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着急高清版(姜昆去朋友画室)
姜昆着急高清版(姜昆去朋友画室)后来,文化部也欲为韩美林举办一次画展,听说此事后,决定《韩美林手稿展》在天大冯骥才研究院首展后,移师北京中国美术馆。 “好啊,太好了。”韩美林很高兴。 在当今画坛,能让大冯每次见面都感到吃惊的,就是韩美林了。他在一篇影响广泛的美文《大话美林》中,这样概括了美林和他的艺术:“一刻不停地改变自己,瞬息万变地创造自己,每一天都在和昨天告别,每一天都被不可思议地翻新。”“美林世界的一切都是他生命的化身。” 今年年初,大冯看了韩美林的几本画稿。厚达几百页的集子上画满他奇思妙想的手稿(草图),有一件东西特别让大冯感动,即韩美林为北京奥运创作的吉祥物福娃。他画了无数个不同模样、不同风格的福娃,千锤百炼,才留下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五个可爱的福娃。还有,一匹马、一头牛,在他笔下也像变魔术一般,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有的古典,有的现代,有的似远古的岩画,有的如抽象派艺术,有的像民间艺术品,有的干脆就是文字和符
6月8日清晨,天气阴沉,随着耀眼的闪电和隆隆的雷声,一场大雨倾泻而下,蒸腾的雾气瞬间笼罩了津门的大街小巷。上午10时许,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将电话打到记者家中,称韩美林、姜昆正驱车120公里,直奔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午还要到狗不理大酒楼用餐,“韩美林馋狗不理包子了,他最好这一口。”
冒着雷电和大雨的袭击专程来津,不会是为一顿“狗不理”吧?记者满腹狐疑,抢在第一时间赶到天大冯骥才研究院,才解开了其中的谜底。
在一间四壁皆被书籍占满的书房兼会议室中,大冯正与坐在身旁的韩美林、姜昆一起商讨拟于九月举办的《韩美林手稿展》的每一个细节——从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到主办单位和具体操作方案等。大冯边谈边记,还调侃地朝韩美林瞥了一眼:“你怎么不记录?”韩美林憨笑着,话里却带着几分狡猾:“把你的记录复印一份给我就可以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其后,韩美林画兴大发,让助手备好纸笔,一口气画了20余幅形态各异、简练传神又极富装饰意韵的牛、马和裸女,摆满了长长的会议桌,羡慕得姜昆连连悔恨自家没有这么大桌子。
韩美林每画一幅,都要用手指按上自己的指纹,一则打了造假者的饭碗,二则正如他所自嘲的:“我是杨白劳!”意即心甘情愿地为朋友“白劳”。画到得意时,还不忘自夸一句:“这幅多好,多神气!”
在当今画坛,能让大冯每次见面都感到吃惊的,就是韩美林了。他在一篇影响广泛的美文《大话美林》中,这样概括了美林和他的艺术:“一刻不停地改变自己,瞬息万变地创造自己,每一天都在和昨天告别,每一天都被不可思议地翻新。”“美林世界的一切都是他生命的化身。”
今年年初,大冯看了韩美林的几本画稿。厚达几百页的集子上画满他奇思妙想的手稿(草图),有一件东西特别让大冯感动,即韩美林为北京奥运创作的吉祥物福娃。他画了无数个不同模样、不同风格的福娃,千锤百炼,才留下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五个可爱的福娃。还有,一匹马、一头牛,在他笔下也像变魔术一般,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有的古典,有的现代,有的似远古的岩画,有的如抽象派艺术,有的像民间艺术品,有的干脆就是文字和符号!“这些手稿,非常鲜明地、充分地反映了他的创作思维——一种旺盛的,绵延不绝的,充满灵性的创造力,有如喷泉一样,一个形象接着一个形象,永远不休止、不停顿……”大冯深情地归纳道。
“美林,我给你办个手稿展吧!”有一天,大冯忽然对韩美林说,“我认为,你的手稿比你的画更能体现你独到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别人十年磨一剑,可能磨得很好;而你一分钟磨十剑,却是别人做不到的。”
