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古惑仔都去哪了(古惑仔一部属于80后的经典回忆)
原来的古惑仔都去哪了(古惑仔一部属于80后的经典回忆)它被放在1月25日这个圣诞和农历春节之间的鸡肋档期,结果首映午夜场,就收了一百万。《人在江湖》在上映之初,其实并不被看好。这个从1996年开始已经快20年的组合,难道真的要复活?今天就带你们回忆下这个系列,以及谈谈,它还有没机会重出江湖?《古惑仔》原是一部以三合会为主题的香港漫画,作者为牛佬。
《煎饼侠》结尾,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四人,穿着黑色皮衣,边把玩打火机边慢动作出场。
单就这一幕,足以让所有80后燃烧。
在我的印象里,《古惑仔》跟《大话西游》一样,隔一两年就会被曝将拍新作。
比如这两天,又传出来这样的新闻。
这个从1996年开始已经快20年的组合,难道真的要复活?
今天就带你们回忆下这个系列,以及谈谈,它还有没机会重出江湖?
《古惑仔》原是一部以三合会为主题的香港漫画,作者为牛佬。
《人在江湖》在上映之初,其实并不被看好。
它被放在1月25日这个圣诞和农历春节之间的鸡肋档期,结果首映午夜场,就收了一百万。
据香港媒体人查小欣回忆: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首映在尖东已拆卸的华懋戏院于半夜12时举行。尖东是当年古惑仔的盘踞地之一,当晚当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还有朱永裳到齐,在戏院大堂拍照接受传媒采访时,戏院外围满一班真正的古惑仔,不断大叫“陈浩南!陈浩南!”,气势磅礡。
刘伟强一开始打电话给王晶,问票房时还很忐忑,但当听到对方很大声哇出一百万——就知道成了,“第一天上映我们就开庆功宴,一个星期后我们又开(庆功宴),第二个星期再开。”
这是电影第一次开庆功宴时的珍贵合影。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人在江湖》挤走了当时所有的大片,狂收2100万,成为当时香港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
90年代中期,是港片式微的起点,找到这么一只金公鸡,当然要想方设法榨干它的全部价值。
于是,刘伟强和文隽等人又花了14天不到,赶制出第二集《猛龙过江》。
影片同年3月30日上映,与上一集只相差两个月,这次拿下2200万港币。
要知道,同年港产电影票房达1000万港币以上的,仅有6部。
随后的两年中,刘伟强等人又陆续拍摄了《只手遮天》(1996)、《战无不胜》(1997)和《龙争虎斗》(1998)等几部续作。
可以说,在当时,《古惑仔》就是史诗级IP。
但一口气拍摄这么多部续作,刘伟强其实也算“被逼”的:“当时我想改拍别的,可是老板说,你不拍别人也会拍。明年市面上会有10来部不同导演拍摄的《古惑仔》,而且还很烂。因为怕招牌烂掉,我只好一直拍续集。”
强扭的瓜当然不甜,该系列口碑每况愈下。
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比前一部低: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7.8
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 7.5
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 7.5
97古惑仔战无不胜 7.4
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 7.2
制作也越来越粗糙。
比如第五部《龙争虎斗》,1997年12月上旬拍摄,在1998年农历新年贺岁档期就上映。
拍片速度基本跟今天的综艺电影差不多。
这是唯一一部在农历新年贺岁档期上映的《古惑仔》。
正因如此,故事由江湖厮杀,变为以商业斗争为核心。
可想而知,没人想看不拿西瓜刀的陈浩南,最终票房仅以1280万就草草收场。
到了2000年的第六部《胜者为王》,导演刘伟强和编剧文隽心里都已明白,拍不下去了。
文隽在他的文章“《古惑仔》不再拍续集的真正原因”中说,拍不下去的原因,除了嘉禾公司在1999年把版权卖给美国华纳,而华纳的价钱极不合理,因此《胜者为王》的海报或片头字幕,都没有打上“古惑仔之六”的字样。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回归后的香港电检尺度收紧。
若用“古惑仔”这三个字,一定会评为三级,那表示十八岁以下的观众不能入场,也就是说,少了最主要的拥趸和捧场客,投资方一定不敢冒风险!
除此之外,本人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故事到头了。
陈浩南和山鸡从第一部的小混混,成长为《胜者为王》中的东亚老大,只手遮天。然后呢?
称霸世界?
