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个故事的版本还有很多,有说乞丐的,还有说是铁拐李的,故事内容大致一样,只是主人公说法历来不一。不过相比它的出处,这后半句“莫为儿孙作马牛”才更值得拍案叫绝。莫为儿孙作马牛。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1)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无疑道尽了天下父母心。父母生育儿女后又养育儿女,这种无私和伟大是人类得以繁衍的根本。不过有时候爷爷奶奶时常念叨孙子时,其父母总会安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过分担忧伤了身子。其实这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原本是两句,可以说他的后半句才是精华,但不知何时起,后半句被人们所淡忘。这句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朝,再被《增广贤文》所记载后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2)

在说这句话的后半句时,先给大家讲一个与之相关的典故。相传明朝有个姓罗的秀才,因为屡试不中,耗尽了家中资产,迫不得已来到了外乡做了一个教书匠。这一别就是几年,这期间,妻儿两个相依为命,幸得娃儿懂事与母亲分担,总算熬了过来。五年后,罗秀才归家,看到自己的儿子活蹦乱跳的非常开心。便想试试孩子的学习有没有用功。古人的启蒙教育大多都是《三字经》与《幼学琼林》,后者便是“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的经典对子名著。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3)

不得不说古人的启蒙教育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难怪古人动不动就是引经据典,吟诗作对,而且用词讲究、意境优美,这基本功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了。不过话说回来,罗秀才的孩子哪有条件读书,罗秀才不自知,指着天问孩子对什么?孩子答不上来,一旁的母亲急坏了,指着地上提示。孩子不明看到地上的鸡粪便脱口而出,罗秀才有些着急了,又指着自己问孩子。母亲见孩子踟蹰又指着自己,孩子再次答错了。秀才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一生都考不上功名,都是天意都是命,心灰意冷之下出家做了和尚。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4)

孤儿寡母再次陷入了困境,不过孩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还是挺过来了,经过丈夫的闹剧后,她深感读书的重要,于是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时光飞逝,孩子转眼成人一路科举青云直上,最后中了状元衣锦还乡,家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远方罗秀才得知儿子高中,忍不住返乡一探究竟,却被家中仆人当成化缘和尚拦在了门外,还给施舍了米粮。秀才也不强求,在门外看到自己的状元儿子不由得长叹一气,提笔在墙上写到

离别家乡十八秋,

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个故事的版本还有很多,有说乞丐的,还有说是铁拐李的,故事内容大致一样,只是主人公说法历来不一。不过相比它的出处,这后半句“莫为儿孙作马牛”才更值得拍案叫绝。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5)

父母为子女担忧是人的本性,但数千年前的《易经》便明确指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过分担忧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当下,有大人担心孩子不会做饭,担心孩子没有好工作等等。事无巨细万分操心,偶尔说的孩子们还不高兴,自己也生气。孩子早晚都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而父母是不能照顾其一世,只要在小的时候用心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样自己才能放心,孩子才能省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