“好啊,太好了。”韩美林很高兴。
后来,文化部也欲为韩美林举办一次画展,听说此事后,决定《韩美林手稿展》在天大冯骥才研究院首展后,移师北京中国美术馆。
大冯说,他太了解美林、太了解他这个人和他艺术的最珍贵之处了。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嫉妒对方的;相反,会为对方的每一个成就而高兴而鼓舞。大冯在韩美林艺术馆开幕式上讲过一句话,曾感动过许多人:“我站在美林的对面,因身高的关系不能不俯视他,但我从心里是仰视他的,我认为,能看到朋友的才华和成就,是一个人的幸福。我在他面前,经常能感到做他朋友的幸福。”
大冯说,搞艺术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爱心中的艺术,一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韩美林属于前者,我喜欢这样的艺术家。
今年一月,大冯在北京开会时遇到韩美林,关切地问他,听说你要做一个大手术?美林说,对,明天我就要住院了。大冯听罢心中一动。他知道美林的病非同一般:他的动脉血管里有一处栓塞,堵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随时可能出现危险;血管一堵,人就痴呆了。大冯笑言,无论如何不能让美林变成傻子!但做手术风险又很大,所以国家特意安排他到美国做了一次医学检查。
为了给手术前的朋友“减压”,大冯当即陪他回家聊天,讲了好些笑话,尽量舒缓他紧张不安的情绪。一直聊到夜里十点多,该回天津了,美林忽然握紧大冯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大冯,我总觉得我也许闯不过这一关了!”大冯一听,断断不能走了。到十一点时,美林忽然接到姜昆的一个电话,他也听说美林要做手术,刚刚参加完央视春晚的节目审查,就携妻李静民和儿子匆匆赶来探望美林。那晚,姜昆的相声《我有点晕》顺利过关,所以一到美林家,就抖起了这段相声的“包袱”,美林听罢哈哈大笑,脸上的表情也松驰下来。大冯这才起身告辞,姜昆送他出门——
“韩美林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
大冯至今仍保存着韩美林手术时,他爱人建萍发来的手机短信,包括术前韩美林如何开玩笑,哪位医生主刀,一直到手术完成。术后取出一块手指大小的钙化物。卫生部一位副部长在场宣布手术成功。不久,韩美林醒来了,医生问他感觉如何,一向乐观豁达的韩美林竟说:“手术我还没过瘾呢!”
他从来不把这些东西当钱大冯认为,爱,是美林艺术激情勃发的原动力。他的爱是广角的,对爱人,对朋友,甚至对一切人,都慷慨相待,以至看上去有些“挥金如土”。“美林是我见过的最阳光的画家。”
《大话美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韩美林与建萍热恋期间,有一天,他接到建萍从外地打来的电话,说当晚就能回到北京看他——从那一刻起,他充满爱意的心就开始歌唱。他边“唱”边画,各种美好奇异的画面源源不断从笔端流泻出来,直到恋人翩然而至,画笔方歇。不到一天,他竟画了179幅小画!这些画后来被烧制成精美的瓷盘,悬挂在他家的一面长墙上,成为艺术家爱情的见证。
大冯说,尽管韩美林的画作在市场上很昂贵,你到他家去,只要高兴他就画,画了就送你,包括随从人员,每人一幅。每次政协开会,他家都会有一次大Party,我们管他家叫“娱乐城”。他的客厅里摆放着一架白色钢琴,来人都拿一支黑墨水笔在琴上签名,签得白琴已变成白地黑花琴了,所有你认识的名人的名字几乎都在上面。有一次在他的美术馆里搞活动,濮存昕、吴雁泽、王铁成、殷秀梅、潘虹……一大群名人抓阄分他的画,共做了100多个阄,大冯负责做阄。当时,潘虹很喜欢韩美林的书法作品《佛缘》,便流露给大冯,大冯便将这个号码“偷”出来成全了潘虹。结果是,每个人都满载而归:怀里抱着一件漂亮的“窑变”陶瓷,腋下夹着画,肩挎一个民间土布背包,手里可能还有一两本画册,整个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阵势!