票房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这部改讲港台日黑帮大联盟,还加入了一大帮台湾演员的《胜者为王》,只收获770万港币的票房。
而在此之后,《古惑仔》剧组正式解散。
虽然在之后十多年间,总有打着《古惑仔》旗号的新作问世,但均难及当年之勇。
比如2012年,王晶监制的新版《古惑仔》。
他表示剧情沿用旧版,要让观众看个过瘾。
新阵容找来罗仲谦演陈浩南、梁烈唯演山鸡、沈震轩演靓坤等。
新闻刚一出,就招来大批网友吐槽。
长发飘飘的陈浩南变成了一个爱秀大胸的猛男:
梁烈唯饰演的山鸡,每天花6个小时到发型屋弄头发:
这样的“奶油靓仔”,难道要靠舞姿去征战江湖?!
影片上映后果然口碑极其糟糕。
豆瓣评分3.8
好于 0% 犯罪片
好于 1% 动作片
没有血性,只有靠色情挽回分数。
片中几乎所有角色都有床戏:
甚至为求感官刺激,还炮制出剖肚皮流出肠子的极端桥段。
但狠不代表血腥,更不是恶心。
单旧版靓坤一个眼神,就甩新版十万八千里。
最后影片在香港上映四天,票房200万,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的辉煌。
血不再热——这才是关键。
就像刘伟强所说,今天让他拍《古惑仔》,他也拍不了。“我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那团火已经弱了,拍《古惑仔》需要一把很热烈的火,否则你拍不了都市的热血和张力,不用砍得血肉模糊、支离破碎,打个火机就有的气势。”
为什么当时《古惑仔》能在一众黑帮片中脱颖而出,成为救市黑马。
就是因为他足够热血,足够纯粹。
无论陈浩南,山鸡这班后生有多肤浅,但他们在弱肉强食的黑帮生态中坚守住兄弟情。
这种由荷尔蒙掀动的造反,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征服年轻的观众。
但成也热血,败也热血。
为了渲染出超凡的友情,电影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美化了黑帮。
它把暴力写成了道义,把黑社会写成江湖传奇。
它教坏小孩。
所以,当年这一批借此成名的演员,导演,在今天的采访中,并不喜欢提及《古惑仔》。
黄秋生曾在做客电台节目时,谈过:“我到内地拍戏的时候,遇上当地的青年,见我就叫我大飞哥,年少时看了古惑仔加入黑社会,很崇拜我,但我看他手指都被砍断了,心里是后悔的。以前拍这种电影,教坏了不少后生仔。”
陈小春也曾经在电视节目满含诚意地道歉:“我们是坏人,我们教坏人,总是带给人负能量。”
一边赔罪,一边给他给自己找下台阶:“但是要记得,我们只是个演员。”
这句话,陈小春说了不止一次。
至于“陈浩南”郑伊健,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悔意。
“当演员是很被动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并不是很想拍《古惑仔》,因为那个形象不是很好,太过现实了,而且起初我以为是要演警察呢。本来是想当歌手,不喜欢拍戏,但没想到《古惑仔》会那么成功。这些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在这里,本人无意谈论《古惑仔》对一代人的影响有多坏。
将青少年叛逆的特点怪罪于一部电影,跟今天骂《小时代》歪曲年轻人价值观的说法一样——某种程度,是我们社会教育的无能。
一部电影就能带坏孩子?
没有《古惑仔》就不会有其他类似电影出现?
但也不可否认,青年是容易模仿与感化的族群。
本人记得当年这片子刚刚流行的时候,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就都有自封的陈浩南,山鸡。
当他们学着电影人物的口气说话时,你能嗅到空气中,被义气与热血煽动起的危险和不安。
可以说,《古惑仔》从一开始就带着“原罪”问世。
其实早在1998年,刘伟强就有试过扭转该系列的价值观。
在拍完《龙争虎斗》后,他炮制了一部《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找来当时未满18岁的谢霆锋、李璨琛等一帮年轻演员出演。
但与正传《龙争虎斗》走完全不同的风格。
正传中,主角总是在被踩之后用力反身而弹。《少年激斗篇》里,陈浩南等几个人物身上多了几分无奈与成长的辛酸。
刘伟强、文隽也试图开始加入一些反江湖的元素,尤其是在楼宇火拼一场戏后加入了注解,来反思江湖到底有何意义。
而2010年,庄文强也执导过一部以古惑仔为题的喜剧片——《飞砂风中转》。
该片主要讲述一群陷入中年危机的“古惑叔”身边发生的故事,由陈小春、郑伊健主演。
这其实是一部解构《古惑仔》的电影,“大哥”不再是威风的代名词,变成了一颗毒药。
甚至让演员吐槽当年的自己:
说白了,这早已不是《古惑仔》的年代了。
就算能过审,也没有演员敢拍。
就算拍得跟当年一模一样,也找不到它的观众。
今天的年轻人有他们今天的精神偶像。
而昨天的年轻人,早已从热血沸腾的古惑仔,变成了勤奋养家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