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为了扳回劣势,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推出《第五交响曲》,总谱附有前言“一位苏联艺术家面对公正批评的反应”。全曲形式古典,和声透明,哲学内涵乐观(由冲突到胜利的神化)。不过根据其好友罗斯托波维奇的说法,终曲乐章的意境其实是:有人一边用鞭子抽打你一边命令你:“你的任务是欢乐!”而你也站起来喃喃的说:“我的任务是欢乐!”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根据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家列斯科夫(Leskov)原著所写的歌剧《麦金斯柯(Mtzensk)的麦克白夫人》,描写沙皇治下一位商人家里通奸、谋杀、自杀的故事,其中一段间奏曲使用长号滑稽音隐喻卧室内幕后的通奸场面。这个作品艺术成就极高,然而当局传声筒《真理报》(Pravda)却发文进行猛烈抨击,认为肖斯塔科维奇采用西方颓废风格侮辱本国人民。当时俄国音乐界弥漫着“音乐不只要温暖音乐厅里的人,还有顾及街头、田间的人民”这类思想。肖斯塔科维奇警觉时局不妙,赶紧撤回正要出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1)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二十世三十年代,苏联当局进行大清洗。恐慌的民众纷纷销毁私人记录,只留脑海中的回忆。没有回忆的人生会变成行尸走肉,只记得集权所言的人亦然。真诚的艺术家因此陷入人格分裂,一方面要应对极权文化监管;一方面要表达自己内心,心灵煎熬之苦,非身临其境者无法体会。

肖斯塔科维奇是生活在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不久,土生土长的苏联音乐家,第一个受到国际乐团肯定的苏联作曲大师。他将锥心泣血的回忆隐藏在部分作品中,所以他说,“研究我的音乐,你能找到我作为一个人和艺术家的全部真相。”

如今,不论是肖斯塔科维奇自己还是所属国家都已“俱往矣”,不晓得是否有人会在回忆之间去重塑公平的历史;还是主张向前看,不愿回头那段当年的黑暗。无论如何,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都是二十世纪那段悲哀过往最好的胶片回放。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2)

早年生活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出生在圣彼得堡。父亲是化学工程师,爱好音乐,歌唱得很棒;母亲曾在音乐院修课,是职业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九岁起由母亲启蒙学习钢琴,十岁在彼得格勒(Petrograd)音乐院长格拉基诺夫面前视奏,因而得以入学主修钢琴及作曲。当时正逢俄国十月革命过渡时期,饥荒与疾病造成大量民众伤亡,年轻的肖斯塔科维奇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还得劳烦院长向文化大臣争取额外配额的口粮。

肖斯塔科维奇分别在1923年和1925年完成钢琴和作曲课程。1930年左右,他曾以钢琴家身份演出自己的作品——直到晚年(1974年)接受采访时,他仍以当年独奏家身份而感到骄傲。《第一号交响曲》完成于十八岁,被当作毕业论文发表,全曲流畅且深富个性,洋溢年轻活力,表情范围宽广,可谓结合早熟创作以及传统技法的前瞻之作,斯托克斯基和托斯卡尼尼都曾指挥演奏过,作曲家因此备受关注。192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肖斯塔科维奇写了附带合唱的《第二交响曲》(子题:献给十月),由于当时他正陷入实验性音乐语法和俄国本土语法的困扰,此作并非十分成功。

在《第三交响曲》之前,他先完成歌剧《鼻子》——某政府官员的鼻子突然消失的古怪故事;以及芭蕾舞音乐《黄金年代》,后者嘲讽日内瓦的限武条约。《第三交响曲》标题是“五月一日”,终曲乐章用合唱向国际劳动节致敬。尽管如此,当局并不认同这部作品,认为徒具无产阶级团结的形式。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3)

