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匝道并线事故责任划分(规范中的铰接隐患)
高架匝道并线事故责任划分(规范中的铰接隐患)毕竟笔者不是桥梁专业,仅供桥梁设计人员参考。这两起事故都是由于振动、侧翻,导致桥面失稳,发生的事故。那么,按桥面的设计铰接,受到振动冲击、悬臂受力超出设计规范要求,无论多么好的施工质量,就会引发桥面失控。要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除加强维护、严格限载要求、避开振动源之外,在设计方面是否可以再补充一些安全措施。例如:桥端两侧多设几个支座,让两端两侧最外侧都能传递上部荷载产生的重力;在强振动情况下,只要桥面板不受剪力破坏,都能让桥端不离开支座的固定措施,如加大桥板与支座的接触长度等措施。如这些措施,如果超出了规范要求,是否考虑可以修改设计规范,尽可能在这方面做的保守一些。
昨日无锡312国道上海方K135处高架桥桥面侧翻。
事故让我想起了,2013年2月1日发生的连霍高速三门峡义昌大桥坍塌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一辆运输烟花爆竹爆炸引起的。该桥坍塌时,桥面是整体垮塌下落于地面。随后,成立了省级事故调查组,调查报告表明,该桥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完善,质量没问题。
锡港路上跨桥桥面是侧翻,事故发生时,一辆超载车辆在上面行驶。具体事故原因待权威机构查明。
这让我想到了高架桥相关设计规范,超过一定规模,桥面板两端都采用支座铰接连接形式,一般桥梁,可以不设支座的简支形式,俗称板桥。高架桥桥板两端还预留了可供更换支座的空间位置,为防止侧翻,弯、坡、斜、异型桥梁顶面还要设置横向限位。
这两起事故都是由于振动、侧翻,导致桥面失稳,发生的事故。那么,按桥面的设计铰接,受到振动冲击、悬臂受力超出设计规范要求,无论多么好的施工质量,就会引发桥面失控。
要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除加强维护、严格限载要求、避开振动源之外,在设计方面是否可以再补充一些安全措施。例如:桥端两侧多设几个支座,让两端两侧最外侧都能传递上部荷载产生的重力;在强振动情况下,只要桥面板不受剪力破坏,都能让桥端不离开支座的固定措施,如加大桥板与支座的接触长度等措施。
如这些措施,如果超出了规范要求,是否考虑可以修改设计规范,尽可能在这方面做的保守一些。
毕竟笔者不是桥梁专业,仅供桥梁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