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1)

施琅:忠奸随时势,此时非彼时

历史有时候真的是很捉弄人,此一时彼一时的说不清楚,想那郑成功在进攻南京失败后,为避开清军的追击,寻求一块立足之地去了台湾,赶走了岛上人数不多的荷兰人后,于是便被冠之以民族英雄。幸运的是没多久离世,如果多活几年,同清廷对抗,是不是又要被说成分裂祖国的元凶?

我在此并没有想贬低这延平郡王的意思,只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当时他攻下南京,断然不会去作这收复台湾的千秋伟业。这对他来说这是幸事,对国家来说更是不世之功。但作为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总觉得他在我心中的分量,远不如那些现在鲜为人知的,如陈子龙,张苍水这些真正的民族英雄的含金量高。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2)

又比如今天要说的施琅,他在国人心中无疑也属民族英雄,道理很简单,也是因为帮助清人,或者叫为国家收复了台湾,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嘛。但其实往深处想一想,他同洪承畴干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投降新主打旧主,但洪承畴是铁板钉钉的大汉奸,连清廷都将其列在《贰臣传》中,而施琅却是民族英雄,每每这一比较,我都有些替洪大人打抱不平了。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曾历任清军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职,康熙年间同姚启圣一起攻取台湾,继而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去世后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3)

“当年没有施琅,康熙台湾是收不回来的”,这是现在人们的共识。在收复台湾,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乃大功一件的基础上,对施琅本人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主要是对他究竟是“平台英雄”,还是“反复小人”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纠结不清,至今也没个结论,但官方是将他作为英雄来看待的。

他两降清军,三叛故主,从个人经历来看,比洪承畴要复杂得多,他此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帮清廷拿下了台湾,对今日之中华来看,此功永垂青史,实乃不世之功。仅此一点,足以让他在中华民族英雄之林立足,永享国人之尊敬。

在影视剧《施琅大将军》中,他肯定是作为一正面形象来歌之颂之的,他外号“海霹雳”,精于海战,是一位文武兼备,广受赞誉的大英雄,在民间是足以与郑成功齐肩的大英雄。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4)

他原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在清兵南下之时,随郑芝龙一起投降了清朝,但郑成功耻于父亲的行径,与父亲决裂,率兵继续抗清。并不断地游说施琅,邀请他共同加入抗清义军。于是,他离开清军,参加了郑成功的抗清部队。

可惜地是后来他同郑成功发生矛盾,郑一怒之下杀了他一家,于是他再次投靠了清廷,并从此同郑成功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也是被后世说成他力主攻台,是公报私仇的理由之来源,即所谓“无非酬国恩而报雪仇恨”。

在施琅的一再努力下,台湾终于收复了,过程就不细述了,反正施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无疑的。但收复后,在当时康熙和朝上众臣看来,台湾一弹丸之地,除了全国统一的名义外,并无实际价值;而就海防来说,明清一直实行海禁,继续执行下去就是了。一度还曾经想将岛上居民全部内迁,将台湾作为空岛废弃。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5)

但施琅是对台湾的重要性是有着深刻理解的,他上《陈台湾弃留利害疏》,陈述利害,力劝康熙帝废止实行多年的“迁界禁海”令,还地于民,让海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恢复遭到战事破坏的经济。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免除了千万百姓迁徙之苦,为日后海峡两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此可以说,施琅不仅有“复”台之功,更有“护”台之功,可谓功在千秋。

在攻下台湾后,施琅更有一件足以让后世国人思之扼腕的未竟之事,那就是他向康熙密奏,乘势一举攻下日本,但未获康熙同意作罢,如果此行能成,何来今日之钓鱼岛之争。

至于为何康熙不同意攻打日本,后世总结理由有三:一是当时日本臣服于清朝,还经常送礼物对清朝示好,师出无名;二是日本弹丸之地,乃化外野蛮人,攻打要花银子,占领以后还要派人管辖,太费事,一句话,不值;再有就是当时新疆的葛尓丹叛乱才让康熙头疼,他要集中兵力和财力对付西北之患。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6)

当然,还有个想说未说的心思,清初之时,清廷对汉人是严加防范,那三藩之事弄得康熙已是头大。施琅掌握大清几乎全部水师精锐,一旦攻下日本,会不会又成为新的割据势力,这谁也不敢担保。想这施将军“三姓”“贰臣”的,还是少找麻烦为好。以上原因加在一起,使日本在不知不觉中躲过了一劫。

我经常在想象,当时大清正处上升期,国力远在日本之上,这日本长期就是大陆海患不靖的重要原因。可幸运的是,在清初之际,这日本是出奇地老实,对大陆恭敬有加,如果大清能按施琅的建议,在复台之后,挟士气高涨之势,顺道将这日本一并笑纳了,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现在黑施琅的文章也是多多,有些观点激进的甚至将其抹得是一无是处,其实我觉得,就人品来说,施琅确是很有些问题,就私德来说,至少我觉得同那人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洪承畴相比就相差很远。人们在说他公报私仇之时,其中为收复和保全他在台湾庞大的财产和封地怕也是不争之实,加上他后来在治台方面的一些作为,很容易招致后人的诟病。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7)

如他规定赴台之人不许携带家眷,这一奇葩政策的目的是不让去台湾的人在那里扎根,后来竟招致台湾妇女奇缺;另外,他不仅收回原来的土地,还大量侵占良田,名曰“施侯租田园”,收“施侯大租”,这些不得不让人对其人品有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尽管康熙帝对他复台之功多有赞誉,但在对他本人的评价却是:“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由此,我们也能窥见出时人对施琅在人品方面欠缺的诸多不满。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8)

在中国历代,汉奸是屡见不鲜的,而在国人骨子里面,亦时常为自己找各种理由来作托辞。我们在赞赏忠贞不二的英烈之时,也常常将那“识时务者为俊杰”或者“良禽择木而栖”挂在嘴边,美其名曰“顺应时代潮流”。所以,现在你硬要说这施琅是“三姓家奴”,是“贰臣”,但只要承认这“复台”之功,想黑也黑不到哪儿去的,毕竟,同洪承畴相比,此一时彼一时也,不以私德论英雄嘛。

施琅是幸运的,出于对宣传“统一中国”的考虑,官方是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来正面宣传他的,对他身上反映出的多面性的色彩,则鲜有着墨,谨慎避之。而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施琅给我们也是很正面的形象。但不管如何评价,应该都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已,比如现在的台湾和大陆,在对他的评价上就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哈。

洪承畴怎么败的投降的(都是帮着新主打旧主)(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