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升c小调简介(解读肖邦升c小调夜曲)
肖邦夜曲升c小调简介(解读肖邦升c小调夜曲)引子这首《夜曲》是四四拍,具有很多肖邦风格的节奏特点,如:富有表现力的三连音与颤音。肖邦夜曲情感丰富,带有忧郁的特质,旋律极富表现力。作品曲式结构简单明确,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它由呈示段A(a a1)段,中段B(b b1),和再现段A组成。流行文化中的夜曲许多人熟悉这首作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在电影《钢琴家》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影片开头,一次是影片结尾。电影中的情节不是虚构的。事实上,在二战犹太人的浩劫中,幸存者Natalia Karp给纳粹集中营的司令官演奏了这首作品,音乐深深地触动了这位司令官,而Natalia Karp也因此幸免遇难。音乐特征
肖邦所作的《升c小调夜曲》是一个短小的作品,时长三分半左右。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时长标准来看,这是正常的。但是,以古典音乐为标准,它显得有些短。这首特殊的《夜曲》作于1830年,但是直至1870年才出版,这时距肖邦逝世已经26年了。
这首作品有时按照它的速度标记“Lento con gran espressione.”(慢速且富有情感的)来命名。这是肖邦献给他的姐姐路德维卡的作品,上面写道“献给我的姐姐路德维卡,把它作为学习我的《第二协奏曲》前的练习来使用。”《第二协奏曲》的确很难,这句话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夜曲》的演奏技术难点
《升c小调夜曲》是肖邦作品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作品。当然,不是最简单的。它的程度是九级(英国皇家音乐学校联合委员会把它定为7级)。我把它看作是高阶入门水平。演奏此首作品的难点在于:开放和弦要弹得集中而不沉重;颤音要弹得轻松且流动;左手手型要漂亮且稳定。
流行文化中的夜曲
许多人熟悉这首作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在电影《钢琴家》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影片开头,一次是影片结尾。电影中的情节不是虚构的。事实上,在二战犹太人的浩劫中,幸存者Natalia Karp给纳粹集中营的司令官演奏了这首作品,音乐深深地触动了这位司令官,而Natalia Karp也因此幸免遇难。
音乐特征
这首《夜曲》是四四拍,具有很多肖邦风格的节奏特点,如:富有表现力的三连音与颤音。肖邦夜曲情感丰富,带有忧郁的特质,旋律极富表现力。作品曲式结构简单明确,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它由呈示段A(a a1)段,中段B(b b1),和再现段A组成。
引子
引子部分由4小节组成。与作品的其余部分相比,引子部分更具有正式感与坚定感。它全部由和弦构成,弹奏时伴以轻巧又富有特点的踏板。和弦的效果听起来坚定而又忧伤,声音齐整且毫无手部重量的压迫感。这是以一种很严谨的方式弹奏出来的。引子中的两个乐句是完全一样的,第二个乐句的演奏效果像是第一个乐句的轻柔回声。
从演奏技术角度来说,它要比谱面上所显示的内容要难弹得多。当进行和弦转换时,你需要把前一个和弦的最高音平滑的转移到下一个音上。当然,如果是单音旋律,演奏起来会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旋律线隐藏在和弦中,那就困难了。况且,这段音乐是安静的,要达到旋律线中每一个音符都是清晰连贯的效果,是需要经过刻苦练习的。
还要提及一件事:水平不是很高的演奏者习惯于采用踏板来达到旋律线连贯的效果。但那不是你,对吗?引子过后,进入一段优美的旋律,与之相对应的和弦舒缓而柔和。我们来听一下引子部分。
主题
作品的主题出现了两次(第二次出现在一段音乐之后),它的特点是:以分解和弦为背景衬托出优美的旋律。这些和弦都是大分解和弦,音域跨度经常会超过10度,这种大分解和弦的演奏需要灵活的手腕技巧。这里的速度标记为“Lento con gran espressione”,意思是“慢速弹奏且带有丰富的情感”。
如果你正在学习这首作品,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左手不要滥用自由速度(rubato)演奏,自由速度就是忽快忽慢的速度。这种情况被大量滥用在肖邦的作品演奏当中。其实,肖邦在演奏上更倾向于保持左手(伴奏声部)部分的相对稳定,而右手旋律声部的速度更自由些。这样看来,轻而易举就获得的技能并不存在啊!有人说,‘能够把最低音弹得又轻盈又致远的状态,仿佛保持音一样’才是最棒的声音效果。它就像“紧捏着一个小点”的感觉,这种效果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才能够做到。
主题变化重复
紧接下来的音乐是主题a的重复,但它并不是完全的重复。在这里,音乐更加流动,乐句中有一串音符似瀑布一样华丽的倾泻下来,右手与左手的节奏也颇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和协的和弦。因此,要使它的演奏获得非常自然的声音效果是很难做到的。
极其轻柔的中段b
夜曲
第二协奏曲
这是并置性中段。既然肖邦把这首作品作为学习《第二协奏曲》之前的练习曲,那么二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这个段落中你就可以看到这点。第21至第22小节的内容与《协奏曲》第三乐章的主题相似;第23至第24小节的内容与《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第二部分相似。
中段b1
夜曲
第二协奏曲
另外,第33小节也存在与《第二协奏曲》紧密联系的内容,它与《协奏曲》第三乐章的诙谐部分(位于《协奏曲》的第145小节)相似。
再现段A
肖邦又把我们带回了主题,这次主题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我很欣赏肖邦对全曲音乐情感的把控能力。因为,在整首作品中,一直都没有出现令人极度兴奋的高潮点,但是音乐却让我们在那些华丽的下行颤音中获得享受,而这些颤音自始至终又都没有使用完满的最强音来演奏。没错,简洁就是高级的艺术。
尾声
接下来是作品的结尾部分,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是最难弹奏的地方。当右手各种特殊分音的跑动(符合节奏意味着音乐同时含有两种不同时值模式)音阶时,左手是稳定的伴奏音型。结尾部分的第二次(第59小节)音阶跑动’的技术是相当难的。
如果能够弹奏得好,声音听起来就会像是把音符拉上来拉下去的滑奏效果。但是,要让手指运动达到这样敏捷的速度,并且让声音听起来毫无费力之感,是必须要经过艰苦练习的。然而,这样练习的效果往往是惊人的。
当我学习弹奏这段音乐的时候,我在乐谱上画了线,把左手与右手对应的音符连接起来。然后,再用耳朵去辨别正确与否。这种做法是错的,它让我走上了弯路。为掌握这部分技巧,我大概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现在重温这段经历,才发现这些竟然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总结
如果你想找一个精彩的聆听范本,我推荐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演奏的版本,这一版本的录音几乎没有缺点。希望您喜欢我对肖邦《升c小调夜曲》的作品分析,感谢您和我一起聆听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