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建设案例分析(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建设案例分析(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本期编辑:黄勇霖据介绍,港珠澳大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结构技术中心,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小试件及大试件仿真模型,并对不同截面形式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我们对它进行正弦波荷载试验,波峰值大约给几十上百吨的力,波谷大约给几吨的力,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荷载试验,最终得出结论。”何伟说,试验进行了半年时间,循环荷载大约进行了三四百万次,“一般的桥梁我们可能就试验200万次,但港珠澳大桥我们大大增加了试验量。”最终,试验结果表明,120年使用寿命没有问题。何伟介绍,通过多种构件试验,设计出新的构造形式,为设计提供了经济合理的技术参数,为大桥节约了3亿元左右的投资。而何伟他们与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进入了统编教材和行业标准,在行业中全面推广。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
7月7日上午,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而设计寿命长达120年的港珠澳大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是在位于德阳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结构技术中心完成的。
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正式贯通。新华社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结构技术中心,一座斜拉桥的模型高高竖立,这是按照设计图纸缩小20倍建造的,正在进行结构受力实验。“就是在这个平台上,5年前,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在这里进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结构技术中心主任何伟称,这个研究项目是受中交规划设计院委托,“我们试验的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是钢桥面板,它具有自重轻、期限承载力大、施工周期短等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会出现疲劳开裂。”
何伟举例子说明,就拿掰钢丝来说,不停地对一段钢丝反复掰,钢丝最终会被掰断。桥面的使用也是这样,经过上百年不计其数的车辆碾压,也会出现疲劳问题,这就是疲劳性能研究。“我们要针对这个疲劳开裂问题进行研究,而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已经超出了行业标准,在当时的教科书、行业规范中都没有。可以说我们是挑战了极限。”何伟说道。
据介绍,港珠澳大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结构技术中心,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小试件及大试件仿真模型,并对不同截面形式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我们对它进行正弦波荷载试验,波峰值大约给几十上百吨的力,波谷大约给几吨的力,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荷载试验,最终得出结论。”何伟说,试验进行了半年时间,循环荷载大约进行了三四百万次,“一般的桥梁我们可能就试验200万次,但港珠澳大桥我们大大增加了试验量。”最终,试验结果表明,120年使用寿命没有问题。何伟介绍,通过多种构件试验,设计出新的构造形式,为设计提供了经济合理的技术参数,为大桥节约了3亿元左右的投资。而何伟他们与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进入了统编教材和行业标准,在行业中全面推广。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随着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贯通,大桥主体工程已实现贯通,大桥建设者们正在为实现2017年底具备通车条件而努力。
本期编辑:黄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