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七夕约会穿搭(都七夕了还在酸别人超甜的日常)
超甜七夕约会穿搭(都七夕了还在酸别人超甜的日常)因为单身狗1和单身狗2都是单质,所以他们的对于这个化合反应,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是爱情就像是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是单身狗(单质),生成物是情侣(化合物),这分明就是一个化合反应啊。特别像有没有!那么,当两条单身狗相遇时,怎样才能知道Ta们能否发生反应,合成一对情侣呢?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用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因为大家(包括单身狗们)都处于大气层底部,大气层底部的性质相对稳定,所以情侣合成反应可以视为恒温恒压体系,也就可以使用吉布斯自由能来判断啦。
去年和今年我们在情人节分别推送了“物理定律告诉你,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和“物理定律告诉你,爱情的真相有多么残酷!”,引起了广大单身狗的共鸣,纷纷留言表示,脱单是不可能脱单的,这辈子都不会脱单的~单身的状态好多啦,比谈恋爱好多了,单身遇到的个个都是人才,用物理定律踢翻了秀恩爱的狗碗,人家超喜欢的~
单身狗们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很实诚,虽然爱情的真相很残酷,但是众多单身狗做梦都想体验残酷的爱情带来的快感,然后再说一句:真香啊。所以这次七夕,小编决定写一个攻略,不仅告诉你怎样脱单,还教你怎样找到最佳的Ta。看了攻略后成功脱单了的单身狗,情人节那天来后台花式秀恩爱呀~
化学原理教你如何脱单
俗话说的好哇,有情人的爱情是化学反应,单身狗的爱情才是物理定律,既然是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那这次小编就要从化学原理的角度告诉大家怎样科学脱单。下面开启正题~
爱情就像是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是单身狗(单质),生成物是情侣(化合物),这分明就是一个化合反应啊。
特别像有没有!
那么,当两条单身狗相遇时,怎样才能知道Ta们能否发生反应,合成一对情侣呢?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用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因为大家(包括单身狗们)都处于大气层底部,大气层底部的性质相对稳定,所以情侣合成反应可以视为恒温恒压体系,也就可以使用吉布斯自由能来判断啦。
对于这个化合反应,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是
因为单身狗1和单身狗2都是单质,所以他们的
,因此
从这我们可以得知,化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就等于生成物(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如果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是负值,那么这两条单身狗将自发地成为一对情侣;若为正值,那么这两条单身狗是无法自发地成为情侣的,就算成为情侣也是有分的趋势的[1]。
至于该如何得知这对潜在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呢?不好意思,小编目前手头上没有情侣热力学手册,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查不到……不过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当反应无法自发进行时,则必须注入能量来促使反应发生,这能量的形式可以是电功或其它种非体积功[2]。就像水无法自发地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是可以给它通上电来使反应发生。所以啊,无法自发地形成情侣的单身狗也不用灰心,只要给情侣生成反应注入“能量”,就能让反应发生。对于情侣生成反应来说,这种“能量”可以是看电影、烛光晚餐、旅游、送礼物,也可以是让自己的死党、对方的死党、双方的家人疯狂撮合与打call。究竟怎么实施,就要看具体的反应了,对症下药。
送你一本《兰氏化学手册》,查一下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如果两条单身狗热力学上可以自发地成为情侣,也不要高兴地太早。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成为情侣。首先,两条单身狗得要在同一个时空相遇,也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换句话说,要靠缘分),然后才有可能产生爱情的火花,造就一对情侣。因为异地而不能在一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爱情的火花(来源:sciencephoto)
其次,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一起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依照热力学可以知道它们有结合生成水的趋势。可是如果不引燃,就算再长的时间它们也不会发生反应生成水,仅仅是有生成水的趋势而已。这就像你和Ta互相喜欢很久很久,却一直只是停留在喜欢的阶段,苦于种种原因,没能迈出勇敢的一步,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Ta和其他人在一起了。
对于这一现象,其实可以用化学动力学来解释。在实际情况中,判断一个反应能否发生,除了讨论热力学之外,还需要考虑动力学的问题。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两位在热力学上本可成为情侣的单身狗,最终没能成为情侣,其实是因为两者成为情侣的反应速率太慢了,慢到其中一方都被别人捷足先登,而动力学则告诉了你提高反应速率的秘诀。
动力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活化能。作用物分子要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成为“活化分子”,之后相互之间发生的碰撞才是有效的,才能形成产物。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活化能。并且有一个著名的公式——阿伦尼乌斯公式:
其中k是反应速率,Ea是活化能,T是温度,R是气体常数,A是指前因子。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学家。(来源:Wikipedia)
化学动力学告诉你,谈恋爱不能太闷了,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活化分子”,也要让Ta成为一个“活化分子”。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优点,让自己变得亮眼,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在Ta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时不时给Ta个惊喜以及创造条件让Ta表现出少为人知的另一面。恋爱初期确实会有困难,经常犹豫不决,但是一旦开启之后就心里的犹豫就会少许多,然后驾轻就熟。就像氢气氧气混合后只需要一个火花,一旦点燃,反应产生的能量就足以激发足够的“活化分子”来维持反应。
