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生命在呼唤(战疫一线的生命)
战疫生命在呼唤(战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小分队队员何雪萍(右一)和岳定昆完成一次转运后,同患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左)在等待转运患者时坐在路边休息。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3月14日,“摆渡人”小分队队员何雪萍对着救护车车窗查看护目镜佩戴情况。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防护装备有时会发生移动,要经常检查是否有皮肤暴露出来。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中)和吴鸿昆(右)在穿防护衣。队员的防护措施同重症病房的医生一样,完成所有防护措施要经过12个步骤。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检查口罩的佩戴情况。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和医护人员一起转运患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有很多生命“摆渡人”。“摆渡人”日夜在医院与医院之间,留观点与医院之间穿梭不停,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他们工作强度大,职业暴露风险高。他们坚守一线,是勇敢的逆行者和生命的守护人,是战“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由9人组成的云南援助湖北患者转运医疗队就是其中一支“摆渡人”小分队。医疗队成员分别是:2名队长——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的刘建永和云南省红十字会的黄杰,以及7名队员——云南省急救中心的杨晖、姚红军、吴鸿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刘梦迪、何雪萍、庞庆丽和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岳定昆。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小分队2月19日赶赴武汉,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内外的患者转运。截至3月13日23时,小分队出动787车次,转运危重患者128人,重症患者245人,轻症患者2380人,累计2753人。图为“摆渡人”小分队队员和医护人员一起转运患者。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转运工作刚开始,工作量非常大,最繁忙的一天,这支“摆渡人”小分队转运了270多人次。图为“摆渡人”小分队队员岳定昆(左一)推着一名老年患者上坡。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3月14日,“摆渡人”小分队队员何雪萍对着救护车车窗查看护目镜佩戴情况。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防护装备有时会发生移动,要经常检查是否有皮肤暴露出来。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中)和吴鸿昆(右)在穿防护衣。队员的防护措施同重症病房的医生一样,完成所有防护措施要经过12个步骤。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检查口罩的佩戴情况。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左)在等待转运患者时坐在路边休息。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摆渡人”小分队队员何雪萍(右一)和岳定昆完成一次转运后,同患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转运工作刚开始,工作量非常大,最繁忙的一天,这支“摆渡人”小分队转运了270多人次。 “每天三班倒,最晚干到夜里快12点。”队长黄杰说,“现在好多了,每天也就是几十人次,工作轻松一些了。” 图为3月13日晚,“摆渡人”小分队队员杨晖和吴鸿昆驾驶救护车转运患者。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文章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