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最新消息(风云浙商面对面)
浙江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最新消息(风云浙商面对面)“ABC区这里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国际时尚中心。国际时尚中心目前是22个国际一类品牌,然后把国内做的很好的一些品牌放在后面。我们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孵化基地,我们这里就是想人家做一个地方,就像不出国门买遍全球,足不出户看遍全球。想想做到这么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这么一个邮购小镇。从农田变成5A级景区,完全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双手打造出来,这个是我的一个梦想!”陈坚:“德国小镇现在是我们请了原来打造横店澳门街香港街的这批老艺术家在打造,然后把它打造成真正能身临其境的一种体验式小镇。三楼是宾馆,二楼是餐馆,一楼是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等于是把这种体验式消费打造得很好,并且我们这个场景打造出来之后,这个完全不需要布景就可以直接拍电影,现在也已经有几部片在等着我们。”陈坚:“德国小镇里边没有,如果不显出德国的文化跟艺术,我觉得它是有缺陷的。”陈坚介绍,从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上他购买了当时中国馆里
他曾经远渡重洋,从零起步,在葡萄牙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如今他回归祖国,在浙沪交界的荒地上打造亚洲最大的进口商品城。在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之间,他又有怎样的商业感悟?风云浙商面对面专访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董事长陈坚,一起听他讲述30年商海历练的浮浮沉沉。
陈坚:那个时候确实是生意很好,每天一到晚上数钱是最累的活。我们这里就是想人家做到怎么样,一个地方,就像,不出国门买遍全球,足不出户看遍全球。做出口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公国,做进口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扬眉吐气。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风云浙商面对面,今天我们面对面专访的嘉宾是风云浙商陈坚。2009年他从葡萄牙回归故乡投资在浙沪交界的平湖,打造了亚洲最大的进口商品城,最近他一手打造的进口商品城有了不一样的产品。是什么呢?我们先通过一条新闻来了解一下。
“它是一个组合式的交响乐了。一个滚筒就能演十首曲子,我们以前从来没看到过,后来问了很多人也都没见过!走过花园,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听着机械演奏,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一个大房子里,在这个800平米的家里餐厅卧室厨房书房样样俱全,一共有4000多件藏品,几乎都是来自德国,他们有至少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这就是风云浙商城间打造的一个沉浸式体验式的博物馆,因为我们其他地方都是以商业为主! ”
陈坚:“德国小镇里边没有,如果不显出德国的文化跟艺术,我觉得它是有缺陷的。”
陈坚介绍,从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上他购买了当时中国馆里大部分的物件以后就喜欢上了收藏,20年来欧洲各国都有他收藏的足迹,收藏也成为了他的第二职业,他就是一个保险箱。“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平时一件一件收过来的,如果不好玩我就不会收了”。在陈坚的规划中,未来在进口商品城所属的平湖国际游购小镇上将有各种各样专业的博物馆,让来自全国的游客在这里能够不出国门买遍全球,足不出户看遍全球,在满足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
主持人:在陈坚的规划中,目前我们看到的沉浸式体验式的家居博物馆,以及接下来将要打造的多个体验式博物馆,都将植入到以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为主体的平湖国际游购小镇当中,成为小镇丰富游客体验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那么对于整个邮购小镇的整体规划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陈坚的描绘。
陈坚:“德国小镇现在是我们请了原来打造横店澳门街香港街的这批老艺术家在打造,然后把它打造成真正能身临其境的一种体验式小镇。三楼是宾馆,二楼是餐馆,一楼是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等于是把这种体验式消费打造得很好,并且我们这个场景打造出来之后,这个完全不需要布景就可以直接拍电影,现在也已经有几部片在等着我们。”
“ABC区这里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国际时尚中心。国际时尚中心目前是22个国际一类品牌,然后把国内做的很好的一些品牌放在后面。我们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孵化基地,我们这里就是想人家做一个地方,就像不出国门买遍全球,足不出户看遍全球。想想做到这么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这么一个邮购小镇。从农田变成5A级景区,完全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双手打造出来,这个是我的一个梦想!”
主持人:追逐梦想其实一直深埋在陈坚的心中,不管是现在对于打造平湖游购小镇的终极追求,还是30多年前为了更好的工作,亦或是出国闯荡证明自己!
