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故事20个字(名字的故事改了名)
名字的故事20个字(名字的故事改了名)(作者为湖北红安县政协常委)28岁那年,一次在写杂文时,我突然觉得用“张建红”这个名字,好像差点力道,想起了剑气如虹一词,就用“剑虹”二字做了笔名。我们领导看后大声叫好,连说,以后你就干脆用这个名字了。我想想,这也蛮好,只改字不改音,只把彼“建红”改为此“剑虹”,还能反映出我热爱的杂文评论的特点。从此写作就一直署名“张剑虹”,这个“张剑虹”也一直陪伴我走到今天。母亲一说,我就明白了。我的父母都是如今全国闻名的黄冈中学1957届毕业的高中生,高考时没有考进理想中的大学,就双双回老家当了“园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那个时候的他们青春洋溢,雄心万丈,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对自己前途的美好憧憬,在给子女取名字时也就把自己的理想寄予其中。但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后来的遭遇击碎了他们的梦想,父亲因文获罪被开除公职。母亲虽然还站在讲台,但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我们子女的命运也如大海漂舟,我是初中
(新华社/图)
百度一下“张剑虹”,上面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3 000个”,实际上可能还不止这么多,有这么多的同名者,有很多还是如雷贯耳的成功人士、大款大腕,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其实,这个“张剑虹”并不是我最初的名字,出生时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是“张建红”,音同字不同。如果百度一下“张建红”,那更是让我的骄傲值爆棚,上面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99 000个”。想到有这么多同名同姓的人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心中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这个“张建红”陪伴我走过了近30年的人生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同名者。最奇葩的是,读初中时,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张建红”,成绩也不相上下。老师为了区分我们两人,就把我们分别编到三组和四组,点名时以 “张建红三”“张建红四”呼之。有同学嫌麻烦,干脆直呼三、四,习惯了,我们也就适应了,百呼百应。
一次放学回家后,和母亲谈起同学对我的称呼,我问母亲:怎么给我取这么没特点、这么大众化的名字?母亲回答说我们县叫红安县,我出生时,正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口号喊得最起劲的时候,在给我取名时就想我将来成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红安”的人才,所以就取了“建红”。没想到这个名字竟然这么受欢迎,叫的人这么多。
母亲一说,我就明白了。我的父母都是如今全国闻名的黄冈中学1957届毕业的高中生,高考时没有考进理想中的大学,就双双回老家当了“园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那个时候的他们青春洋溢,雄心万丈,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对自己前途的美好憧憬,在给子女取名字时也就把自己的理想寄予其中。
但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后来的遭遇击碎了他们的梦想,父亲因文获罪被开除公职。母亲虽然还站在讲台,但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我们子女的命运也如大海漂舟,我是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回家。
幸而在我人生还未完全定型的时候,中国翻开了新的一页,我抓住青春的尾巴从矿工变身为媒体记者。那时单位讲求稿子说话,我天天都找新闻、跑新闻、写新闻、发新闻,有时间就写点评论杂文,在我们自己的媒体和上级媒体上发了不少的稿子,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但我初中同班的“张建红”,因为本身根正苗红,个人又聪明伶俐,外加勤奋努力,一路顺风顺水,他从名牌大学毕业后成了省级媒体的大牌记者,我的那点米粒之光完全被他罩得无影无踪。一次,大牌记者“张建红”回家乡采访,我负责接待,我们县领导笑称“两个张建红,命运大不同”。在场的我的直接领导,当场建议我改个名字。我想,古人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名字是父母取的,寄予的是父母的理想和希望,为了展示自己微薄的成绩,就避讳同名的知名人士,是我不屑为的。所以,一直就在那位大牌记者“张建红”的光芒下,偶尔放射自己的微光。
28岁那年,一次在写杂文时,我突然觉得用“张建红”这个名字,好像差点力道,想起了剑气如虹一词,就用“剑虹”二字做了笔名。我们领导看后大声叫好,连说,以后你就干脆用这个名字了。我想想,这也蛮好,只改字不改音,只把彼“建红”改为此“剑虹”,还能反映出我热爱的杂文评论的特点。从此写作就一直署名“张剑虹”,这个“张剑虹”也一直陪伴我走到今天。
(作者为湖北红安县政协常委)
每一个名字包含一段个体故事,每一个生命汇成一条时代之河。
南方周末App“Hi,南周”设有“名字的故事”专栏,欢迎读者朋友们分享您的名字来历和对名字的见解。
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