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妈妈给麦兜讲的睡前故事(是麦太的故事啦)
麦兜妈妈给麦兜讲的睡前故事(是麦太的故事啦)在室外,几乎每栋楼和每辆车的外表都附有广告,广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广场的大屏幕,甚至连自动取款机的屏幕,都在传播商业广告。人置身其中,犹如坠入广告的海洋。而在室内,楼层的楼梯和过道都被小广告所覆盖,家庭内部的电视机则夜以继日地不断传播各种广告。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不管白天或是黑夜,广告无处不在且高度密集,港人所赖以生存的每一寸空间都被广告所充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从躲避消费的刺激,缺乏得以理性思考的空间,个人的独立意志被商业广告所剥夺,自然就接受了消费主义的规训。在影片中,麦兜上学、母子出游、火鸡事件和麦兜学艺四个典型事件都体现出了在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中,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在麦兜上学这一事件中,麦太太作为香港家长,希望孩子上一个双语幼儿园,具体表现为她对“幼儿园里老外教英语”的执着。在影片中的城市图景中广告无孔不入地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对大众进行规训。电影真
引子:她就像在横版闯关游戏中输入密令的无敌人物一样以高超姿态又娴熟的姿态穿梭于生活塑造的各种障碍之间,挤地铁、挤超市、和欧巴桑们竞争,快节奏的游戏俨然就是她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上映于2001年的动画电影《麦兜故事》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一部动画作品,主要讲述了麦兜从出生开始的童年故事,影片以千玺年初的香港为故事背景地,配以小猪麦兜可爱的形象,在麦兜和母亲麦太的视角切换中完成对一个香港单亲家庭日常二三事的诉说,本文以麦太的视角解读影片,从社会背景设置、典型事件选取以及母亲形象塑造三方面分析影片对中国式家长的呈现。
社会背景设置:规制化与脸谱化
影片以麦太太临盆开始,从病房延伸出的画面借由“一个盆”的运动扫过香港的上空,画面中荔枝角道、大角嘴道、花园街乐园等地标一一映入观众眼帘,其中包含的细节令人咂舌,从这一维度上来说《麦兜故事》可以称得上以动画形式为21世纪初的香港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地理备忘录。高楼大厦与低矮房屋形成的对比深刻揭露着香港的贫富差距,在俯瞰画面中破败街景则全然被掩盖于摩天大楼之下,在介绍春田花花幼儿园的长镜头中,不断出现塔吊这一意象,塔吊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城市中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城市建筑作为实在空间,其变化也敦促着城市里的人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以现代性为基础形成的现代城市居民所期待着的自我进化。反映到麦太太身上就是她对自己的孩子麦兜所给予的厚望以及为了麦兜成才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相比于用规制化的高楼大厦作为城市底色,影片对于人物脸谱化处理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更是从“人”的角度阐明了城市中的生存逻辑。那个微胖、谢顶、小胡子的中年男人形象成为了幼儿园园长、快餐店老板、电视主持人、师傅等多种形象共用的脸谱。共用脸谱背后所展现的是社会人的同质化倾向,即城市中忙于奔波劳碌的个体在城市中无暇顾及其他人的具体形象,因此索性用一个脸谱化的样貌进行概括。
这种个人层面的社会背景设置在影片中借由麦太太的视角表现为在麦兜年龄不同阶段对孩子寄予的不同期望。麦太太从临盆开始对麦兜的期望由“很聪明念书很棒、很聪明能干、长得帅、福星高照一辈子走运”到“上双语幼儿园”再到“拜师学抢包山”每一项都是为了让麦兜成为一只有出息的猪。因此麦太太独自在医院生产,为麦兜入学奔波,写信给奥组委希望包山能够成为奥运会项目。相比这些明显的行为,麦太太自身的变化在影片中却是被隐匿的,独自分娩的痛苦、长期奔波形成的小粗腿、夜晚对着电子词典一个个翻译单字写信,中国式家长总是竭尽全力想要为孩子的生命历程尽一份力,却忽略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典型事件选取:消费主义横行,家长应该怎么办?