另外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除了让俩人都成为“活化分子”,还有个办法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也能让反应速率k变大。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让反应速率迅速提高。那么情侣生成反应也是一样的。催化剂本身是要参与到反应当中的,改变反应途径或者增加反应物活性中心,所以,现实中的催化剂可以是Ta的死党/闺蜜,让他们给你和Ta牵线搭桥(现实版月老与鹊桥),将你和Ta几乎不会发生的直接接触变为经常可以发生的间接接触,从而加深你俩的感情。
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来源:Wikipedia)
以上就是爱情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内容,能不能用好,就看你的理解能力了
。
如何找到最佳的那个Ta
在用化学原理指导脱单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当自己不知道目前遇到的人是否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开启这段恋爱呢?还是放弃,等待下一个更好的。哎,想这个问题的人难道都不考虑一下那些母胎solo的感受吗?话又说回来,这种疑惑很多人都有,那么,下面小编将从概率论的角度告诉你怎样最大概率地挑到自己所能遇见的最佳的Ta,请准备好板凳听讲~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就遇到过这个问题[3] [4]。1611年开普勒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他就想着再和一位女性组建家庭。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开普勒一共交往了11位女性(好酸呀),当他交往到第4位时,觉得这位女性非常对他胃口。可物理学家就是物理学家,理智让开普勒拒绝了第4位女性,他觉得要和更多女性交往之后才能做决定(不愧是物理学家)。于是开普勒继续和其他女性交往,当遇到第5位女性时,开普勒被她迷住了,然而他还是我行我素就是不收手,继续和其他女性交往(开普勒你不给其他单身狗留几个的吗)。接下来在和其他女性交往的过程中,第5位女性牢牢占据了开普勒的心(小编都觉得开普勒有点渣了……),直到交往了11个女性他才住手,然后向第5位女性求婚,结果她同意了(好气啊好气)。幸好第5位女性还没出嫁,并且接受了吃回头草的开普勒,不然他可没这么幸运了。其实开普勒如果能早点知道最优停止理论(Optimal stopping)的话,那他就可以早一点和第5位女性在一起了。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来源:Wikipedia)
说到最优停止理论,就不得不提到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可是这个理论可比他本人有名多了)。下面有请“爱情导师”登场:
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
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在1958年提出了37%法则,是已知的第一个发现37%法则的人。所谓37%法则简单地说就是最优停止理论,这个理论与所谓的“秘书问题”或者叫“相亲问题”有关。
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有一系列的告白者,给Ta们编号1、2、3 … N,你每次只能按顺序交往一个人,交往后都必须做出决定,拒绝或者接受,并且不得反悔,不得吃回头草。那么要怎样操作才能最大概率选中最好的Ta呢?梅里尔·弗勒德经过研究得到了一个神奇的数字1/e,1/e≈37%,这就是上面37%法则的由来。具体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秘书问题”,下面直接说得到的结论吧。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相亲N个人,那么之前的N/e个人,不管Ta们有多好,都不要接受,而是继续相亲剩下的人,一旦有人比你之前拒掉的N/e个人都要好,那么接受Ta。采用这个策略将有1/e(约37%)的概率挑出你所遇到的最好的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策略的意思是将所有人分成两组,前N/e个人为一组,作为你的参考,用来指导你挑选剩下的人;剩下的人为另一组,你的伴侣将从这组产生。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下面假设人一生能相亲10个人,讨论最佳伴侣出现在不同次序对决策带来的影响 [5]。根据最优停止理论,相亲中遇到的前10/e≈4个人都需要放弃。
首先看第一种情况,如果最佳伴侣出现在第5个(就像开普勒一样),那么毫无疑问,最优停止理论能帮你找到最佳伴侣。
如果最佳伴侣出现在第1个呢?不幸的是,若完全遵从最优停止理论,你不仅会错过最佳伴侣,而且会孤独终老(因为再也遇不到那么好的人了,也就不会接受其他人的告白)。出现孤独终老的情况,则说明了该策略的失败,很容易看出,该策略失败的概率是1/e(最佳伴侣出现在前1/e的概率是1/e)[6]。
另外一种情况是最佳伴侣出现地特别靠后,应用最优停止理论也无法得到最佳伴侣,只能得到个还凑合的(这可比孤独终老好多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最优停止理论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需要理解的是,最优停止理论只是个策略,已经把你找到最佳伴侣的概率提高到了37%,这可比你乱选高多了,人家有多努力你知道吗?
看完上面的分析,貌似最优停止理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能遇到几个人啊(一生遇到10个人,小编想想就觉得不靠谱)。所以呢,实际上运用的时候可以变通一下,最优停止理论除了可以用在人数上,也可以用在持续时间上[4]。假设一个人从18岁到30岁都接受告白,根据最优停止理论,37%落在22.41岁这个节点。对于男追女的情况,应用最优停止理论,女生在22.41岁之前就不要接受告白,22.41岁之后告白的男生中有比以前更好的,那就马上接受。对于男生来说,最好不要在女生22.41岁之前向她告白,过早告白会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参照物,除此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女生的恋爱状态,如果她之前遇到的人都是渣男,那么你的机会来了。理论上说,你只要比前面的渣男优秀就行了(貌似离成功近在咫尺,仿佛即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6]。
然而,想得美。要知道上面的分析都是基于男女双方是理性的,可实际上,人是感性的,不会真的遵循最优停止理论去挑选最佳伴侣。就比如错过了最佳伴侣,很少有人选择孤独终老,而是会和其他人组建家庭,度过一生。
也说不好可能你遇到的初恋就是最佳的Ta,如果你真的把初恋抛弃了去和别人交往,这种人有个专有称呼,叫那啥来着。
世界的丰富多彩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若是一场恋爱都要被公式安排的明明白白,该多没意思啊。爱情,还是要讲点缘分的呢。
最后,时值七夕佳节,祝愿单身狗们能早日脱单,和初恋,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
参考资料
[1] 傅献彩等. 物理化学(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吉布斯能(来自Wikipedia)
[3] 数学家的恋爱法则:助你找到“最佳爱人”
[4] 布莱恩·克里斯汀 汤姆·格里菲思. 算法之美——指导工作与生活的算法[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8.
[5] 爱情数学,揭示爱情的三大秘诀
[6] TED最近的"爱情数学"中提到的最优停止论的37%是如何计算的?- 王希的回答
编辑:重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