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纪念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夏季照片里 花草繁茂 亭台楼阁 芭蕉遮阴 似乎有丝竹声声 俨然世外桃源所在。冬日里 体会一种别样的萧索 仿佛是高凤翰不同人生经历的写照。面对高凤翰的画像 伫立良久 恍惚间 仿佛穿越到300多年前的清朝 目睹天才高凤翰锋芒初露 在众多大家的赞誉声中声名鹊起 有过屡试不中的落寞 也有着步入仕途后的正义凛然 他的朋友圈异常显赫 他的官场履历却坎坷不易 最终天妒英才 将其右手废掉 他没有气馁 而是与病魔抗争 并重新用左手撑起不一样的天空……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经过整修 原来朴实的平房成为雅致的院落 腊梅初开 鸟鸣竹碧 是画一般的存在 诗一般的意境 也是对高凤翰一生最完美的注脚。高凤翰纪念馆南斋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到达胶州市澳门路南三里河村高凤翰纪念馆。灰瓦白墙 院内青松耸立而出。打开的红门内 塑像映入眼帘 一位左手握书的长髯老者 向南方眺望 因为在那个方向 有他

半岛记者 张文艳

一日早晨 青岛市博物馆刚刚开门不久 步入三楼 一个展厅呈现在面前:馆藏高凤翰书画陈列。以前多次来过这里 却从来没有注意过门上的几个大字 以为是一个综合的书画展览厅 如今才意识到“左臂丹青”几个大字的意义和分量。

书画写意 行云流水 置身艺术的殿堂中 更多的是震撼。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1)

为了能够更加了解这位来自北方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 决定驱车前往胶州 到他的故里去寻找他的独特人生轨迹。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2)

高凤翰纪念馆南斋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到达胶州市澳门路南三里河村高凤翰纪念馆。灰瓦白墙 院内青松耸立而出。打开的红门内 塑像映入眼帘 一位左手握书的长髯老者 向南方眺望 因为在那个方向 有他的仕途生涯 也有他的病废苦闷。不过他刚毅的目光里 是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

在外奋斗多年 一身病痛回归故里 高凤翰仍然饱含对艺术的热爱。如今的纪念馆是他出生的地方 也是他离去前的归宿。这里分为故居、展室、陵园及附设的几大部分。每一处都有他生活过的痕迹。

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经过整修 原来朴实的平房成为雅致的院落 腊梅初开 鸟鸣竹碧 是画一般的存在 诗一般的意境 也是对高凤翰一生最完美的注脚。

纪念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夏季照片里 花草繁茂 亭台楼阁 芭蕉遮阴 似乎有丝竹声声 俨然世外桃源所在。冬日里 体会一种别样的萧索 仿佛是高凤翰不同人生经历的写照。面对高凤翰的画像 伫立良久 恍惚间 仿佛穿越到300多年前的清朝 目睹天才高凤翰锋芒初露 在众多大家的赞誉声中声名鹊起 有过屡试不中的落寞 也有着步入仕途后的正义凛然 他的朋友圈异常显赫 他的官场履历却坎坷不易 最终天妒英才 将其右手废掉 他没有气馁 而是与病魔抗争 并重新用左手撑起不一样的天空……

回到清朝 寻找高凤翰的踪迹。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3)

高凤翰纪念馆外景

莱州府胶州城南三里河村的平房里 传出婴儿啼哭声 高家又添一男丁 这一年是1683年。

三月底 乍暖还寒 东风抽绿 婴儿的父亲高曰恭给他取名“翰”字 因家族“凤”字排行 得名高凤翰。

高家是半农半宦的家庭 十一世祖高伯通时在元代从德州利津迁到胶州定居 一直到高凤翰的祖父高志清时 仍是盐农。然而 高志清却为高家立下大功 因为他培养出读书的儿子:高曰恭、高曰聪。

高凤翰的叔叔天生聪慧、读书刻苦 高曰聪在康熙癸丑年(1673年)中了进士 因康熙丁巳年(1677年)温泉护驾有功 被举荐为“廉明第一” 后升为福建督学使。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4)

高凤翰纪念馆院内场景二

高凤翰的父亲高曰恭(字作肃 号梅野 又号雪怀居士) “少负隽才 倜傥而有气节……与人交 和平乐易 无贤愚少长 皆尽欢以故人争爱之”(高凤翰作《先府君广文公家传》)。高凤翰记忆中的父亲高大帅气 幽默风趣。高曰恭才华横溢 “有文名 工诗善书画”(《诸城县志》)。然而 幼小的高凤翰当时不能体会父亲的苦闷 因为满腹经纶的高曰恭在康熙十五年中举后 屡试不中。

碰壁20余年后 只能放弃进士之路 赴淄川担任教谕。

既然不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高曰恭便把希望放在儿子们的身上。“高家迁徙胶州后 几代人在仕途上没有什么作为 到了高宏图、高文熠及父亲高志清这几辈才被世人认可和尊敬 高曰恭自觉愧对列祖列宗”(李再孝著《胶西金铁——高凤翰》) 他望子成龙 希望三个儿子能够高登龙榜 出人头地 于是在村南的双埠岭上 建造了一处高家学堂 这便是南埠学堂。

高凤翰成就都有哪些(名人堂一臂思扛鼎)(5)

高凤翰纪念馆院内场景三

高凤翰起点很高 虽然生在村野 “他从未干过农活 从小就与书本打交道” 胶州市博物馆馆长、高凤翰纪念馆馆长的王磊说 这足以说明当时高凤翰家境殷实 书香门第 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父亲也给他铺就了读书求仕的道路。

八年春秋一晃而过 此时的高凤翰早已成为学堂里的优等生 “八九岁时从师 早起 薄日凌窗 急以冷水沃面 抱书赴馆”。如果说在《四书五经》里摇头晃脑、按部就班地学习的话 相信高凤翰一定会实现父亲望子成龙的愿望 在仕途中大展宏图。然而 事实证明 父子两人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善于交友 爱好书画 注定与科举擦肩 与艺术有缘。

继续在时空中穿行 跟随高凤翰的脚步 寻找他的书画作品至今被奉为佳品的密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