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50%以上,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产业规模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其中年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超过40家。目标到2025年,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OPPO手机生产线。尹宏炜 摄

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渝北区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出炉!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2 4 1”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力争到2035年建成国家级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支柱产业集群和潜力产业集群,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

资料图

目标

到2025年,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

OPPO手机生产线。尹宏炜 摄

产业规模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其中年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超过40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50%以上,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累计突破900亿元。到2025年,全区R&D(研究和开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6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5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达到70%以上。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指数达到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达到65。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实现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及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3)

资料图

重点

基本构建形成“2 4 1”现代工业体系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4)

元创(创隆)集团车门自动化生产线。杨敏 摄

打造2个两千亿级的支柱产业集群

  • 在汽车制造方面,将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化”新趋势,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做优整车制造,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做精核心零部件,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
  • 在电子信息方面,以创新经济走廊和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为载体,依托OPPO、传音、旭硕、翊宝、纬创、仁宝等龙头企业,以产业高端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导向,做大做强智能手机、笔电、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产业,协同全市“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全面建成两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到2025年,电子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

打造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

  • 在先进材料方面,将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以提升材料性能、提高材料附加值为核心,聚焦微纤维玻璃棉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探索发展前沿先进材料,不断提升渝北区先进材料产业实力,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打造200亿级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 在智能装备方面,以提升渝北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产品价值链高端化为目标,依托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与综合集成,不断创新“产品 服务”商业模式,推进工业机器人、高端交通装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打造200亿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 在消费品方面,把握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以绿色、健康、高端为主攻方向,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特色时装、智能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300亿级的消费品产业集群;
  • 在智慧建筑方面,以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坚持外地引进与本地培育并重,大力引进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科学布局产业基地,打造集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和部品部件生产、展示、集散、服务、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建成中国(西部)领先的千亿级综合性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区,打造300亿级的智慧建筑产业集群。

打造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

  • 在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领域方面,以通机制造、电线电缆、医药器械、军民融合等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掘亮点企业,引导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做精做优产品,力争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到2026年,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小巨人企业5家。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5)

高竹新区。许可 摄

布局

形成“两大开发平台、两大自主园区、两大拓展片区”产业格局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6)

资料图

两大开发平台:两江新区直管区、高竹新区。其中,两江新区直管区包含原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龙兴工业园三部分,主要布局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和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高竹新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轻量化材料等产业。

两大自主园区:空港园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其中,空港园区具体包含空港工业园、创新经济走廊、城市更新公司三部分,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临空智能终端、航空制造与服务业、临空物流、现代建筑业、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汽车核心零部件,食品加工、高端服装、智能家具、汽车维修、汽车零配件、汽车后市场、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主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等产业。

两大拓展片区:御临片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中,御临片区紧邻龙盛工业园区,片区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先进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布局健康食材精深加工、功能食品生物制造、康养食疗科技服务业等产业。

来源:渝北发布

记者:杨 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