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歌词大意是: 在网易云音乐里,被点赞最多的一条写着:“沉迷于少数民族音乐那一段”,这段少数民族由来自西双版纳歌手米线演唱,是一首哈尼族歌曲。

即使你不玩抖音,也一定见过这个视频,或听见过这首歌:

如果没听过,可以先听听:

哈尼宝贝南征北战NZBZ - 6415

这首让人忍不住也想一起舞蹈起来的歌曲名叫《哈尼宝贝》,来自国内组合南征北战NZBZ,发行于2012年,近期因“夹腿伸手歪头舞”而爆红网络。

在网易云音乐里,被点赞最多的一条写着:“沉迷于少数民族音乐那一段”,这段少数民族由来自西双版纳歌手米线演唱,是一首哈尼族歌曲。

歌词大意是:

伴随响起吹树叶的旋律

对面山上的哥哥唱着歌

七彩的歌声乘着翅膀飞越云海

女孩们在这边守候 等着男孩来主动表白

两边的人儿 此情可待

只有歌声以及吹树叶的方式 才会让我明白你纯净的爱

改编自哈尼族传统歌谣《阿布阿力来相会》,原曲在这:

阿布阿力来相会阿卡寨

唱出这么欢快歌曲的哈尼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你喝过哈尼族的茶吗?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1)

| 跨国境而居 |

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在中国他们被称为哈尼族,在东南亚则主要被称为阿卡。因为没有本民族文字,该民族文化全靠口耳相传,世代沿袭。据统计,2010年云南省哈尼族人口163万,位居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二。云南省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由于哈尼族聚居区多为山区,他们主要从事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主要生活来源,并经营手工业、畜牧业、狩猎、采集、贸易等。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出的红河哈尼梯田更是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2)

| 与茶为伴 |

作为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哈尼族种茶的历史极为悠久。至今发现的数棵百千年的野生茶王树不断强调着哈尼族地区是茶的发源地和故乡。在云南茶山中,有名的老班章、南糯山、帕沙都是哈尼族聚居的村寨。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3)

至于哈尼人是从何时开始喝茶的,哈尼族聚居区大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远古时候,有个勇敢的爱尼(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小伙子猎获一头豹,他请来寨里人吃肉饮酒。席间,大家尽心跳‘冬八仓’(爱尼人的一种民间舞蹈),直跳到通宵达旦,口干舌燥。主人便煮一锅水给众人解渴。当锅里的水即将涨开时,突然起了大风,屋外的树叶纷纷落下,有几片叶子随风飘进了锅里。大家喝后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比平时好喝,后来便常摘那种树叶泡水喝,继而采种子栽在房前屋后,并取名‘老泼’(茶叶)”。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4)

茶叶出现在哈尼族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解渴、消毒镇痛,茶都是哈尼族不可或缺的物品。在哈尼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广为人知的民歌:“在哈尼的房屋里/没有了火塘就不像家/火塘里没有了冒泡的茶水/就像吃肉没有了盐/稻田少了水/一个男人没有了婆娘”

哈尼族还有一种特别的饮茶方式,叫竹筒茶。要喝竹筒茶时,只需砍下一跟合适的竹,截取其中一节,一端留节一段开口。并将竹内壁上的白末洗去,再往里灌进清水,同时放人适量的茶叶,就可以将准备好的竹筒放入火中烤煮了。大概只需十分钟左右,水涨后也就表示竹筒茶制作完成了。喝竹筒茶不仅感受的到饮茶的舒爽,还伴有阵阵烘烤过竹节的清香,两者合二为一,使人百喝不倦。

哈尼宝贝茶有哪些(听了那么多次哈尼宝贝)(5)

| 能歌善舞 |

《哈尼宝贝》歌曲中跳动的节奏,如同哈尼族人的天性一样欢乐。能歌善舞的基因深深埋在云南少数民族身上。在每年7月,哈尼族的传统春节“嘎汤帕”上,哈尼族总会跳起独具特色的舞蹈,“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葫芦笙舞”等。

到了现代,年轻音乐人在哈尼族的传统音乐中融入各种元素,让传统和新潮碰撞,展现出了别样的生命力。除了《哈尼宝贝》,还有同样好听的哈尼族歌曲:

茶业复兴曾讨论过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回看:茶与民族主义:中国茶文化的叙事困境),覃延佳老师提到:“茶作为联结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个体的一种‘物’,基于世界格局对它进行的讨论,我们才刚刚开始。但是在开启新的旅程之前,起码我们必须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唯有用联结、分享的意识来呈现更具立体性的研究与讨论,而不仅在茶叶文献与当下的仪式实践中展现茶文化,我们才真正展现出一种‘文化自信’与真正的‘文化自觉’。”

歌曲也同样,《哈尼宝贝》火之后,我们看到网络上多了无数二次创作,年轻人穿着汉服在商场快闪,一家人在隔离期间在家比舞。当歌曲被反复使用、传播、创作之后,才真正唱出了云南,有了更丰富的性格,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