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情歌哪一年发行的(何正权茶山情歌)
茶山情歌哪一年发行的(何正权茶山情歌)眼泪发芽二寸长。打开枕头给郎看,半边苦来半边甜。想郎想得脸焦黄,夜夜睡觉想着郎,
高高山上一丘田,
郎半边来姐半边。
郎的半边种甘蔗,
姐的半边种黄连。
半边苦来半边甜。
想郎想得脸焦黄,
夜夜睡觉想着郎,
打开枕头给郎看,
眼泪发芽二寸长。
床底下挖了个养鱼塘。
01
在没有光盘、没有电视甚至没有书的漫长岁月里,远离同时代文明甚至与世隔绝的大别山民众,怎么接受性启蒙?又怎样对自己的下一代进行性教育呢?
我和老家信阳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经历证实:情歌!
如果说大别山是信阳的脊梁,淮河无疑就是信阳的锦绣腰带。大别山横亘三百里自西向东,把河南和湖北隔开,也成为信阳人温暖富饶的生存家园和文化温床。而淮河,西接秦岭,东流到海,是中国南北自然和地理的过渡带,却以汩汩温情,成就了岸南的鱼米之乡,滋润了信阳人的精神。
相对于北方广袤的大平原,大别山里的居民,生活环境更为封闭。封建教条里的男女授受不亲,中国传统中性教育的缺失,使得民歌中的情歌在发展中不自觉地涉足人性中的性爱。这类歌曲,因为语言浅显直白、挑逗意味浓烈,往往被视为淫秽,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唱。但生命力特别旺盛,一直在民间代代相传。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的老人们,仍然经常向少不更事的孩子传唱其中的代表作品《十八摸》、《玉美郎》、《闯隔帘》等。大山里的孩子由此朦朦胧胧地获悉了男女之间的基本知识。这类歌曲,也因此至今没有灭绝。当地35岁以上的很多在农村长大的男人,仍然记得当初的传唱者眼中迷迷的情色意味。我,最初的音乐艺术启蒙,就是和小伙伴们放牛的时候,听一同放牛的孤老男人哼唱这些。
“歌声就是心声。”商城县文化局局长邹卫平说:“民歌不需要任何投资,张口就可以唱,自娱,也可以娱人。平时说不出口的话,改用歌曲唱出来,更好表达。”
但情歌绝不是色情。更多的情歌反映的,还是当地民众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真挚而纯洁的男女之情的赞美。当时的大众语境,不容许青年男女直率地表白自己的恋情,于是不断有人用更为含蓄、更值得回味的语言和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类情歌比兴铺排、含蓄优美,感染力更强,成为民歌中的精品。
和各地的民歌一样,情歌在信阳民歌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其类别,一是倾诉爱恋之情,表明自己选择爱人的标准,如《小小扇子二面画》:“小小扇子二面画,一边画姐一边郎;郎在一边望着姐,姐在一边望着郎,姻缘只隔纸一张。”二是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如《浑身想郎散了架》:
“浑身想郎散了架,
咬着茶叶咬牙骂;
人要死了有魂在,
真魂来我床底下,
想郎急了跟魂说话。”
三是表达对爱人的怨恨、不满和告诫,代表作有《烧开水拨亮灯》:
“劝我哥莫赌博,
赌博之人真下作,
银钱输光把衣脱;
劝我哥莫喝酒,
酒喝多了要丢丑,
袖子难顾手。”
四是意外承担了性教育重任的偷情类歌曲,民歌研究者们认为:这类歌曲表达了人们反抗封建思想压迫、追求幸福爱情的心声。
不管哪种类别,都表达了大别山的女人对待爱情的特点:大胆、热烈、主动。固始县、商城县乃至罗山、信阳河区毛尖主产地的整个大别山区,女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风情。
02
不到大别山,不知道茶多;不进茶乡,不知歌多。“茶山的路彩云铺,茶叶满篓歌满篓;茶山为啥茶歌多,采茶的姑娘十八九,个个姑娘是歌手。”被当地人称为原生态民歌手的孙基秀说,“我的很多歌,都是年轻时从茶乡学的。”
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山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茶。采茶很辛苦,封建农耕社会以家庭为作业单位,更多的时候,一片茶山上,只有寥寥几个人。面对沉默的茶山,采茶妹子和媳妇为了不让自己的嘴巴闭臭,为了驱赶寂寞,会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引吭高歌。而她们所唱的,主要就是表现儿女情长的东西。