在影片中,麦兜上学、母子出游、火鸡事件和麦兜学艺四个典型事件都体现出了在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中,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在麦兜上学这一事件中,麦太太作为香港家长,希望孩子上一个双语幼儿园,具体表现为她对“幼儿园里老外教英语”的执着。在影片中的城市图景中广告无孔不入地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对大众进行规训。电影真实地再现了香港主要购物区,尤其是油麻地以及九龙旺角的女人街、花园街等,这里楼房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
在室外,几乎每栋楼和每辆车的外表都附有广告,广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广场的大屏幕,甚至连自动取款机的屏幕,都在传播商业广告。人置身其中,犹如坠入广告的海洋。而在室内,楼层的楼梯和过道都被小广告所覆盖,家庭内部的电视机则夜以继日地不断传播各种广告。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不管白天或是黑夜,广告无处不在且高度密集,港人所赖以生存的每一寸空间都被广告所充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从躲避消费的刺激,缺乏得以理性思考的空间,个人的独立意志被商业广告所剥夺,自然就接受了消费主义的规训。
不光是麦太太时刻紧盯着百货商场的打折信息,就连年纪尚小的麦兜也从旅行社的广告里潜移默化地习得了“马尔代夫,坐落于印度洋的世外桃源,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表达。并把去马尔代夫看作自己的梦想,由此牵出了母子出游的情节。当孩子面对消费主义陷阱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时候,作为家长的大人面对孩子的要求,在能力不足以满足的情况下需要做出何种回答,麦太太用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她并没有直接拒绝麦兜,而是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带着孩子完成了梦想中的马尔代夫之行。
面对麦兜想吃火鸡的愿望麦太太尽量满足,虽然后期为了不浪费而餐餐吃火鸡的桥段略显辛酸,但这正是中国式家长共同的境遇,从苦难时代生活过来的家长们很难在一日一变的当下消费语境下寻得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影片中的麦太太似乎总把“钱”、“发财”挂在嘴边,面对麦兜的要求似乎也总是以“发财了再说吧”搪塞过关,相比之前马代之行的巧妙化解,这种做法就显得不那么值得提倡。
母亲形象的塑造:一头晚睡早起的猪
如果说憨憨的麦兜身上尚有一些传统意义上“猪”的影子,那麦太—一名在城市打拼的独身母亲,身上的“猪气”在家庭的压力下被消解的一干二净。俨然一副城市妈妈桑的形象。在影片的最后,长大了的麦兜以人的形象出现,其中的含义除了“脱离当猪活也没关系的童年以后就必须要变成人”之外,也颇具“反异化”的意味。
童年的我们就算按照猪的方式去活也完全没问题,反正长大后都要变回人的。但麦太的人生则完全不同。影片开头有一段以麦太为主角的横版闯关游戏片段,游戏中的麦太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俨然一副女强人的样子。接下来麦太的自述则使用了歌舞剧的处理方式,那头“人群中喊口号最卖力的中年母猪”一直坚信着“星期一到星期七,晚睡早起”、“多劳多得一定行,人穷就要学机灵”等人生信条。连麦兜都觉得“我妈妈真的很厉害,一个女人背起整个世界。”
麦太身上具备一名女性所有的内在优点,她勤劳、坚韧、对生活充满希望,她试图抓住每一次起飞的风口,建立美食网站教人做菜,帮助孩子申请奥运会项目。就是为了早日实现“变富”的目标,其实影片里麦太追寻的变富在当下看来就是对实现自下而上阶级跨越的强烈渴望,这也是每一个市民阶层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作为家长的麦太深谙此道,她深知阶级晋升对自己和孩子的重要性,也正是这样一只天天晚睡早起的猪,成为了万千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
结语
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一部动画作品,《麦兜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香港经济腾飞初期的消费图景,并选择以一个单亲家庭的生活作为切入点来展现身处消费社会中家庭命运之间的相似性与无力感,因此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影片中既有猪猪形象的幼稚可爱,同时又独到地加入了单亲母亲视角下为生活打拼的不易,既保证了视觉层面的可看性又不至于使影片囿于低龄陷阱。因此影片《麦兜故事》从视觉层面来看是小猪麦兜的故事,但从其展现出的对区域文化的独特关怀来看,则更像是以麦太的视角完成了叙事,因此更像是麦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