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断密涧称孤道寡(如何欣赏京剧断密涧)
京剧断密涧称孤道寡(如何欣赏京剧断密涧)老生我最喜欢刘叔度、刘永奎那版,这戏就应该这样唱,高腔可谓惊心动魄。刘叔度是天津著名票友,唱片的第一面比第二面更过瘾,第一面是乙字调(A调),第二面可能嘎调太多,降到正宫调。花脸也好,很老派儿,当然现在人不一定听得惯。老派儿的花脸炸音儿就是重。二段儿到快板俩人“鱼咬尾”啃着唱,非常过瘾。(本人专辑有刘叔度与刘永奎1932-1933年百代唱片《断密涧》,可以听听)。刘叔度并且这戏是对儿戏,不是老生挎刀。金少山以前演这出戏最好的是金少山先生和贯大元先生、裘盛戎先生和贯盛习先生,老戏迷都说四位先生唱做俱佳,可惜都没有留下唱片资料。这出戏也就没有所谓标准性的范本,并且每个版本都有缺憾。
《断密涧》又名《双投唐》和《双带箭》,是一出花脸和须生主演的唱功对儿戏。里面的对唱【西皮原板】“这时候孤才把这宽心放”是超级经典的,为什么说这出戏很特别呢?因为花脸的唱腔总体是粗犷高亢的,须生的唱腔总体是儒雅清亮的,所以这出戏一定要有高腔和嘎调要翻着高音唱,走的是高音级别。唱平就没有共鸣,很考验须生的嗓子,没嗓子是唱不了这出戏的。
据说这出戏过去是小孩儿戏。
这戏和《江东桥》、《华容道》、《辕门斩子》都属于高西皮。据说老派的《断密涧》,老生每段儿唱都有一个嘎调或高腔儿。很多老唱片《断密涧》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刘叔度、德建堂、郭仲衡等等。这戏可能也是过去小孩儿开蒙的戏之一,所以高腔儿迭起,可以发挥小孩儿嗓子的优势。
总而言之,没嗓儿别唱这戏。
并且这戏是对儿戏,不是老生挎刀。
金少山
以前演这出戏最好的是金少山先生和贯大元先生、裘盛戎先生和贯盛习先生,老戏迷都说四位先生唱做俱佳,可惜都没有留下唱片资料。这出戏也就没有所谓标准性的范本,并且每个版本都有缺憾。
刘叔度
老生我最喜欢刘叔度、刘永奎那版,这戏就应该这样唱,高腔可谓惊心动魄。刘叔度是天津著名票友,唱片的第一面比第二面更过瘾,第一面是乙字调(A调),第二面可能嘎调太多,降到正宫调。花脸也好,很老派儿,当然现在人不一定听得惯。老派儿的花脸炸音儿就是重。二段儿到快板俩人“鱼咬尾”啃着唱,非常过瘾。(本人专辑有刘叔度与刘永奎1932-1933年百代唱片《断密涧》,可以听听)。
《红拂传》剧照:郭仲衡饰李靖、程砚秋饰红拂
董峻峰和郭仲衡1928年唱片也非常好,建议要听听。
陈少霖
金少山与陈少霖录《断密涧》的时候,纵欲过度,嗓子已经塌了,调门不高,即便如此,音色仍然很好。而且据说录这片子的时候,陈少霖站机器前边唱,金少山站门口……音量差距太大……。
陈少霖
全剧版本《断密涧》当然要听裘先生,很多好听的唱段。尤其是“李密闻言唔定准”一折,而且这种巧、俏,完全是在花脸的音色、劲头儿,并没有媚、贱的弊病,比起当今某些娘儿们花脸……
老唱片可以听着学习学习,听完都有点小遗憾。
不过多听几版对比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孟广禄、杜镇杰
很多人比较喜欢的是孟广禄、杜镇杰合作版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左,撒狗血的厉害,但俩人飙唱,听完后劲是很足的,也很过瘾。可惜两位老师没有彩唱。彩唱,很多人喜欢邓沐玮和关栋天版本,当时两位老师嗓子极好,高腔和嘎调轻轻松松,一点都不费劲。女演员裘芸和王佩瑜演唱版本,虽然王佩瑜唱的有点雌音,但是裘芸老师唱的超级好,没办法基因太好了。全本戏我个人推荐安平和王佩瑜的版本。再年轻一辈我推荐江峰、李衍茂以及刘嘉欣、杨双赫版本,李衍茂几乎是“高派独苗”,那真的叫一个高呀。而杨双赫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关栋天
裘芸
刘嘉欣、杨双赫
其他人的,不是老生盖过花脸就是花脸盖过老生,不够味儿。《断密涧》一定要老生、花脸对飙、珠联璧合才好看,光看一边差味儿呀,可见《断密涧》这出戏的难度。
方旭、谭正岩
一个负面版本,就是方旭、谭正岩版本,大家可以听听。
邓沐玮
当代最好的《断密涧》,我首选邓沐玮,一个词: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