白天采茶,夜晚要及时炒制,否则茶叶出“汗”,就会发酵坏掉。炒茶人只好连夜奋战,困急了,就吼上几个曲子,解闷解乏。“炒茶之人好寒心,炭火烤来烟火熏;熬到五更鸡子叫,头难抬来眼难睁,双腿灌铅重千斤。”这首茶歌,就是最好的写照。
老一辈的茶农回忆:当时茶乡有个说法——茶山学会《虞美郎》,带走茶姑拜花堂;茶山学会《闯隔帘》,娶个茶姑不要钱。
《虞美郎》和《闯隔帘》都是大别山流行广泛的叙事歌谣,有简单的人物,有故事情节,情意绵绵,引人入胜。茶农们夜晚炒茶时一曲接一曲地唱,有时合唱,自娱娱人,也常常吸引不少姑娘媳妇来倾听。嗓音优美的帅小伙,往往就凭借这些茶歌打动茶妹子的芳心,连彩礼都不用掏,就把茶妹子带回家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学者们认为《采萍》、《行露》、《有梅》等14篇系江淮地区的民歌。信阳的民歌研究者认为其实也是信阳一带的民歌。《摽有梅》记录的民风民俗,似乎就是信阳当代民风的“祖母”——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什么意思?大龄女青年看见树上的梅子纷纷掉落,触景生情,急于找婆家。闻一多则指出这首诗是写在一次“大龄男女青年联欢会”上,某大龄女青年抛梅子择婿未果的焦虑心情。
毛序在评价《摽有梅》时,引经据典,说此诗“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是当时的基本国策。古代医疗条件差,人口死亡率高,拥有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评定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周礼·媒氏》规定男女婚配的最大年限是男30岁,女20岁。《国语·越语》里说,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国家强令男子在30岁以前、女子在20岁以前解决婚姻问题,进行人口生产。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政府就出面进行配给。具体办法就是组织带有文艺联欢色彩的集会,让适龄男女投木瓜(卫国)、赠芍药(郑国)、采梅子(楚国),载歌载舞,像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那时候男女表情达意的歌曲,流传下来,也许就是民歌的“祖奶奶”。
信阳茶乡春季的男女对歌,是否继承了千年以前祖先的遗风,现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不仅在同一地点——大别山绵绵山脉上演出,而且目的相同——男女青年以歌为媒,挑选自己的意中人,或者向意中人传情。
信阳毛尖茶,和梅子、木瓜一样,成为爱情的载体:采茶妹子将雀舌一样的新芽用嘴咬下来,噙在口里,放进胸前的抹兜里,毛尖嫩芽吸取姑娘的体香,炒制后格外馥郁芬芳,谓之“女儿茶”。姑娘将此茶在新婚之夜精心沏泡,随芳心一起,献给爱人……
03
大别山的情歌,谁唱得最好?在商城县文化局,孙基秀用地地道道的商城方言唱一曲《手扶栏杆》,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听得满座人如醉如痴。
孙基秀歌罢,说:“听说信阳市全国著名的乡土诗人陈有才老师,才是真正的大别山情歌王子。他呀,肚子里有3500多首信阳民歌,一张口就是火辣辣的地道情歌。”
陈有才是我大学毕业后回信阳市认识的第一个人。举目无亲,我把他当做亲人。此后多年,我们亦师亦友,关系良好。
陈有才是固始县人,大别山无处不在的民歌歌声,自小滋润着他。童年时代,民歌是他最好的精神食粮,耳濡目染,他已经和同伴们学会了不少。七岁的时候,父亲交给他一杆放牛鞭,他和同伴把牛赶上山后,最刺激的游戏,就是赛歌。少年的游戏,成就了他的一生,10多年后的1965年,他带着山歌从大别山走进首都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朱德、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得到周扬、胡耀邦等的热情鼓励。随后,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与著名民歌手殷光兰、姜秀珍等同台演出,现场直播。这个操着固始方言的信阳民歌手,因此走向全国。
1960年,陈有才考上大学,积极地创作新民歌,因为遭到极“左”路线的迫害,不得不辍学回乡劳动。回到家乡后,他一头扎进民歌的海洋里,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搜集了3500多首当地民歌。这些民歌中,绝大部分是情意浓烈的情歌。无意中,他成了信阳民歌最早的“抢救者”之一。