面对批判

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根据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家列斯科夫(Leskov)原著所写的歌剧《麦金斯柯(Mtzensk)的麦克白夫人》,描写沙皇治下一位商人家里通奸、谋杀、自杀的故事,其中一段间奏曲使用长号滑稽音隐喻卧室内幕后的通奸场面。这个作品艺术成就极高,然而当局传声筒《真理报》(Pravda)却发文进行猛烈抨击,认为肖斯塔科维奇采用西方颓废风格侮辱本国人民。当时俄国音乐界弥漫着“音乐不只要温暖音乐厅里的人,还有顾及街头、田间的人民”这类思想。肖斯塔科维奇警觉时局不妙,赶紧撤回正要出版的《第四交响曲》,使得这部作品结构以及情感都颇具创意的作品直到1961年才重新面世。(《第四交响曲》里可以听到肖斯塔科维奇对马勒的敬仰,法国号用了八支,打击乐洋洋大观,结尾具有《大地之歌》的意境。)

为了扳回劣势,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推出《第五交响曲》,总谱附有前言“一位苏联艺术家面对公正批评的反应”。全曲形式古典,和声透明,哲学内涵乐观(由冲突到胜利的神化)。不过根据其好友罗斯托波维奇的说法,终曲乐章的意境其实是:有人一边用鞭子抽打你一边命令你:“你的任务是欢乐!”而你也站起来喃喃的说:“我的任务是欢乐!”

两年之后肖斯塔科维奇推出《第六交响曲》,大胆包括了三个互不相干的交响练习曲,似乎在描写人生的各种不同面貌,就像莎翁的悲剧:善良与邪恶、美与丑、高贵与低俗、生与死,都比邻而居。1940年,肖斯塔科维奇以《钢琴五重奏》获得斯大林奖。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4)

围城

1941年,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前后两年半)。肖斯塔科维奇因视力不足无法上前线,被派到消防队服役;后来撤到临时首都古比雪夫(Kuibishev),他就在那里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他自述,“这是关于我们的新时代、人民、圣战、胜利的交响曲,献给列宁格勒这座城市。”全曲十分写实,用机械式进行曲处理纳粹主题,先升腾到相当罪恶的噪音,最后却被胜利的俄国歌曲击败成为悲怆的鼓声。人类命运及悲剧、俄国人民的韧性,还有忍受苦难的能力都呈现的极为动人。

1942年,肖斯塔科维奇奉命携全家(妻子、一儿一女)撤离危城,赴首都莫斯科避难。他在当地的音乐院教作曲。1943年,当战争进入高潮时期,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完成《第八交响曲》,乐念苦涩悲观,结尾轻瓢安静,与之前的作品大相径庭。有学者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要突显政治体制下生存的可怕悲剧。后来,他的儿子马克辛解释,肖斯塔科维奇关于战争的音乐应采用更广视角来审视,他的创作中心是全人类。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5)

再度被批

1945年,二战结束,当普罗大众都沉浸在胜利欢腾的气氛中时,肖斯塔科维奇发表《第九号交响曲》。他试图避免用悲剧来描写人类的高贵,改用喜剧来揭示真理——真理常係荒诞的。此曲音乐透明、清晰的情调主导,愉悦、无忧无虑还夹带着恶作剧的语法,加上结尾空洞的胜利,使得当局大失所望,成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二次被批斗的祸端。

1948年,俄国作曲联盟开会,点名批判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认为他们忘掉了服务人民的责任,提醒他们作品一定能激发斗志,纾解人心。肖斯塔科维奇遂以爱国神剧《森林之歌》(1949)和清唱剧《太阳照耀我们国土》(1953)来回应这次清算。

1953年起,他除了写作浮面应景的乐曲外,也专注写作非常人格化的音乐,《第十号交响曲》就是例证。此曲使用他名字的音乐字母组合DSCH(可视为德文音乐符号——D/降E/C/B)当动机,早年作品隐喻暗流与深沉心灵追寻都强有力地浮现出来。他趁着斯大林去世,政治气氛放松,夜以继日的狂热创作着。卡巴列夫斯基听过之后说,乐曲里由张力升起的冲突,存在整个世界。捷克作曲家Vaclav Dobias也说,“很少有当代作品能像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一样,反省现代人的哀伤和希望。”很多音乐学者认为,此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最佳代表作。

1954年,肖斯塔科维奇的原配夫人去世,两人的长子马克辛后来投奔西方追寻指挥事业相当成功。1956年,肖斯塔科维奇续弦迎娶女教师Margarta Andreyvna Kainova。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6)

