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人选(获得者吕其明与鲁南战役)
七一勋章获得人选(获得者吕其明与鲁南战役)《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创作,让吕其明与枣庄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12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时,吕其明又创作了深受人民喜爱的歌曲《微山湖》。1994年,著名音乐家乔羽受邀来台儿庄调研,当听到中华儿女与日寇厮杀时的感人故事,看到当年留下的弹孔,乔羽深受感动,当即创作了一首《台儿庄小唱》,吕其明看过歌词之后,一气呵成,为之谱曲,该曲中“爱我中华,壮我中华”的旋律,再一次成为时代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吕其明为电影《红日》创作的插曲,他还在电影中出演了文工团战士。吕其明在看过剧本之后,与导演汤晓丹商量,由于整部剧的故事情节,从头到尾都是紧张的战斗场面,因此需要一首舒缓的插曲,有张有弛,电影才有味道。他又建议,插曲要写就写战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好使用山东民间音乐,体现出解放军战士保卫家乡的乐观主义精神。当电影放映之后,这首歌也很快传唱大江南北,2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片片白云绕山间……”,当这首动人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响起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起作曲吕其明先生,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也是参加了鲁南战役的新四军老战士。
吕其明于1930年出生于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吕惠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敌斗争,并担任共产党领导下的江苏仪征县县长。1940年初,10岁的吕其明与12岁的姐姐吕小晴被父亲送到新四军文工团,成为新四军战士,并于15岁时入党。与他一起入党的还有两位战士,也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但他们两位都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了,后来吕其明一直认为,自己能活着就是幸运的,所以一辈子要多创作音乐,给老百姓听。
吕其明跟随部队行军打仗,虽然缺米少盐、缺医少药,但仍以饱满的热情排演节目,鼓舞土气,还慢慢学会了拉二胡、吹口琴,逐步迈进艺术的大门。鲁南战役期间,部队缴获了一台国民党的留声机和一批唱片,还有一架钢琴和六把小提琴,吕其明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他被音乐深深地吸引,点燃了作曲的梦想,如果能够像贝多芬一样创作交响乐该多好啊。战役胜利之后,吕其明分到一把小提琴,让他喜出望外。解放之后,他又被保送到上海音乐学院,从此插上了作曲的翅膀,开始大量创作音乐。
鲁南战役胜利后的吕其明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吕其明为电影《红日》创作的插曲,他还在电影中出演了文工团战士。吕其明在看过剧本之后,与导演汤晓丹商量,由于整部剧的故事情节,从头到尾都是紧张的战斗场面,因此需要一首舒缓的插曲,有张有弛,电影才有味道。他又建议,插曲要写就写战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好使用山东民间音乐,体现出解放军战士保卫家乡的乐观主义精神。当电影放映之后,这首歌也很快传唱大江南北,2007年嫦娥一号飞上太空时,这首曲子也随之响彻太空。
电影《红日》剧照,拉二胡者为吕其明
1956年,年仅26岁的吕其明为电影《铁道游击队》配乐,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吕其明曾回忆,战争年代他见过无数的游击队员,他们都是身穿便衣的普通老百姓,所以从他们口中唱出的,应该是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曲子,所以创作时,他采用了众多的山东民歌元素,特别是弹起土琵琶,给观众一种亲切感。他曾说:“扎根于民族土壤,作品才有强大艺术生命力,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创作,让吕其明与枣庄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12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时,吕其明又创作了深受人民喜爱的歌曲《微山湖》。1994年,著名音乐家乔羽受邀来台儿庄调研,当听到中华儿女与日寇厮杀时的感人故事,看到当年留下的弹孔,乔羽深受感动,当即创作了一首《台儿庄小唱》,吕其明看过歌词之后,一气呵成,为之谱曲,该曲中“爱我中华,壮我中华”的旋律,再一次成为时代经典。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吕其明伴随着他创作的《红旗颂》步入人民大会堂,并被授予“七一勋章”。他的颁奖词中写道:“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创作的《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大量红色经典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作者:陈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