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知多少(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习俗知多少(春节习俗知多少)正月初三思维导图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大年初一思维导图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
中国春节习俗思维导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中国春节习俗知多少呢?接下来用思维导图给大家解读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的新年习俗!
除夕思维导图
大年三十(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年初一思维导图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正月初二思维导图
正月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正月初三思维导图
正月初三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中国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正月初四思维导图
正月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五思维导图
正月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正月初六思维导图
正月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思维导图
正月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中国人民在这一天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思维导图头条号小编祝大家新春快乐!新年行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