“他从来不把这些东西当钱,”大冯说,“那不过是他感情的载体,正如同昭(大冯爱人)说的,大家快乐,他就快乐了。他的心灵才是最富有的。这是他保持永不衰竭的创造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不是冤家很对头“美林画牛我吹牛,不是冤家很对头。话家画家两行当,虽不同屋但合流。”这是姜昆的一首打油诗,出自《姜昆书法集》。
姜昆与韩美林相识相知已有三十春秋。30年前,韩美林是全国青联常委,姜昆刚入青联,尚属小字辈。他最得前辈赏识的是机灵能干,大家要是喝酒小聚,他立马去买花生豆。
“韩美林,我第一崇拜他的艺术,第二崇拜他的人格,”姜昆在饭桌上边享用香嫩可口的“狗不理”,边对记者描述他心中的韩美林。“他平时说话从不咬文嚼字,都是大白话。他懂绘画,懂雕塑,懂国学,懂音乐,一聊起贝多芬、施特劳斯,聊起贝九、命运交响曲,无不了如指掌。他还酷爱民族民间艺术,他扯着脖子唱歌时我都害怕——害怕他把血管迸裂了!这么博学多才的人从来不摆大师的架子。72岁的人了,还拿三角顶呢!有时天真得像孩子一样。美林还有个最大特点:他总对人说,你知道吗,我觉得我刚刚开始!认识他多年了,这句话总挂在他嘴边。你永远听不到他说要安度晚年之类的话,永远是刚刚开始,永远是在工作状态……”
与大冯对韩美林的评价一样,姜昆也认为,结识美林这样的朋友,是一辈子的幸福与缘分。他脑子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所有人都非常真诚。他是一个天才、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一个国宝级的艺术家,心里又装着人民,太难能可贵了。他把心都掏给别人,被骗了也不知道。王铁成说过,“韩美林的作品一半给了朋友,一半给了贼。”还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韩美林说一个人坏,这人肯定坏;如果他说一个人好,你也别全信!”最令姜昆感动的是韩美林的那句:“最难写的两个字是‘祖国’!”他光着膀子流着汗,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无半点虚假!
姜昆变成书法家最近,姜昆要在苏州建立一个“姜昆个人收藏馆”,其中最主要的藏品是30年来收集的韩美林的作品。
“我经常到他家,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姜昆得意地笑说,“他家的艺术品太多了,足有上万件!我就帮他收藏一些,有时不好意思拿,他甚至督促我:赶快拿走,不然就是别人的了!除了艺术品,他写错的字,给我的一个字条,我都要裱好收藏起来……”
姜昆长期与韩美林交往,耳濡目染,竟也喜欢上书法,老师当然就是韩美林。他告诉姜昆,写字一是要慢,不可草率;二是不能张牙舞爪;三是要用短粗的笔,字才能“老苍”、力透纸背。问到书体与老师是否接近时,姜昆摇头道,韩老师是正儿八经的颜体,加上隶、草,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他说自己还没有什么风格可言,只是尽量做到笔笔有出处。目前,他已举办过一次书法展,出版过一本书法集,也称得上书法家了。
相声艺术不景气由大冯、韩美林的博学多才,谈到艺术家的文化素养问题,姜昆深有感触——“我认为,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修养。大众娱乐的东西需不需要?需要,但不能成为主流。我为何到天津来?也想通过正在举办的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重振《津门曲荟》的雄风。相声不景气,创作是最大问题;创作的最大问题,则是作者文学功力不够、生活功力不够,驾御相声语言的功力不够,从而严重阻碍了相声艺术的发展。马三立一个《逗你玩》能流传下来,是长期舞台实践中,一个艺术家与观众相互交流、揣摩观众心理、投石问路、投其所好,不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这就是功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姜昆还以大冯为例:“他的很多话都是经典,我们相声演员缺的就是这个。记得大冯曾经说,他与小彩舞,一个住楼上,一个住楼下,小彩舞高度近视,抬头也看不清是谁,大冯一低头就能看见她,两人正应了一句老话:‘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绝对是相声的语言,是深厚文学功底的表现!”
问到相声不景气,是否还有一个不敢讽刺的问题,姜昆说,现在中国已经这么开放、民主,不存在不敢讽刺,只存在如何讽刺的问题。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民间就有很多精彩犀利的讽刺,如果我们相声演员没有新的提炼、新的套路,讽刺水平还不如一般观众,谁还会听你的?一部电视剧《潜伏》,为何引起这么大反响?因为它打破了谍战片的传统套路。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创作思想问题。艺术家必须不断出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