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而血液的黏度来源于血液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因此血液里面的成分就决定了全血粘度的高低。简单来说,主要由红细胞比容高低决定(因为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同时也不能忽略血浆成分,如果我们将水粘度定义为1,那么正常全血粘度则为4-5。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全血粘度呢?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人体的血液主要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而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占了血液总量的45%;剩下的血浆占了血液总量的55%,其中大部分是水,同时还含有蛋白质、糖、脂类等。在民间我们经常会听说“血稠”这一个词语,特别是在老年人的嘴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如“人老了血液就会黏稠,要定期到医院输液冲冲血管”、“血脂高了,血液就会黏稠,就容易堵住血管,发生血栓”……其实,在医学上根本就没有“血稠”这个医学术语,更没有这个病症,而一些所谓“治疗血稠”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只不过是某些商家为了利益而搞出来的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感觉乏力疲倦,而且还时不时会出现眩晕的情况,是不是人老了都这样呢?”

“你这是血稠,是血脂高了,要去医院定期输液,冲冲血管,稀释血液,这样才能缓解乏力、眩晕的不适症状,否则血液太粘稠的话就会流不动,很有可能就会发生血栓。”

公园里,老张与老刘一边下棋,一边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血稠”这个问题。对于“血稠”这个词,许多人都听过,而市场上更有许多保健品可以缓解“血稠”,而许多人都认为血稠就是血脂高。那么,医学上真的有“血稠”这个医学概念呢?这个“血稠”是真是假呢?下面,左撇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1)

血液

一、血稠,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民间我们经常会听说“血稠”这一个词语,特别是在老年人的嘴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如“人老了血液就会黏稠,要定期到医院输液冲冲血管”、“血脂高了,血液就会黏稠,就容易堵住血管,发生血栓”……

其实,在医学上根本就没有“血稠”这个医学术语,更没有这个病症,而一些所谓“治疗血稠”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只不过是某些商家为了利益而搞出来的一个噱头,可以说是一个伪科学,可惜的是许多中国人都被这个伪科学给骗了。

首先,“血稠”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血液粘稠”,可以说是血液粘度高。如果非要与医学上有所联系,这应该就是血流变检查里面的全血粘度,这是用来判断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当全血粘度越高时,血液流动就越缓慢,而血粘度数值越小,血流速度就越快。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2)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全血粘度呢?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人体的血液主要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而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占了血液总量的45%;剩下的血浆占了血液总量的55%,其中大部分是水,同时还含有蛋白质、糖、脂类等。

而血液的黏度来源于血液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因此血液里面的成分就决定了全血粘度的高低。简单来说,主要由红细胞比容高低决定(因为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同时也不能忽略血浆成分,如果我们将水粘度定义为1,那么正常全血粘度则为4-5。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3)

血液成分

因此,如果某些疾病导致血液浓缩,比如脱水、腹泻等,造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那么就使体内的红细胞相对增多,还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造成红细胞绝对数增多,均会导致HCT增高,那么血液黏度就会变高。另外,像血小板增多症造成血小板数量增高,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增高。

另一方面,当血浆中的成分含量发生了改变,也会对血液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高血脂、高纤维蛋白血症等,都可导致血液黏度增高。

二、血稠等于高血脂吗?

如果我们理解了上面的那些知识,那么我们就知道“血稠”并不是我们认知当中的那么简单,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高血脂,也不能将“血稠”认为就是血脂高了。

高血脂在概念上来说单指血脂异常,比如甘油三酯升高造成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造成的高胆固醇血症等。当发生高血脂时,对血管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当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时,大量的胆固醇不能及时被运走,于是这些胆固醇就容易像水垢一样,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最后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堵塞,于是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4)

高血脂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而“血稠”,我们姑且可认为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全血粘度高”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与血细胞成分、血浆成分、温度等都有关系,高血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造成全血粘度高,但是并不是主要因素。因此,出现全血粘度高时,不一定就存在高血脂,而高血脂也不一定就会造成“血稠”,将“血稠”等于高血脂是完全不科学的。

三、血流变检查,到底有没有意义?

对于“血稠”这个概念,是来源于血流变检查,而这个检查其实在临床上是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心血管专家张之瀛大夫曾表示,即使血流变检查异常,也不能就说明患者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他也不建议大家去查这个血流变检查,认为这没什么临床意义,也没什么用。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5)

血流变检查没有多少临床指导意义

因为这个血流变学检查,是通过体外方法来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的状况,以便对血液的凝固状态作出判断和将来的血栓形成进行预测。

另外,有一点我们还需要注意,其实这个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血液凝固状况,而且血粘度数值还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个人喝水的多少就可对其造成影响,还有一个人的体温高低也可对其造成影响,更不用说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部分慢性病都可对其造成影响了。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6)

血液粘稠受多因素影响

最后,根据临床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查其实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较差,就像张之瀛大夫说的一样,这个检查对临床没什么临床意义,临床上也不能凭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来预测或者诊断疾病。

四、“血稠”怎么办?这样做可以降低全血粘度

有些人可能做过血流变检查,发现自己的全血粘度高,可能会非常担心,害怕血液太过粘稠而发生血栓,甚至还希望通过每年定期输液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的目的。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定期输液根本就无法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更不能改善“血稠”。要降低全血粘度,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两方面入手: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7)

献血

第一就是适度失血,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比如定期献血就可以达到降低血血粘度的作用,还有那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可使用适量放血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红细胞的目的。大家可以想一想,贫血的患者为什么一般都不会出现血粘度高的情况,他们反而会出现血粘度低呢?这都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红细胞压积太低的原因。#健康科普大赛#​

第二就是增强运动。因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而且运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体温,而温度高则可以降低全血粘度。

血稠和年龄差距(血稠竟是伪科学)(8)

加强运动

当然了,对于“血稠”的人来说,在平时还应该要多喝水,避免因缺水而造成血液浓缩,多喝水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血黏度高的问题。

总的来说,“血稠”可以说是高粘稠血症,只是说明血液的粘稠度高,这是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高血脂那么简单,也不等同于高血脂,我们可不要被“血稠”这个民间杜撰出来的“血稠”被骗了,这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根本就是个伪科学!#家庭健康守护官#

猜您喜欢: