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鲁迅先生与萧红的师友情,照亮文坛上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934年,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一首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首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作为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许广平无论从学识.性格还是气质,都属于“女强人”型,在鲁迅先生生前,积极的协助.支持鲁迅先生,为鲁迅先生创作查资料,整理和校对鲁迅先生的初稿,保管鲁迅先生的手稿;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二人在一起整整生活了十年,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广平没有再嫁,她努力地捍卫鲁迅先生,宣传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师生恋,跨越生死界线,“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鲁迅先生生活于跨世纪的中国,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早期留学日本学医,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电影的纪录片影响,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字来改造国人的”劣根性“。回国后,积极的投身到民主革命,

前言:近期,一颗红豆1000元起拍,最终以高达21万的价格成交,引发公众广泛争议。据拍卖方表示,这颗红豆原本是鲁迅先生送给夫人许广平的定情信物。鲁迅和许广平将这颗红豆赠送给了萧红。后来萧红在香港去世,端木蕻良留下作为纪念。但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和萧红纪念馆的负责人出来表明,鲁迅夫妇送萧红红豆这件事无从判断真实性,甚至是子虚乌有。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1)


一颗小小的红豆,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是红豆真正的价值所在,还是名人产生的效应?

红豆的来历还有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汉代闽越国战事吃紧,强征壮丁戍边,一对夫妻新婚不久,男子就被抓走,妻子终日站在村口一棵大树下等待丈夫归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转眼冬去春来,同去的男丁已经归来,而她的丈夫始终不见踪影。朝盼暮望,日夜啼哭,最后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籽子颜色,呈现非常半黑半红之状,晶莹剔透。人们认为这是这位妻子的血泪凝成,把它称为“红豆”,又称它为“相思豆”。

红豆因为被赋予了相思的含义,一直受到中国文人的青睐,在诗词经常出现,从唐代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到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从五代牛希济的“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到清代纳兰性德的“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红豆伴随着诗人的爱与哀愁,怕只怕“此恨拼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特别唐代大诗人王维一首《相思》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意,广为传诵,红豆从此也被人们用于寄托相思,互相定情的信物。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2)

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师生恋,跨越生死界线,“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鲁迅先生生活于跨世纪的中国,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早期留学日本学医,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电影的纪录片影响,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字来改造国人的”劣根性“。回国后,积极的投身到民主革命,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作为自己的笔名,发表文章 《狂人笔记》,1921年,《阿Q正传》发表。鲁迅创作的杂文成为新文学中独特的、极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文体。他留给我们的数百万字的作品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艺术创造力至今还少有人能够超越。毛主席评价道:“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3)

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从师生关系开始,1923年,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许光平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二人第一次接触,但都没留下什么印象。直到1925年3月,在北京学校的学潮以后,许广平对鲁迅先生产生爱慕之情,主动写信向鲁迅先生表白。由于鲁迅先生已经结婚,虽然和夫人朱安没有感情,但总归已有妻室,让鲁迅先生不敢接受许广平的爱。经过许广平两年坚持不懈的追求,鲁迅先生最终对许广平动心,在1927年10月,二人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这年鲁迅先生46岁,许广平29岁,这段相差18岁的爱情,一开始受到很多传统思想人士的诋毁。在流言蜚语面前,许广平勇敢的捍卫着自己与鲁迅先生的爱情,并且在《国民新报》上公开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爱,让鲁迅先生很是感动。

1934年,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一首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首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作为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许广平无论从学识.性格还是气质,都属于“女强人”型,在鲁迅先生生前,积极的协助.支持鲁迅先生,为鲁迅先生创作查资料,整理和校对鲁迅先生的初稿,保管鲁迅先生的手稿;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二人在一起整整生活了十年,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广平没有再嫁,她努力地捍卫鲁迅先生,宣传鲁迅先生。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4)

鲁迅先生与萧红的师友情,照亮文坛上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一个封建地主之家,1933年10月,萧红署名“悄吟”,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在哈尔滨自费出版,在东北引起轰动,受到广泛好评。由于《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的黑暗,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的注意,1934年6月,萧红与萧军二人逃离哈尔滨,到达青岛。在这期间,两人与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与鼓励下,萧红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5)

1934年11月,萧红与萧军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期间,萧红经常到鲁迅先生家做客,向鲁迅先生讨教写作方面的问题。鲁迅先生与许广平不但在文学创作方面指导萧红,还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鲁迅先生还特意向萧红介绍认识了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对萧红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5年12月,由鲁迅先生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的《生死场》以“奴隶从书”之名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引起文坛巨大轰动,反响强烈,萧红一举成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萧红发表《海外的悲悼》等一些文章,用来怀念鲁迅先生。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专门到上海万国公墓拜谒鲁迅先生,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哀思。3月写了《拜墓诗——为鲁迅先生》,于4月23日发表在《文艺》上。萧红在上海还参与了萧军编辑的《鲁迅先生纪念集》的资料收集工作。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6)

1938年11月,萧红产后不久,回到重庆,受邀写下了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鲁迅先生生活散记》.《鲁迅先生生活忆略》等。1940年8月3日,香港文协、青年记者协会香港分会、华人政府文员协会等文艺团体联合在加路连山的孔圣堂召开纪念会,纪念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萧红负责报告鲁迅先生生平事项,纪念会上还演出了萧红到港后写的哑剧《民族魂》。

对于鲁迅与萧红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中说:“鲁迅除了拨出许多时间用来和萧红先生等通讯外,更多设法给他们介绍出版。”及至1936年,萧红与萧军感情破裂,又旧伤复发,这段时间常去鲁迅先生家里,许广平记载道:“此时的萧红,无法摆脱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寓里。”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中谈及鲁迅与萧红.萧军接近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北方来的不甘作奴隶者,而且萧红又具有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性格,因此才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样的感情招待他们。”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7)

萧红与端木蕻良迟来的爱情,在国破家亡中留下遗憾,“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1931年3月,因萧红与汪恩甲有婚约,汪恩甲的大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引发萧红非常不满,因为汪恩甲顾及大哥汪大澄的情面,违心承认是自己解除与萧红的婚约的,使萧红输掉了婚约官司。10月,萧红来到哈尔滨,一个月后,汪恩甲也来到哈尔滨与萧红同居,不久怀孕。时间 飞快,一转眼半年过去,萧红临产期快到了。让萧红万万没想到的是,汪恩甲却在这时选择不辞而别。萧红的第一段感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8)

萧红陷于困境,只得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期间结识了萧军。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哈尔滨市区洪水泛滥,而萧红却无力交付房租,房东不让离开,萧军连夜用一条小船,把萧红接出,送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萧红在医院中生下一名小孩,因无力抚养送于别人,后不幸夭折。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二人同居,开始共同生活,1936年7月,因在感情上出现裂痕,萧红与萧军二人分道扬镳,萧红为了求得解脱,一人东渡日本。1937年1月,萧红回到国内,4月份,与萧军的关系有所好转,但爱情只是曾经,再见已是朋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9月,萧红.萧军撤到武汉,不久,东北籍端木蕻良也来到武汉,与他们同住。在日常接触中,萧红与端木蕻良逐渐产生了感情,不管1938年1月应李公朴的邀请,离开武汉到山西临汾民族大学任教,还是在同年2月,当战事吃紧,临汾处境危险时,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转到西安,二人都结伴而行,不离不弃。在同年4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汉,5月,两人感情成熟,在武汉结婚,萧红开始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三段感情生活。1939年冬,萧红和端木蕻良搬到黄桷树镇上名秉庄;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9)

1941年,萧红被诊断犯有肺结核,1942年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萧红病情日益加重,住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救治,因为医师误诊为喉瘤,手术错动喉管,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日渐虚弱。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次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1月21日,玛丽医院被日军接管,萧红只能被送进红十字会在圣提士反女校设立的临时医院救治,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时年31岁。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10)

31岁的年纪,正值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如此快速的陨落,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红豆生于乱世,长于南国,承载了中国历代文人太多的爱与哀愁。当国破家亡之时,纵然相思入骨,哪里还有容得下一个爱情的地方。纵有太多的不甘,纵有太多的不舍,到最后,“此恨拼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红豆与绿豆的爱情故事(想说爱你不容易)(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