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小众品牌手表(瑞士手表在香港不好卖了)
瑞士小众品牌手表(瑞士手表在香港不好卖了)瑞士手表品牌泰格豪雅一直以35-50岁的人群作为其在大中华区的核心消费者,但是自2014年来,他们20-35岁的消费者几乎翻了一倍,贡献了20%的线下和55%的线上消费。真力时手表的Tornare先生表示,中国20-35 岁的男性消费者依然热衷于 $5 000 to $12 000(3-8万人民币)的机械表。但是,他们的眼光比他们的父母敏锐的多,受欧美文化影响深远。专注于中国南部市场研究的德勤分析师Kings Lau说道,当前中国的年轻人极其追捧‘轻奢’这一概念,比如带有设计感的智能手表。他们更看重的是手表带来的个性,这体现着他们的一种态度,而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德勤也同时解释了对于轻奢手表的定位,价格从300美金(2000人民币)起步,诸如Apple Watch,泰格豪雅与谷歌联合推出的智能手表等都算是轻奢一类。今年2月,凯络(Carat)与精日传媒(JING DAILY)合作发布了名
当奢侈品不再是为了贴标签,买来的只是一种态度。
编者按:奢侈手表一直是有钱人们身份的象征。曾经,香港是老板们买奢侈手表的购物天堂,而现在,新贵们却更喜欢通过网购等形式购买奢侈品,并且更加偏好有个性的轻奢风格。本文编译自MIKE IVES在纽约时报发表的原题为“A Shopping Spree in Hong Ko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的文章。
曾几何时,香港还是内地游客前赴后继的购物天堂。而如今海外旅游,电子商务开始抢夺大陆消费者的购买力。看起来,这座魅力之都可能正在逐渐走向零售霸主的终点。
国内富裕阶层的消费者早已放眼全球。— 英国奢侈珠宝品牌Carat中国区CEO Ellen Hou
今年2月,凯络(Carat)与精日传媒(JING DAILY)合作发布了名为《如何打动中国男性新富阶层》的报告。侯女士分析到,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产品逻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同时还要强调产品自身的可靠性,独特性和工艺性。许多手表品牌和时尚集团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但仍有许多,尤其是以迎合上一代中国消费者为主的公司,仍然行动缓慢。现在是一个对手表行业重新洗牌的节点,胜出的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真力时手表CEO Julien Tornare感叹道 对于大多数品牌,当他们在世界各地停滞不前时,只有在中国大陆的增长却几乎是成倍的。为了抓住这一机遇,Julien Tornare也表示,我们应该迅速感知当前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偏好并做出行动。他还提到,已经有许多品牌开始在微信上打出广告,或是在其他流行的中国社交软件,或是邀请年轻的中国明星来做品牌大使。
Carta CEO侯女士也提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领悟国内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近期LV集团宣布与27岁的年轻歌手鹿晗达成合作,邀请他为Tambour Horizon智能手表拍摄宣传片,而这一举动则为LV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效益。
专注于中国南部市场研究的德勤分析师Kings Lau说道,当前中国的年轻人极其追捧‘轻奢’这一概念,比如带有设计感的智能手表。他们更看重的是手表带来的个性,这体现着他们的一种态度,而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德勤也同时解释了对于轻奢手表的定位,价格从300美金(2000人民币)起步,诸如Apple Watch,泰格豪雅与谷歌联合推出的智能手表等都算是轻奢一类。
瑞士手表品牌泰格豪雅一直以35-50岁的人群作为其在大中华区的核心消费者,但是自2014年来,他们20-35岁的消费者几乎翻了一倍,贡献了20%的线下和55%的线上消费。真力时手表的Tornare先生表示,中国20-35 岁的男性消费者依然热衷于 $5 000 to $12 000(3-8万人民币)的机械表。但是,他们的眼光比他们的父母敏锐的多,受欧美文化影响深远。
他们不需要靠手表来标榜身价。新的富裕阶层与生俱来就享有财富,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喜好买单。—Tornare
原文链接:https://www.nytimes.com/2017/09/04/fashion/watches-hong-kong-china.html
(36氪编译组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