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紧接着,因为国库存款不够赈灾修河堤,老四胤禛提出派遣钦差到江南筹款的建议,康熙也采纳了。在这种情况下,此刻兼管户部的老八胤禩如果主动请缨前往江南筹款,一来可以给自己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江南是八爷党的势力范围,区区200万两筹款根本不在话下,办好这个差事没有一丝难度,还可以赢得康熙的嘉奖。然而老八胤禩却不但没有接这个差事,还顺带将户部的差事也往外推。最终的结果是,八爷党不但出了这200万两,还让太子一党的老四胤禛晋封雍郡王。单单这么看,似乎真的是老八疏忽大意了。虽然太子也被问责,但他自身不仅坐实了差事没干好的罪责,还直接成为了康熙“怒喷”的对象。提出这个中肯建议的人是老八胤禩。不过现实情况是,此时户部的存款不足50万两,离赈灾、修堤所需至少还差200万两。有意思的是,兼管户部的阿哥不是别人,正是老八胤禩。作为兼管户部的阿哥,老八胤禩对于国库存款银两自然是一清二楚。可明明知道国库存款不够用

优秀的电视剧往往经久不衰、百看不厌。每次看《雍正王朝》都会让我领悟到新的内容,不同的立场和角度,都会挖掘出不同的东西,或许这就是经典电视剧的独特魅力所在。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1)

电视剧《雍正王朝》以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决堤事件为开头,暴露了户部亏空的事实,从而引发了“江南筹款赈灾”、“追比户部欠款””以及“刑部冤案”。

通过这三个案件,八爷党“狠狠”打击了太子胤礽,直接导致了太子第一次被废。然而从中获利最大的人却并非老八胤禩,而是老四胤禛。也就是因为这“案件三连”,老四胤禛后来居上占据了夺嫡先机,而老八胤禩表面上扳倒了太子,实际上却失去了夺嫡的最大筹码。

老八胤禩借黄河决堤,不惜自损200万两,布局“坑”太子。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决堤。黄河水灾引发大量灾民无家可归,无饭可吃,拨款赈灾、修筑河堤成为了当务之急。

提出这个中肯建议的人是老八胤禩。不过现实情况是,此时户部的存款不足50万两,离赈灾、修堤所需至少还差200万两。有意思的是,兼管户部的阿哥不是别人,正是老八胤禩。作为兼管户部的阿哥,老八胤禩对于国库存款银两自然是一清二楚。可明明知道国库存款不够用来解决这次黄河决堤,为何还要提出赈灾、修堤的建议呢?这不是主动向康熙暴露自己玩忽职守、监管不力之罪吗?是老八胤禩疏忽了还是刻意为之?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2)

“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都不知道!”

康熙在听完老四胤禛的陈奏以及清理的户部清单后,第一个问责的就是太子,然后就是一通数落,其中老八胤禩是主要的责任人。

单单这么看,似乎真的是老八疏忽大意了。虽然太子也被问责,但他自身不仅坐实了差事没干好的罪责,还直接成为了康熙“怒喷”的对象。

紧接着,因为国库存款不够赈灾修河堤,老四胤禛提出派遣钦差到江南筹款的建议,康熙也采纳了。在这种情况下,此刻兼管户部的老八胤禩如果主动请缨前往江南筹款,一来可以给自己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江南是八爷党的势力范围,区区200万两筹款根本不在话下,办好这个差事没有一丝难度,还可以赢得康熙的嘉奖。然而老八胤禩却不但没有接这个差事,还顺带将户部的差事也往外推。最终的结果是,八爷党不但出了这200万两,还让太子一党的老四胤禛晋封雍郡王。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3)

同样是出这200万两,结果便宜全给老四胤禛给占去了,八爷党出力反而不讨好。在“江南筹款赈灾”案中,八爷党可以说是处处吃亏,而且吃的很冤枉,可是老八胤禩真的那么“草包”吗?

显然不是。八爷党之所以吃下这个“蒙头大亏”,白白付出200万两,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追比户部欠款”案,而户部欠款最大的债主其实就是太子,矛头指向性十分明确。而之后的“刑部冤狱”案可以说是“追比户部欠款”案的连锁反应,也是康熙对太子真正失望的开始。

八爷党借黄河决堤,主动暴露出户部亏空的现状,达到打击太子的目的。只不过,老八付出的代价并不只是200万两。

老八趁机辞去兼管户部的差事。

黄河决堤却因户部亏空而无法及时赈灾修堤,这让康熙十分震怒。在解决了燃眉之急后,追比户部欠款的事宜就成了摆在康熙面前的首要任务。经过一番清查,户部亏空的欠款高达1200万两,牵扯到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无数。这也让“追比户部欠款”案的难度直接上升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这个差事,虽然康熙开出了加封亲王的诱人筹码,但众阿哥心中都跟明镜似的,认为此差事难度系数太大。一是国库亏空数额过于巨大、限期还款的时限太短,二是涉及官员太多,会得罪满朝文武官员。老八胤禩就坚决不接这个差事,还顺带自己请罪革去兼管户部的差事。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4)

老八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主动辞去兼管户部的差事?