陈坚:“当历史的年轮转回到1981年还未满20岁的小伙子城监高考差几分没有能够进入大学,却有幸被招干进了银行工作进银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是很激动,为什么激动?好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家跟人家不一样,爷爷是地主,爸爸是右派,反革命,到了78年才平反。平反了之后,虽然参加高考差几分,但是差几分的人就直接进银行了,当时第一届浙江省人民银行招干我们就进去了。”
“进去以后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一个是社会地位改变了。另外一个是人生看到目标了,我们属于招干招进来,所以那个时候也很激动,也是非常努力的去工作。那时候的温州正是草根经济野蛮生长的年代,蓬勃发展的创业热潮也影响着在银行上班的陈坚。他在完成工作之余,也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不过与他的温州老乡投身传统制造业不同的是,成精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很有创新性。在银行待了78年之后,我就觉得我身上好像有创业的这种基因在。”
“我在88年就看书的时候就发现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人把新生幼儿的脚做成脚模,卖给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一辈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接触人间的第一个脚是怎么样的,然后是非常有意义价值,我本来也想做这个,结果,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生产工艺达不到,后来我就把它变成一个叫宝宝出生纪念币,用拼音敲出他的名字,用数字敲出他的出生年月日,然后很多人都买了,因为这个也是一辈子就唯一一次有机会买到的,并且一辈子不会忘记自己是哪一天哪一月及是几点几分生的!”
“因为我自己就碰到我妈妈说不知道是哪个时间生的,那么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清楚地记录他的出生的日期准确的日期,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蛮有创新的想法。所以我就把这个做出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一个小宝宝出生纪念币,就给我挣了十几万块钱,175000块钱。觉得这个钱只要动脑筋多学习挣钱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看到下海的人,后来遭到全家的反对,“就你的职位是最好的,你干嘛要下海?”后来就协商出国。他们说可以,所以我只有一条路,我只能出国,后来就到国外去了。”
主持人:1988年,办理了停薪留职的陈坚正式离开单位,但他并没有着急着下海出国,而是去了北京。陈坚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学习英语和国际贸易之后,他开启了他长达20年的海外闯荡生涯。不过他的海外目的地不是温州人出国首选的欧洲,而是澳大利亚。
陈坚:“我当时已经在北京学了一年的英语,比一般的中国出去的留学生的英语已经要好的多了,因为我自己也蛮努力在学。到了澳大利亚之后,基本的沟通已经都没问题。”
“一个20万人的小城市,我有个同学在澳大利亚,已经他比我早一年去了。然后大家聊一下,他说去鬼地方干嘛?去那个地太远了,太偏了,你干脆就呆在溪里算了。所以说我是一个没见过学校的。还不仅是没见过学校,一天都没去过学校,直接就去工作了,去打工了。刚开始就做餐馆,也做过农场,去割芦笋,什么都做过。后来慢慢坐到西城的二厨,然后这个做了一年差一个礼拜,我就去匈牙利了。”
主持人:从澳大利亚到匈牙利、荷兰再到葡萄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陈坚带着家人辗转多个国家,最终在1992年拿到了葡萄牙的合法身份。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的陈坚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
陈坚:“应该说整个葡萄牙我是第一个做进出口贸易的中国人,因为已经做了将近一年的市场调查,我觉得中国的产品在葡萄牙还是蛮受欢迎的。中国在那个时候出来的多是收音机、手表、太阳镜,包括领带这种小商品,在那边都能卖得很好。我看都是从印度那边买回来再去倒出去。”
“我觉得印度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呢?然后就开始做这个。头两三年是最难做的时候,当时投了两三年,也是跟印度人斗智斗勇的两三年。我慢慢做开来了之后,后来就就很多中国人跟着我们做了,然后我们进什么货,大家也进什么货,我们就是一个风向标。然后很多人跟着越做越多,做到2000年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葡萄牙四个批发的集聚地都已经有很多中国人了,所以我们已经没有再多的空间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想到要自己做一个批发集散地。”
主持人:2000年,善于思考也善于把握方向和机会的陈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中心打造了第一个叫中国城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一个更大的葡萄牙中国城在里斯本的郊区拔地而起,里斯本市市长和中国驻葡萄牙大使甚至在开业当天来到了现场为市场剪彩。在当时葡萄牙的华人圈中也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跟着陈坚做生意,闭着眼睛都能赚钱。
陈坚:“这两个中国制造了之后,我们就慢慢要退出批发行业了,有的人就不开心了,你又挣我房租,又要跟我竞争,这个好像道一声说不过去。”
“所以我们自己也就慢慢退出来。那个时候确实是生意很好,然后每天一到晚上数钱是最累的活,确实是这么回事。累到什么程度,因为下班已经很晚了,那么数钱就都是我的事情了,因为我们是分四个地方批发,我每个礼拜至少要去收一次钱,收回来的钱要数个一两天才能数完。所以每个礼拜要数个一两天的钱,这个钱又很脏,那个时候还没有信用卡,你都得一张张数。外国人还很讨厌,要正反面都要把它叠正的。一定是要朝一个面的,这样才可以到银行里去存款,你如果是往东倒西的,他还不让你存。所以这个是最累的活。”
“在西欧华人自己做的批发中心,我是最早的。后来才慢慢有西班牙才有意大利,才有法国,还有德国这些老板几乎都是到我这里培训学习的!”
