份真实的记录,对于现场课堂之外的读者来说,是怎样的体验?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有“原汁原味”,并让不同层次的读者有所收获?感兴趣的话,就来报名参与评审团吧!书评君将从中选出几位读者作为评审员,在阅读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作者:许子东
版本: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6月
这本书来源自许子东2016年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实录,囊括了“五四”文学革命的起源,和对鲁迅、郁达夫、丁玲、茅盾、曹禺、老舍、巴金、沈从文、张爱玲等主要作家的评述。许子东的讲解,和我们常见的所谓“主流”教材的观点和视角不尽相同。
我们可以直接来读一些书中的片段——
讲鲁迅和狂人日记
小说中有一句:“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鲁迅觉得他自己也是“吃过人”的。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并不是全新的。所以竹内好说,鲁迅的真诚在于他承认自己虚伪。比如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所以,鲁迅厉害在什么地方?别人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只有鲁迅说,我未必都说真话,你们都以为我是直抒胸臆,其实我说话有很多顾忌,我只是不愿意把黑暗的东西太多地影响青年人。
讲张爱玲
黄子平曾说,张爱玲是一个“‘五四’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
“安放”这个词用得非常精彩。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个大概的秩序,本来是“鲁、郭、茅、巴、老、曹”,后来再加上沈从文、钱锺书,唯独张爱玲不知该怎么放。
然而,在台湾、香港和海外文学中,张爱玲的影响和地位就像鲁迅那么重要。
……
她打破了“五四”以来的基本的爱情模式:男性给女性讲文化、讲知识、讲道理,唤醒女性,而女性非常纯真善良,被男性的知识风釆所感染,陷入了爱情;有的女性超越了男性,有的女性和男性分开,但她们都是玉洁冰清的,都是相信爱情的。
可是,到了张爱玲笔下,女性满脑子想的都是“饭票”,是极现实的问题。男性讲爱情,讲《诗经》,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听不大懂,只要结婚就好。张爱玲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她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的声音。
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一男一女相爱,社会反对,男女是联合起来反抗社会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家》、《春》、《秋》。但《倾城之恋》里,基本上是没有人也没有社会力量在反对、阻碍范柳原和白流苏,只是这一男一女本身在斗争。
这个斗争更加复杂,是男人需求和女人利益的根本性冲突。通俗地讲,男人是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的,女人是没有将来就没有现在的。这么一个性别斗争,在张爱玲笔下,描写得非常通俗又非常精彩。
讲沈从文的《边城》
《 边城》好就好在 :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坏事。悲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兄弟相争?老人过于关心?翠翠无法表达?人与人缺乏沟通?各种原因都有。老人是为外孙女好,他以为她喜欢大佬。女孩呢?喜欢二佬。因为亏欠了她母亲,老人对外孙女特别好,使得她觉得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但她又不能和爷爷沟通,又使得顺顺那边产生矛盾。整个小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悲惨故事。
如果“左联”作家来写的话,《边城》可能是关于阶级斗争的重要作品,但沈从文没写。比如他的小说《萧萧》,讲一个童养媳和帮工偷情,结果生了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她和小丈夫完婚,还一起帮儿子再找媳妇。初次看,觉得很意外,有些温馨,没有出现悲剧。但是,想深一层,不由得心底悲凉:假如她不是生儿子呢?现在她生了儿子,将来又找一个童养媳,她的童养媳将来会不会也碰到另外一个花狗呢?这样的事情会不会代代重复?沈从文的小说表面上非常温馨美丽,但要是真的当作田园牧歌来读,就太简单了,太一厢情愿了。沈从文不是农村的谢冰心。
在学科分野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跨度是1917-1949这三十余年,虽然短暂,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留下了一批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家和作品。“鲁郭茅巴老曹”在历史中成为代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曾被遗忘的作家又变得备受关注。如何评价他们,在文学史上给他们多大的份额,一直是充满争议的事情。
这本《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因为是课堂实录,受到时间等的限制,并不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现代文学史,还有待于未来的延展和扩充。但它融会许子东几十年的积累,表达出他个人的诸多见解和思考,同时讲课的方式让“金句”迭出,甚至还能通过扫码看视频直播回放,让严肃的现代文学史获得了极为亲民的呈现。
对于不够了解现代文学,但又很感兴趣、想在一本书里了解整体样貌的读者,这本应该是很好的入门书。
对于足够专业的读者,这本书也许会显得“浅”和概略,但如果细读,也能读出不少新见和机锋,和已有的知识架构形成参照。
所以,我们同样欢迎这两种读者朋友,来担任这本书的阅读评审员。快往下看吧。
如何参与阅读“评审团”?
我们希望你:
| 是一位认真的阅读者,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 期待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与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领一种主张。
| 时间观念强,能够遵循我们的约定。
你只需要:
| 点击“阅读原文”,在表单中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想要读《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或者你对这部作品所涉及的领域有怎样的了解和兴趣。
| 等待我们的回复。我们会在两天之内选取5位评审员,然后确认地址与联系方式,尽快将书寄出。
| 在两周内(从收到书之日起)将书读完,发回500-800字的评论或读后感。
如果你被选中为当期阅读评审员,我们还将邀你加入“阅读评审团”微信群,让你遇到更多热爱阅读、认真思考的同路人。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一本免费寄送的书,换来这么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赠阅并不是“阅读评审团”的核心,我们所期待的,是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让那些原本灵光一闪、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励和督促之下能够被文字所记录、被他人所阅读;是为了通过认真的讨论,让“热点”的潮水中多一些独立的、真诚的声音;甚至,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新的书评作者,让我们以这种方式相遇,然后看到你从此不断成长。
你,来吗?记得是“阅读原文”哦。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