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方神奇的土地(青未了门前那块神奇的土地)

一方神奇的土地(青未了门前那块神奇的土地)那天上班时,白菜还好好地立在那里;下班时,只见白菜地里一片狼藉,门卫热心地对我们说,快去收几棵白菜吧,剩在地里的这些村民都不要了。我于是跟随着,走进地里,捡了十棵左右。对于一个两口人吃饭的家庭来说,每顿饭三个白菜叶足矣,十棵白菜进家,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冬天。我所在的厂区离市区较远,加之公司中午提供午餐,不出发的日子,我早上进了公司大门,下午下班后才出来,一整天足不出户。我从此每天上下班都热切关注着地里的变化。不长时间,地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芽儿,蓝天白云下,那一大片小芽儿见风就长,就那么自顾自地长了起来。记得小时候村里种白菜,出苗一段时间后,需要间苗,现在好像不需要了。白菜成长过程中,我只见浇了几次水,零星打过几次药,那么大片土地,好像只有那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妻在打理。我真心喜欢那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幼苗,每天上下班,都会深情地扫视那绿油油的一片,风起的日子,落雨的时刻,我也会因此牵肠挂肚。眼见

文 | 杨爱武

2019年8月初开始,我到公司的生产厂上班。厂址在一个工业园区内,园区内有很多新建的厂房。厂房与厂房之间,距离有远有近。我们厂的北面与一家上市公司一墙相隔,大门朝南,前面有一大片土地。

我刚来时,前面那片土地空空荡荡,令从小对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我惋惜不已。问过门卫,说土地是附近村里的,现在土地流转承包给个人了。这块地种什么或不种什么,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话说了没几天,好像一夜之间,那片空地上扶起了田垄。问门卫,地里种的啥?门卫回答白菜。

我从此每天上下班都热切关注着地里的变化。不长时间,地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芽儿,蓝天白云下,那一大片小芽儿见风就长,就那么自顾自地长了起来。记得小时候村里种白菜,出苗一段时间后,需要间苗,现在好像不需要了。白菜成长过程中,我只见浇了几次水,零星打过几次药,那么大片土地,好像只有那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妻在打理。

我真心喜欢那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幼苗,每天上下班,都会深情地扫视那绿油油的一片,风起的日子,落雨的时刻,我也会因此牵肠挂肚。眼见的那些怯怯探出头的小苗儿经过风雨洗礼、阳光沐浴之后,长成挨挨挤挤、结结实实的大白菜,感觉它们像极了想伸展拳脚的“嘎小子”,周身积蓄着旺盛的力量。

我记得白菜长成之后是需要捆绑的,这样利于白菜包心,可以减少冻害、虫害,也方便后期的收获和储存。这里的白菜却没有被捆绑,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天性。长到十一月份,天已经很冷了,穿了厚衣服的人遇到北风都禁不住瑟瑟发抖,那一片白菜还伫立在田地间,没人来收。我不由担心起来:不会是那个承包人把它们忘记了吧?

我所在的厂区离市区较远,加之公司中午提供午餐,不出发的日子,我早上进了公司大门,下午下班后才出来,一整天足不出户。

那天上班时,白菜还好好地立在那里;下班时,只见白菜地里一片狼藉,门卫热心地对我们说,快去收几棵白菜吧,剩在地里的这些村民都不要了。我于是跟随着,走进地里,捡了十棵左右。对于一个两口人吃饭的家庭来说,每顿饭三个白菜叶足矣,十棵白菜进家,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冬天。

白菜收获的那段时间,我突然有了晨跑习惯:每天提前赶到公司,顺着公司前面的路跑一段,再按时上班。望着那片再次空出来的土地,看着土地上遗留的白菜叶和白菜收获后显露出来的草,我突然想,这些对我少年生活的那个时代来说,是多么难得的财富啊,这些白菜叶和草,如果带回家,家里那头猪一定会高兴地直哼哼。还有,秋后的地里也应该有蚂蚱,捉蚂蚱可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做的事了。我们把捉到的蚂蚱串到一根长长的草上,带回家,过过油,可以成为父亲的酒肴和我们口中的美味,那感觉不逊于我现在咂摸蟹子的滋味。

白菜收获之后,承包人种上了小麦。我记得以前种麦是国庆前后,故乡那片土地上,种麦子是件很隆重、很热闹的事,几乎村里有劳动能力的都去参加,劳动的场面热火朝天;现在呢,我每天早晚都经过这片地,竟然不知道啥时种上的。十一月份种麦,很明显是错过了节气。回家和母亲说起,母亲说,这样也行,冬季麦子出的晚,长的慢,等麦收时把时间顺延一下就行。

麦子真正长起来是春天,春风刮过,春雨下过,那片麦苗像得到号令一样,呼啦啦迅速蹿起来,风过处,绿缎子一样的麦苗起了一波一波的涟漪,空气中氤氲着麦苗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想起温暖的家乡。初夏时节的早上,经过麦地,看到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我瞪大了眼睛——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露珠是秋天的产物.....