主持人:2003年,陈坚将目光从葡萄牙转向国内,将二次创业的方向,从出口贸易转为进口贸易,那么他是如何发现这样的商机?又是为何一直到2009年才正式将项目在国内落地的呢?
陈坚:“那个时候,我们大使商务参赞经常会跟我们聊聊,然后他们觉得双边贸易中中方的顺差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大的顺差是没有一个国家会一直是让你顺下去的。所以他们也认为应该把葡萄牙的一些好产品,或者说欧洲的一些好商品运到中国来,所以我也觉得我每次回国带回来的东西大家都很喜欢。说明外国很多东西是受中国人的欢迎的。如果有个专业的团队,把它采购成本降低,把它的利润降低,再加上特别是像葡萄酒这一类的东西,大家都觉得葡萄牙的葡萄酒都非常好喝。但是我们没有人卖到中国来,所以我们也想做一个葡萄酒的博览交易,把新世界就世界12个国家的葡萄酒就放到这边来。”
“刚开始我们觉得全中国只有上海人对这种舶来品,特别是像葡萄酒这种小资情调感兴趣。那个时候是03年,就只有上海是最容易接受这些的。所以我很想把国际葡萄酒博览交易城放到上海。结果上海他们考虑有个50亩地,一百亩就足够大了。但是我们考虑那个时候已经考虑要做一个特色小镇一样的东西,把吃住行游购娱融为一体,这个地方的生命力才会强。所以那个时候就觉得上海给我们的地太少,然后要找一些交通区位方便,然后相对来说地块足以支撑我们这个梦想的一个地方。”
“一直到09年我们才落地。2009年,葡萄酒交易博览城正式在浙沪交界处落地,但是由于市场的风云变幻,加上土地政策外资政策等影响,陈坚发现如果单纯做葡萄酒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决定转变方向,改为全品类进口商品城。陈坚也因此过上了非人的生活。一年里有八个月的时间是在全球各地淘宝,选择适合引进到中国的产品。现在进口产品一般贸易类的有8000多种,还有一些是服装家具,还有一些是跨境电商的产品,加起来有3万多种产品,我们准备再过几年要做到10万个品种,做到10万个的话,全中国应该是很难有人再超越的。”
“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在想要做一些新的市场。然后我们要做,比如说平行车,我们接下去马上就要开始做了,然后木材、猪肉,还有西班牙火腿这类东西,我们就要又要打开更大的门了,现在完全是一份责任,是一份事业,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生意了。现在你看我们投入的这么大,为什么要投入?没人逼你投,你想投就投,你不想投政府也不会逼你投,你也不会逼自己投,为什么?我们很多东西装好的都要拆倒重来,我想尽量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
主持人:如今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已经成为浙商回归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浙江省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政府也正在打造以进口商品城为核心的省级特色小镇平湖国际邮购小镇。作为做进出口贸易的服务商,陈坚也在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将走出去和引进来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属于浙商的进口商品博览会。
陈坚:“我觉得我们一带一路是个好事情,我们我们公司把一带一路作为我们也是作为我们重点的一个发展的一个战略,我们具体做法是什么?先说一个小故事,我们在前年的圣诞节前夕,兰州市人民政府叫我们给他帮一个忙,因为我们来在兰州也有个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的二级市场在,然后他叫我们把兰欧铁路的第一班列车的回程车的货给装了,因为回程车一时还没有货,接到通知之后,我们也决定帮他办点什么。我们后来在法国波尔多,只用两天时间进了120万瓶红酒。”
“刚好在圣诞节前夕,这个事情就惊动了法国的朝野,然后他们三个国会议员对我们这家公司超感兴趣,他们说你中国在做一带一路对吧?我们这里给你落实一个一带一路的中国产业园,在法国那边总共有800公顷的地然后让我们的开发,然后我们回来跟省里的一些领导也做了沟通,他们说这个很好。因为全中国在西欧有产业基地,资金还没有,东欧或者东南亚是很多。那么我们这也是填补了一个一带一路的空白点做出口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公国,做进口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扬眉吐气,我们是一个消费股,对吧?所以我认为做进口的时候,我觉得我心情特别好。”