  • 第一,作为兼管户部的阿哥,国库亏空如此之巨,老八难辞其咎,这个时候主动请罪革职,于情于理康熙都会恩准。
  • 第二,老八利用兼管户部的差事已经达到目的。为什么国库会亏空这么多?显然跟老八脱不了关系。而老八正是利用职务之便,借钱给满朝文武官员,从而拉拢了大批的官员与之交好,为后面的夺嫡做准备。
  • 第三,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官员们的借款都是经过老八默许的,现在要追债了,那些官员们必然第一时间找老八寻求帮助。而老八主动辞去户部差事,等于是向众官员表明了自己已经是自身难保、无能为力了,也算间接划清了界限,将自己摘离出去。
  • 第四,经过这次“追比欠款”后,不论最终结果怎么样,户部都会是康熙重点关注对象。况且大概率的结果就是户部的这个“烂摊子”依旧解决不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换句话说,对于老八来说,户部的差事不仅已经无利可图,还会是一个累赘。

不得不说,老八的如意算盘打得又响又妙,既利用户部夺取了利益好处,又能趁机“坑”太子一把,最后还不用自己收拾“烂摊子”,简直一石三鸟。可是,老八却万万没有想到,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让他失去了最后夺嫡成功的希望。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5)

掌管户部是老四胤禛最后夺嫡成功的关键。

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实际上夺嫡就在四爷党和八爷党之间展开。此时老八夺嫡的机会已经很小,在八爷党中,他们选择将老十四推向幕前与老四争夺储君之位。形势上虽然是老四和老十四的亲兄弟间之争,但老八却始终并没有放弃夺嫡希望。

尤其是在西北准噶尔再次叛变后,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年老的康熙不得不从众皇子中选择一位大将军王亲自前往西北平定叛乱。最后的结果是老十四胤禵成功当选,并且很快取得了西北大捷。

对于大将军王这个头衔的重要性,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谁出任这个大将军王,必然会在之后的夺嫡中占据优势。同为皇子,但手握兵权的皇子自然多了一份保障。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6)

老十四为何可以成功当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掌管着兵部,还有就是他领兵打仗的能力在众皇子中数一数二。但在夺嫡的最后时期,这些客观的因素都不是他可以出任大将军王的决定性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来源于老四胤禛的举荐!

其实在关于谁来出任大将军王的问题上,康熙只单独召见了老四和老十四两人。因为老十四直接掌管兵部,而老四则掌管着钱粮的户部。打仗除了依靠兵马外,最最重要的还是钱粮的后勤补给。因此,康熙虽然年老,但并不糊涂,一下子就抓住了传尔丹兵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兵部和户部。两个部门没有配合,不论换谁统帅,有多少兵马都无法轻易取胜。

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显然不可能那么简单,背后有着利益交换。这个利益交换就是以老十四举荐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换取老四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表面上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实际上老四胤禛还是技高一筹。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不仅可以牵制领兵在外的老十四,在钱粮方面更是完全节制了老十四。也正是靠着这点,老四登基继位时避免了发生兵变的可能。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7)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老四手上掌管着户部这个重要部门。没有这个兼管户部的差事在手,老四就会跟其他阿哥一样,连举荐大将军王的资格都没有。

再回过头来看老八胤禩。如果当初没有将户部“丢掉”,那么在大将军王的选拔中,八爷党会是唯一的选择,而老十四也会是第一人选。而且有着户部在手,老八胤禩可以完全节制老十四,老八依旧是八爷党的唯一领袖。再退一步说,即便最后康熙传位给老四,没有年羹尧在后方节制的老十四完全可以回京发动兵变,或许八爷党还有回转的余地。

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老八辞去兼管户部差事)(8)

老八胤禩错误的认为兼管户部的差事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草率的将其舍弃。而老四胤禛却因为接手户部,从而在夺嫡的最后时刻掌握了主动权,成功继位。

以上文章是月关略萌原创作品,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分析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