3500多首民歌烂熟于心,使陈有才成了张口就是歌的熟练民歌手。他借鉴民歌创作的大量新民歌,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团中央的重视。陈有才进一步吸取民歌营养,融会当代诗歌,把信阳民歌的五句模式,发展为自由体的民歌体新诗,文学评论界誉之为:继李季、阮竞章之后,不可多得的民歌体新诗人。
在1996年的第二届黄河笔会上,陈有才一曲《想郎想得脸焦黄》和一曲《高高山上一丘田》,让来自黄河流域8个省区的诗人、作家们举座叫好,“情歌王子”之称从此叫响。
信阳唱民歌的人很多,但把民歌作为语言文学艺术发扬光大的,唯有陈有才。他同时代和他身后,汲取信阳民歌营养成长的诗人有一个庞大的群落,被文坛称为信阳诗歌方阵,但再没有人选择用民歌体“说话”。
04
10年前的那届黄河笔会,唱响了信阳民歌后,来自陕西的诗人、作家邀请陈有才演唱一首陕北民歌。陈有才略一沉吟,唱了首《拉手手亲口口》——
你要拉我的手手,
我要亲你的口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二人旮旯旯地走。
高亢、嘹亮的嗓音,韵味十足的陕北风味,让唱惯了“信天游”的陕西省作协的诗人们心服口服。这首民歌,被陕西省作协当场指定为“会歌”。
在汉民歌里,陕北民歌因为陕北在中国革命中所居的地位,在当代得到特别丰富的营养,也得到很好的发扬。与其相比,信阳民歌在全国民歌中的地位就差得多。我在2007年以大河报首席记者身份采写信阳民歌系列报道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民歌》网上,甚至没有信阳民歌。信阳人自认为民歌资源不如自己的邻居南阳,倒是在该网上占了一席之地,和豫西民歌一起,成为河南省民歌的代表。同时,大别山南麓的荆楚民歌,也在该网上占有一席之地。
“信阳民歌和荆楚民歌、南阳民歌同宗,同时发轫,同一文化源头。只是后来分道扬镳,结合各自的地域特点,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曾任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群立先生说。他认为,对个性鲜明、家族庞大的信阳民歌来说,这显然不公平。
倒是中央电视台,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这片热土,并不断把信阳民歌推介给世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歌。和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相比,信阳民歌明显细腻、温婉。大别山地区都是山区,农民被分割在群山之间,其劳作、生活大都在一条冲谷之间。交通不便,村落稀疏、人口分散,使得当地逐渐形成规模小、出行便利的演唱组;演艺人员每场演出面对的观众不足百人,不需要太大的嗓门。凡此种种,造就了信阳情歌乃至整个信阳民歌的特性:重词轻曲,歌词让人眼花缭乱,曲谱变化不多;曲调不似信天游的大起大落、回肠荡气,却偏重细腻的咏叹回旋。这也恰恰成了信阳情歌的不足。因为这类曲调不容易传唱,所以,今天的信阳,难得有几个年轻人会唱几首祖辈们传唱了千年的当地民歌。
用赵本山忽悠范伟的话说:悲哀啊!
和其他地方的民歌一样,情歌在信阳民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当地民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文/何正权 原载《莽原》
《莽原》2019年第05期
《莽原》2019年05期目录
重温经典
美食家 • 陆文夫|005
评点
《美食家》 : 书写城市文化的范例 • 刘海燕|048
本期推荐
我想把孩子生下来 • 赵大河|054
让心柔软那么一点点(创作谈)• 赵大河|074
小说工坊
中篇
西都不闻故乡的铃铛 • 安庆| 077
坚硬的铁蛋 • 阿丹|094
马耳他的美丽童话 • 冯萍|116
短篇
飞翔的蚂蚁 • 王溱|136
镜中人 • 张雅丽|146
少年西关 • 张立波|153
魔幻笔记 • 王俊义|162
随笔走心
守望老黄河 • 蒋建伟|176
茶山情歌 • 何正权|184
新诗三百
王春平诗选 • 王春平|188
后遗症(组诗)• 段新强|192
洗月亮(组诗)• 许天伦|194
莽原论语
现象观察
关注生活、贴近现实
——对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思考 • 安琪|198
言说
一次点和域的口舌游戏 • 孙青瑜|201
封面(国画)冯杰
封二 封三(国画)白鸽
封底(国画)郑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