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写千字文的书法家(历代书法家所钟爱的千字文)
古代书写千字文的书法家(历代书法家所钟爱的千字文)▲唐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欧阳询以楷书见长,从这本《千字文》中亦能看出他结构的严谨,以及以险取胜的风格。▲唐代 蒋善进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智永所书《千字文》多达八百余本,目前发现的只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另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敦煌曾经发现有唐代人临摹本,加上日本发现的智永《千字文》,说明他的影响力之广泛。▲唐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命大臣周兴嗣编纂的一部童蒙读物,全篇共计一千字,四字一句对仗工整,内容包括了天体自然、人文义理。此书的原本目的是教授诸位王子启蒙知识,由于梁武帝非常喜爱王羲之书法,因此他又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中取出相关文字描摹刊刻。所以《千字文》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是学习书法的优秀教材。
唐朝时,《千字文》广泛为社会接受,人们从小进入私学便以之为书法摹本进行临摹、习字。许多书法家因《千字文》而成名,一直到晚年仍旧临摹不辍,也流传了许多佳话。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隋代僧人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他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闭门学习书法三十年。相传,“永字八法”可能为智永所创,他把楷书的笔法梳理成为规范,直到现在依然是学习楷书的标准。
▲唐代 蒋善进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智永所书《千字文》多达八百余本,目前发现的只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另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敦煌曾经发现有唐代人临摹本,加上日本发现的智永《千字文》,说明他的影响力之广泛。
▲唐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
欧阳询以楷书见长,从这本《千字文》中亦能看出他结构的严谨,以及以险取胜的风格。
▲唐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
通常我们临习的欧体书法均为碑刻拓本,由于经过自然力的侵袭,文字早已漫漶不清。特别是起笔、收笔和转笔处都显示出圆润的效果。但是墨迹本却是锋芒毕露、棱角分明。这个特点也许会让很多人迷惑,其实墨迹本是本人书法最本真的反映,也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范本。
▲宋徽宗 《草书千字文》局部
宋徽宗书画以稳健、含蓄著称,他显示出宋代文人的儒雅气质。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草书千字文》,为宋徽宗大字狂草所书,笔势奔放流畅、蔚为壮观,可以说与他的风格迥然不同。
这篇《千字文》是宋徽宗四十岁时所书,这时北宋的腐朽统治日益显露,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或许也影响了宋徽宗的心情,所以从他的《千字文》中的狂放中透露出的是内心的不安,还是一种潇洒和豁达,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赵孟頫与他的祖先一样具有艺术天赋,在青年时代便展现出了他超凡的才能。初学书法的人看到赵孟頫的书法都会被他的精妙所折服,他的每个字、每个笔画甚至滴水不漏,似乎完全找不到破绽。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的影响力深远,如果说中国书法他占有半壁江山恐怕不过分,很多人学习书法是从“二王”开始的,再次就是赵孟頫了。赵孟頫说学习书法有两点,一个是外形,另一个是笔法。赵孟頫《千字文》中每个小字都写的精妙,细微处的变化更是丰富,这就是外形的美。但是很多人往往只重视了外形的美,而忽略了他所说的笔法,就是失去了“古意”,落入了恶俗一路。
▲启功《楷书千字文》局部
1970年时值文革,北京师范大学也在搞各种“运动”,启功先生于是自己躲在屋里练习书法。他就以智永的《千字文》为范本刻苦学习,经过长期的耐心练习终于在书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他当时所临的《千字文》被同事索取成为了他们学字的范本。
多年后,他写的《千字文》被刊印出版,启功先生作序:“现在国家特别提出学生要写好中国字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小孩从小热爱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事。”
学习书法不仅要解决怎么写,还要关注写什么的问题。《千字文》被历代书法家所钟爱,毕生都在临习,说明它是学习文化和书法的基本功。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如果能够沉得下心情秉持坚韧的耐力,打下深厚的基础,相信在这条路上一定能够走得更稳健、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