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土散文忆麦收(乡土散文春耕)

乡土散文忆麦收(乡土散文春耕)作者:梁秀娇,笔名:放羊的夏天,1978年出生辽宁西部的小山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文学创作,《老井》《石磨》《石碾子》等多篇散文在文学平台发表。用心、用笔记录对生活的热爱!终审:严景新仅仅十几天工夫,整个大地便翻了个身,变得统一的形式,统一的颜色,统一的寄望……审阅:唐春林简评:春耕是乡村特有的风景,饱含艰辛,也充满了希冀。文章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述耕作程序、劳动场景,热情讴歌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笔尖流动一种亲切自然的美感,使人顿生向往之情。

乡土散文忆麦收(乡土散文春耕)(1)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直接影响秋收。出了正月,天气转暖,地开化了,我们就把年前堆积在门口的一大堆有机肥(猪粪、鸡粪、灶灰等)一点点刨开,用镐头、铁锹捣碎,一遍不成两遍,两遍不成三遍,直到变成十分细小的颗粒为止。父亲趁着天好,无风时,便套上驴车,在车上围一个高粱秸秆做的近半米高的帘子,把粪装上车拉到地里,隔一段距离卸下一小堆儿,留着播种的时候用。我喜欢坐车,每到这个时候便跟着父亲一趟趟地往地里跑。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干这样的活,十天半个月以后,大地里全是一个个小堆堆儿。

春种不但要准备肥料,还要把地平整一下,去年种的高粱、玉米,茬子已经处理完了,谷茬子也得用犁翻一遍,捡拾干净,最后把地用犁再翻一遍,使其平整、松软,适合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父亲从下屋的房梁上取下了去年秋天就选好的种子,一大捆谷穗、高粱穗、玉米棒子拿进了屋,搓的搓,揉的揉,再挑去杂质,最后用秤分别称出了分量,便和母亲商量这些种子能种多少地、都适合种在哪里。我对这个不懂,大概意思是说有的庄稼适合在沙土地生长,有的庄稼适合泥土地,有的耐旱一点、有的耐涝一点。有时候还要打听一下地邻,尽量保持一致,种高粱都种高粱,种谷子都种谷子,这样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乡土散文忆麦收(乡土散文春耕)(2)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前后下了一场透雨,就是播种的好时机,于是,满山满岭的都是春耕的人。一般都是两家凑在一起,因为拉犁时必须得两头牲口,五六个人才可以。一般家都是只有一头牲口,或是驴,或是牛,或是马,能出的劳力的人也只有两三个而已。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大家都知道土壤墒情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在这几天播种完毕。

我们家每年都和姐夫家一起合伙,他家有一头驴,出力的有他的父母加上三个兄弟,所以这样的春耕阵容十分强大了,让很多人家都羡慕不已。父亲手扶犁杖走在前,黑土地翻开,湿度正好,播种的母亲紧随其后,弯着腰往垄沟里认真地撒种子,太多了浪费,太少了怕不出苗,偏一点又怕长到垄台上,这真是个技术活。其他人扬化肥的、扬粪的,拉疙瘩的(就埋种子),人多,大家轮流着干,说说笑笑,但每个人都十分认真,因为他们知道,这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出苗、关系到秋天的收成……我们小孩子则挖挖野菜,或帮忙取点水,或跑到别人家的地里看看他们都在种什么……

乡土散文忆麦收(乡土散文春耕)(3)

仅仅十几天工夫,整个大地便翻了个身,变得统一的形式,统一的颜色,统一的寄望……


审阅:唐春林

简评:春耕是乡村特有的风景,饱含艰辛,也充满了希冀。文章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述耕作程序、劳动场景,热情讴歌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笔尖流动一种亲切自然的美感,使人顿生向往之情。

终审:严景新


作者:梁秀娇,笔名:放羊的夏天,1978年出生辽宁西部的小山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文学创作,《老井》《石磨》《石碾子》等多篇散文在文学平台发表。用心、用笔记录对生活的热爱!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