二百多天过去,小麦经过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到了成熟期。青青的麦穗、粒粒饱满,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很多次上下班经过时,我都想採一把麦穗,带回家煮煮吃。儿时,每到这样的时候,母亲总会割几镰回家,奶奶有时煮麦穗,有时是把麦穗搓出麦粒煮水喝,有时是埋在将要燃尽的灰里烤熟,吃烤熟的麦穗时,常常弄得手上、嘴上都黑黑的......我喜欢任何一种吃法,喜欢那种香甜的味道。

六月中旬,公司门前的空地上,突然摊晒了很多麦粒,这些麦粒哪来的?周围并没有麦地。但眼前的那片麦子还直挺挺地坚守着。我看那麦叶已经干枯,麦芒也像发起抗议一样,不安分地扎煞起来,我觉得收割的时候到了。想起小时候割麦子的情景,这么大片麦地,得用多少人工才能一天收完?承包人像考验我的耐心一样,迟迟没有现身。

某天,我下班时,惊奇地发现,早上还好好的麦子不见了,目之所及是一片开阔的土地,门前多了正在晾晒的麦粒。问门卫,咋收的这么快?门卫回答,收割机进地,很快就完成了。问咋脱的粒,说收割机直接脱粒了。麦秸呢?麦秸粉碎后留在地里了。人工收割时,割了麦子会留下麦茬,现在却是一马平川。我好奇地走到地头,当年割完麦子后总会留下一些麦穗,捡拾麦穗也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我的眼睛仔细地搜寻着,看来看去,也没找到几个麦穗。敢情这机器收割比人工更干净。

麦子脱粒后的第二天早上,我上班时看到庄稼地和马路相隔的人行道上多了一张钢丝床,床上坐着那个年逾六十的女人,我问她:晚上睡在这里吗?她说:嗯,收了麦子,得看着。

大约三天左右,晾晒的麦子被收走了,门前的道路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空出来的地,不久又种上了玉米。玉米长到一人高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的地里总有一些草,我常常不顾玉米叶划拉我的脸,兴冲冲地钻进地里去拔草,天气那么热,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我的衣衫被汗水湿透,脸上因为用拔草的手擦汗而汗一道泥一道,可我看到那些草时,心里充满了欢乐,有了这些草,家里的猪又能安稳一阵子了。而且,那时的我已经有了好胜心,我不能容许自己篮子里的草比同伴们少。

那次当我挎着满满一篮子草回家后,奶奶心疼地说,看看你的脸上,像小鬼一样。奶奶接着说,我给你猜个谜语吧,知道夏天哪里最凉快吗?我摇了摇头,奶奶说:厨房门口,玉米地头。我一听,奶奶说的真对啊,一下对奶奶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在玉米地头向里张望,地里,并没有那么一撮一撮的草。

嫩玉米长成时,我的心又一次被挑动:多年来,我对嫩玉米的热情从没减少过,看到那饱满的嫩玉米,我仿佛看到玉米煮熟掀开锅盖时那飘着香味的腾腾热气,那时我总是不等锅里热气冒完就伸手捉出一个,放在嘴边,一边打着呵呵一边啃,真香啊。

很长一段日子,那些玉米都没人打理,我很盼望此时能看到玉米的主人,那样我可以买几个嫩玉米吃。可他们总也不来,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嫩玉米一天天变老,惋惜的心情更像看着一个人老去。终于,那些玉米秸和叶开始变黄,玉米已经熟透了。

九月底的一天,我上班路过玉米地时,看到一个机器霸道地在地里行走,所到之处像被理发推子推过的头一样,干干净净,根毛全无。我快速走过去,问跟在机器身边的人,这是咋操作的?回答:机器掰下的玉米经机器脱皮后出来,秸秆粉碎。大约半天时间,地里的玉米被脱光后晾在了马路上,那片土地像刚分娩的母亲一样又一下进入了松弛状态。

国庆假期结束后,勤快的承包人又在地里扶起田垄,种上了小麦。看到承包人开动机器灌溉土地时,我仿佛听到了麦种欢快的喝水声:咕嘟咕嘟。饱含承包人全家希望的麦种啊,你快发芽、长大吧,我会慢慢见证你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这神奇的土地,真是像极了母亲,播下什么种子,就长出什么果实。有了大地母亲的厚养,才有万物的生长,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我是何其有幸,能这么近距离地看着一茬一茬的庄稼长大,这不动声色的一场场农事,弥补了我多年的遗憾:我在农村长到十三岁,没离开过庄稼,也没真正地接触过庄稼。感谢这片土地,让我有机会见证庄稼成长和收获的点点滴滴。

有了机械化设备助力,庄稼的播种、收获过程早已今非昔比,但人们对土地的虔诚一如既往。比如我,虽然不事稼穑,我深深地爱着每一片土地,永远。

一方神奇的土地(青未了门前那块神奇的土地)(1)

作者简介 杨爱武,笔名阿弥。农工民主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青年作协常务副主席,省青年作协会员,《淄博晚报》专栏作家。文章多次在省、市级征文中获奖。出版过散文集《石榴花开》。文章散见于《青岛早报》《北京青年报》《山东画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环境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财经新报》《文学现场十年》《故事会》文摘版《当代文学》《劳动时报》。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