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检察官如何履职(优秀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新时代检察官如何履职(优秀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卓越的工匠十年磨一剑,当微小的积累逐渐发生质变的时候,那些耀眼的成绩都如此顺理成章。王志勇检察官先后荣获辽宁省十佳优秀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并获优秀论辩奖。二十多年来,他荣记个人二等功五次,三等功五次。2016年被授予“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专家型人才库成员。在优异的成绩面前,他们却是谦逊的,谨慎的,面对不断更新的法律体系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问题,王志勇说“要始终坚持学习”,他说,“当代检察官的大脑应该保持开源模式,随时接受更新和完善。”他具有新一代检察官特有的危机意识,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不断冲击各个行业从业者的时候,他也开始思考检察官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笑着说,“没有一时不需学习,没有一地不能学习,所以我年三十的时候也会看看书,周末往返丹东和沈阳的动车上,也随身带着《刑事审判参考》。”日常办案工作从步入检察工作的第一天,以追赶的姿态,
作者:翟碧
1995年春天,共和国第一部《检察官法》诞生了。因缘际会,那一年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王志勇也选择了检察事业。回想当年,从质量监督局转岗到丹东振兴区检察院工作,王志勇只是淡淡地说:“子承父业吧,因为我父亲是一名警察。”
青年时代
现任公诉二处副处长的王志勇曾经是一名响当当的理工男。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弃理从文,放弃所学专长、投入陌生的领域,从零开始学习法律是需要莫大勇气的。然而,光有勇气还不够,检察院不是法学院,没有导师系统讲授理论,更没有机会锻炼办案技能,直面而来的便是“迅速适应岗位”和“立即转换角色”,领导说:“我们需要马上能开展工作的法律专业人。”王志勇的回答是:“虽然不是法律专业,但我保证能马上开展工作。”人与人的不同,绝少在于智商的差距,而是面对问题与压力的态度,优秀检察人的词典里绝没有“退缩”二字。一句简单的“保证能马上开展工作”的背后,却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与艰辛。一本法条,破损的封面是千百次翻阅的结果;一盏孤灯,长明到天亮是数不清的彻夜不眠。今天,战斗在辽宁检察事业第一线的优秀干警,有很多如王志勇一样,他们并非法本出身,然而对于法律的理解与运用却同样独到精深,他们有的通过了司法考试,入选员额检察官,有的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甚至在各次考试中都独占鳌头,这是辽宁检察人的拼搏精神,也是检察系统赋予他们的职业气质。
在优异的成绩面前,他们却是谦逊的,谨慎的,面对不断更新的法律体系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问题,王志勇说“要始终坚持学习”,他说,“当代检察官的大脑应该保持开源模式,随时接受更新和完善。”他具有新一代检察官特有的危机意识,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不断冲击各个行业从业者的时候,他也开始思考检察官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笑着说,“没有一时不需学习,没有一地不能学习,所以我年三十的时候也会看看书,周末往返丹东和沈阳的动车上,也随身带着《刑事审判参考》。”
日常办案工作
从步入检察工作的第一天,以追赶的姿态,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到成为检察业务专家后仍旧不间断更新知识,思考办案技巧,王志勇用二十多年的坚持不懈生动诠释了辽宁检察官对公平、正义司法理念的践行,公平从来不是口号,它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正义也不是虚无,它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质量中。二十年,七千天,一个人的青春,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的半程岁月,当这些时间概念串连起来的时候,一切平凡都彰显了伟大,正如于天敏检察长在讲话中提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归根到底需要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来实现。”而这样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自于检察官个人日复一日的自我锤炼。在检察人的故事里,我没有看到一时的惊天动地,却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在岁月里沉淀。慢慢浇灌,悄悄发芽,这是专业化队伍的特征,这是工匠精神的彰显。
卓越的工匠十年磨一剑,当微小的积累逐渐发生质变的时候,那些耀眼的成绩都如此顺理成章。王志勇检察官先后荣获辽宁省十佳优秀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并获优秀论辩奖。二十多年来,他荣记个人二等功五次,三等功五次。2016年被授予“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专家型人才库成员。
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
获得各种奖章
作为刚刚步入公诉工作的检察官助理,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在办案组里,检察官既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师父。然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检察官们对青年人大力提携和栽培,很多事情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试图从他们的故事里剖析出优秀检察官的特有素质,这大概是我们分享王志勇检察官二十余年检察历程的价值所在。
一名优秀的检察官首先具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他始终把检察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在跟随王志勇检察官办理经济类案件过程中,我发现,他考虑问题不局限于案件本身,他常说:“当你跳出法律框架,站在更广阔的层面思考案件,往往会把握住案件的定性方向。”他告诫说:“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政治和社会效果好坏甚至决定案件是否成功。”他注重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尤其在经济类案件中,刑罚的触角过长往往会伤及经济发展,对企业更是致命打击,他说:“我们不枉法,法律人要严格遵从法律,但是我们也不滥用刑法,刑罚始终应当保持谦抑性。”