“好在哪里?外国的供应商看见我们都很尊重,对吧?然后你看,连国会议员都是,只要到法国,他一定请你吃饭。我觉得中国人这个事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通过买才买出来,对吧?你只有买才会让人家对你会尊重,对你欢迎!从宝宝出生纪念币到出国闯荡,在葡萄牙做进口贸易,再到葡萄牙打造欧洲最早的中国城,如今又回国打造亚洲最大的进口商品城,成为开发商运营商和投资商为一体的三商合一的身份,陈坚一直以拓荒牛的精神不断开疆拓土,创业创新。”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陈坚对于未来又有怎样的蓝图,也特别感谢上海品牌七宝熊猫酒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
陈坚:“我们觉得现在离我这个项目做成还只做了1/3,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每天还得要去干。但是如果我们能为整个团队能为整个周围的老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能为他们的后代,包括我们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件作品,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成就。我还是一个非常懂得幸福的人,我觉得每天不管碰到什么事情,最终还是都很没觉得很痛苦,都觉得很幸福,为什么从零已经做到这样了?”
“我们公司又是一家商务企业,融资,无担保贷款的,我不需要低头做人。当然我们也不会说头抬得很高去看人,我觉得我们跟任何人都能平等相处。我觉得在此时此刻的企业家里边也已经蛮难得,所以又能把自己事业做出来,又能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尽量在60岁的时候能幸福地退休,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视频请戳:
newsapp.cztv/clt/publish/clt/pzx/share/video/index.jsp?c=603974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浙江工商大学(前)张仁寿校长:【祝贺陈坚】这个浙江卫视访谈的主角是陈坚:温州人,1980年参加银行工作,29岁出国打工创业,2000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创建了第一座中国小商品城,回国后创办了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香都市场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陈坚曾先后获得“2011年度风云浙商”、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创业创新”奖、嘉兴市商界的传奇人物、“2012年度社会公益大使”,2014年嘉兴市第三届十大风云人物之“十大回归浙商风云人物” 等等众多荣誉称号。我与他是相识交往有10多年的老朋友了。
陈坚从母姓,他父亲戴洁天是全国最先提出和推广“包产到户”践行者——1956年因在瓯海郭溪创办“燎原社”,而被扣上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两顶帽子,全家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我与他父亲在1985年就认识,那是我在温州作社会经济调研的时候,戴先生当时是温州市农办副主任,一派长者之风,显得特别谦和宽厚。当我后来知道戴先生极为坎坷的人生经历后,同情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慢慢也就成了忘年交。后来我还认识了陈坚的长子陈越,一位从英国留学归来从事创业的小伙子!我想,一个人如能认识非亲非戚的一家祖孙三代真算是幸莫大焉!
今天傍晚,我收到陈坚发的这个视频。看后,我给他发出了祝贺。
“祝贺!这是我看到的对你采访(访谈)内容最为全面丰富的一个视频了!我一直以来有个看法:企业家是天生的,因为构成企业家本质属性的创新精神是天生的;企业家是不大可能从大学课堂上坐而论道培养出来的!为你的企业家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点赞,同时也期待着你能够实现“未来的蓝图”,这其中包括极为重要的一点:“尽量在60岁的时候能够幸福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