政治题材的艺术品

1957年,肖斯塔科维奇发表《第十一号交响曲》(子题《1905年》)记述沙皇屠杀示威民众的场面,四个乐章分别是:“宫殿广场”、“元月九日”、“永恒追忆”、“警报”,全曲管弦乐配器多姿多彩,为发烧友最爱乐曲之一(此曲曾荣获列宁奖章)。1958年,肖斯塔科维奇出国远游并接受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其实他并不喜欢旅行,自己真正爱的休闲活动是观赏足球比赛。1960年之后,身体状况转差,医生诊断他罹患心脏病。1961年发表《第十二交响曲》(子题:1917),为纪念列宁而创作,全曲乐思稍显粗糙,素材处理也过分夸张。1962年,肖斯塔科维奇又完成《第十三交响曲》(子题:bibi yar),此曲为独唱男低音,男声合唱团以及管弦乐团而作,描写斯大林式极权的野蛮与恐怖。由于第一乐章隐喻纳粹占领基辅时屠杀犹太人,并且警告俄国还有残存的排犹分子,引起当局的不满,赫鲁晓夫曾质问,“为何不提还有很多乌克兰人被屠杀?”肖斯塔科维奇再度陷入被批的洪流。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7)

俱往矣

1969年,肖斯塔科维奇发表谜一样的《第十四交响曲》,为两位独唱者以及室内管弦乐团而作,全曲分十一段,采用罗卡、里而克等人的诗篇,死亡是共同主题。1971年,他完成最后一首神秘的《第十五交响曲》,此曲调性为C大调,但曲中不乏十二音的语法。尤其特别的是:曲中引用了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主题、瓦格纳《女武神》之命运主题和肖斯塔科维奇自己之前作品的主题。他本来想写得欢乐些,但作曲期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曲调愈来愈悲哀。全曲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从生到死的循环。

1972年,肖斯塔科维奇到伦敦皇家节庆厅参加儿子马克辛指挥的《第十五交响曲》英国首演,从包厢向听众致意。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医院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肖斯塔科维奇继承了柴可夫斯基和马勒的传统,又经过同胞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洗礼,以无比坚韧的勇气面对绝望深渊,终于建成了自己独树一格的音乐世界,堪称“最后一个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多样化的个性使他能够同时写出深沉与陈腐的作品,在极权统治之下,维持艺术家的尊严。诚如哈恰图良所说,“肖斯塔科维奇的确是俄国音乐的良心。”

除了十五个交响曲,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肖斯塔科维奇另外也写了十五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七号四重奏》是纪念第一任太太,《第十一号四重奏》则纪念“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手西林斯基。最著名的《第八号四重奏》指明纪念“战争和法西斯主义的受难者”,里面回顾了从前作品的重要主题,音乐签名DSCH再度出现,自传味道甚浓。

这些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曲编撰成肖斯塔科维奇个人以及二十世纪苏联的往事追忆。作曲家因而不朽,时代也在他的音乐里栩栩如生。

肖斯塔科维奇六重奏(俱往矣肖斯塔科维奇)(8)

唱片介绍

初次进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世界,最好由《第五交响曲》开始,这几乎是全世界乐迷的共同轨迹。部分爱乐者如果对纯俄式语法不太习惯,可以先听海丁克的Decca版,他诠释的比较折中,由德奥交响曲一下转变,心理上还能适应。至于最正宗的版本,当然是指挥世界首演的穆拉文斯基(Erato)。

发烧友不能错过的名盘有贝格伦指挥的《第十一交响曲》(EMI),它曾多次入选TAS发烧唱片龙虎榜。伯恩斯坦三十年来首次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所录制的《第一号》和《第七号》交响曲(DG),不但录音发烧,其神经质取向的演奏,很深刻地触及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第十交响曲》推荐卡拉扬(DG)版,看卡皇如何用完美无瑕的合奏完成度将肖斯塔科维奇的最佳作品升华。弦乐四重奏则应先尝试《第八号》,费兹威廉四重奏的Decca版,评价高、录音好。

愿意寻根溯源、更上一层楼的朋友,海丁克指挥的《第十五交响曲》(Decca),罗斯托波维奇指挥的歌剧《Mtsensk的麦克白夫人》(EMI),尼克拉耶娃弹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Hyperion),都是企鹅唱片指南三星戴花的名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