清晨和夜晚,王志勇检察官习惯打开网络新闻,浏览近期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他喜欢研究文件精神,他说,这些看似和法律不相干,实则是公诉工作必备的看家本事,只有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办案中才不会偏离方向。对于贪污受贿,黑恶势力,恶性犯罪,王志勇从不手软,在案件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时,只要确信犯罪事实存在,他总是千方百计寻求途径补充证据。在其承办的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人系列赌球专案中,某些受贿案件的事实在谋取利益方面不明显,有的证据不够充分,为了解决这一法律适用难题,王志勇检察官经过充分论证,提出按照承诺谋利认定犯罪的法律适用意见并补充了证据,此意见得到了院领导和高检院的支持。
参加专案组工作
一名优秀的检察官总是敢于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不畏艰难困苦,具有一种职业精神。做好任何工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检察工作大部分是在无穷无尽的案卷中度过的,很多时候需要无条件的付出与意志的坚守。近年来,王志勇检察官先后主办了原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副部级)受贿、滥用职权案;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人系列赌球案;原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曾任辽宁省大连市城乡规划土地局局长王正刚贪污案(与薄熙来是贪污共犯);原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曾任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兆学(副部级)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每一次专案都像是一场战役,从走进专案组那天起,王志勇就把工作摆在第一位,加班加点已经习以为常,在办理皮黔生案件时,最初的十几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在办案基地一住就是半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办理孙兆学受贿案过程中,83岁的老母亲因心脏病、糖尿病住院近一个月,王志勇没有为此请过一天假。灾难接踵而至,在此期间其岳父又因心血管疾病突然去世,岳母受到巨大打击也住进了医院,此时此刻王志勇却不能站在妻子身后给予她支持,当时正是审查起诉的最关键阶段,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没有向组织告知上述情况,咬牙坚持下来。若干年后提起此事,王志勇对家人满怀愧疚。他说,他并不是多么高尚,也不是不顾儿女情长,只是当时当日的情境,让他张不开口。困难谁都有,但是组织上交办的重大案件却不能有半点闪失。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法律最重,个人最轻。
出席孙兆学案件庭审现场
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应当立足于本职工作,始终聚焦主业,谋划自强,以专业化、正规化锤炼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实战中提升办案技能。从事公诉工作22年来,王志勇检察官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两千余件,其中大要案数百件,无一冤假错案。案件质量就是检察事业的生命线,王志勇真正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作为职业准则。但是这一目标并不轻松,从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到今天,刑事检察法律已经形成庞大的体系,自1997年《刑法》颁布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十个修正案,《刑事诉讼法》也经过了两次大的修改,保护人权与惩罚犯罪开始并重,程序正义也逐渐规范着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犯罪层出不穷,社会不断前进,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蠢蠢欲动,今天检察官面对的不仅是两部刑事基本法,还有成百上千的司法解释与司法政策,一个案件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风险,检察官的轻微疏忽有可能牵动社会系统的神经。
“检察官是一部活的法律百科全书。”王志勇开玩笑说,之所以说他是活的,“因为我们在办案中,要将字面上的法律转化成案件中的公平正义,至今还没有一项人工智能做得比检察官好。”“普通人读得懂法律,甚至倒背如流,但是我们检察人要将法律穿连起来,灵活运用,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性。”这是让检察人引以为傲的一段阐述,王志勇检察官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办理皮黔生受贿、滥用职权案中,滥用职权罪与受贿罪是否具有牵连关系等问题,当时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 他通过指导侦查补充完善证据,结合证据与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论证,在法律现有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在总结办案经验时,王志勇说“检察官不是机械地对照法条办案,有时候他需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有所创新。司法实践有时会走到立法的前面。”
有时候,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就像一本书,当你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四十年检察事业一路走来。好的故事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它记载了一段段历程,让我们明白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四十年来,我们在这样的故事中,看到千百个如王志勇一样的辽宁检察人重自强、谋发展,看到他们的脚踏实地和力争上游,看到他们伴随着检察事业的脉动,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奋勇拼搏、不甘人后……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作者单位:辽宁省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